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的媒体,只要能说明问题,越简单越好。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一种不能被代替的教学媒体。采用录像实验教学,效果显著,真实可信。计算机软件模拟物理情景、物理过程效果好,可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实质,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投影机既可投影片,还可投影实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情景的建立、物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郑青岳 《物理教师》2000,21(8):38-4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就应当从问题开始,并以进一步的问题为转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物理教学的过程设计成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问题有优劣之分,不同的问题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为了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展开教学过程,对于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应注意如下几点.1问题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问题的难度应当做到控制得当,使之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能力层次相接近.问题的难度是创设…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以解决问题方式得到新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科学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凋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收集信息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探索中发现,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满足感,从而使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通过开展探究过程,学生逐渐学会懂得如何最佳地解决问题,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越多,越能将此过程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的情景之中。下面以《单摆》的探究式教学为例,充分展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是发生问题的客观情景或某种外在刺激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借助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更好地从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构建.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呢?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这一主体为出发点,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到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形成知识的构建.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清楚、不了解的知识点,而此时,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兴趣会更加浓厚,参与度的提高让教学效率提高有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物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技能的主阵地。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教师必须重视物理课堂的教学工作,而课堂提问又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并且激发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提出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十分重视提问这一环节.有经验老师总是精心设置课堂提问,使其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以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的提问过于随便,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冲淡教学的重难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  相似文献   

8.
卓万云 《考试周刊》2009,(31):179-180
一、有关问题教学法 物理是生活的科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但就物理学发展过程而言,它其实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呈现出一种螺旋式辩证上升的态势。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互动的过程。其本质也充分体现了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管志娟 《考试周刊》2009,(50):193-19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中专阶段物理教学要着重把握好教材,要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并要充分信任学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开动脑筋,战胜困难,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大胆、勇于实验,富于想象,增强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这样中专阶段的物理教学效果就会很好,为将来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解物理计算题,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的制约,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很大:物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物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把问题的难度分解,将一个大问题变成若干个梯度较小的问题,使问题的难度逐渐增大,可鼓励学生尽量多地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