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生旅游行为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特点。该项研究在抽样凋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旅游态度、旅游动机、出游方式、消费构成等旅游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从旅游产品的开发、定价、营销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大学生实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旅游是整个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力图从感知行为、空间行为、消费行为和群体行为四个方面构建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体系。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来进行资料的收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交通工具、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出游方式、旅游活动、旅游目的地等选择的倾向,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旅游行为差异。从而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日益风行的旅游方式,大学生毕业旅游引起多方关注。然而,大学生毕业旅游市场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通过对广东地区四所不同类型高校抽样调查,获知该地区大学生毕业旅游现状,分析大学生毕业旅游意愿、动机、行为、影响因素,找出大学生毕业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提供解决对策,为促成成熟的毕业旅游市场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在校大学生是旅游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的旅游消费状况、选择出游方式、出游时段、目的等方面的行为特征,总结大学生出游在旅游动机、文化水平、闲暇时间、消费结构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绵阳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本文从绵阳大学生的旅游态度、观念和动机,旅游偏好,旅游消费行为时间规律和经济规律四个维度分析了绵阳大学生的旅游需求,提出应该紧紧抓住绵阳大学生旅游需求的性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拓展大学生旅游市场,科学设计大学生旅游线路,生产、开发大学生乐于接受、买得起、用的上的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等。不断拓展休闲度假、游学、文化新知等综合化的旅游方式,不断丰富各级各类旅游资源,发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旅游市场,不断做大做强郊游等短时间、低消费的旅游项目和旅游方式,不断培育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研学的兴起,大学生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主力军之一,大学生在旅行过程中的旅游环境责任行为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关于大学生旅游环境责任行为,目前国内理论界相关研究刚刚兴起,因此进行探究性的研究有一定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对福建省5所高校35名大学生开展深度访谈,依照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步骤,依次对访谈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研究发现,大学生旅游环境责任行为由文明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维护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贡献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和推广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四大维度构成;大学生旅游环境责任行为主要受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群体因素、促进因素四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大学生旅游消费中存在的消费理念多样、经济问题、大学生旅游市场受冷落以及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安全和不文明行为等问题,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旅游消费教育,教育与旅游相结合,开拓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等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外出旅游消费心理现状的了解,及其旅游消费动机和出游行为等一系列的分析,运用抽样调查法,探索出大学生旅游消费规律,研究旅游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旅游者的微观环境行为会显著地改变目的地的旅游环境。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出游率,其微观的旅游环境行为具有示范效应,对目的地的旅游环境质量贡献较大。本文利用χ2独立性检验,以绵阳市四所高校有过旅游经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微观旅游环境行为发生的频率差异,结果显示:(1)相较于主动去保护旅游环境的正面行为,大学生更多的是约束自己负面的旅游环境行为;(2)出游频率和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大学生的微观旅游环境行为有积极影响;(3)女生和来自城镇的学生在负面旅游环境行为的表现上要好于男生和非城镇学生;(4)学校和年级对大学生的旅游环境行为没有影响,但理科专业的学生表现要好于其它专业的学生。据此,应结合学校和旅游企业的力量引导大学生的微观旅游环境行为,增强其旅游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旅游正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武夷学院大学生以及到武夷山旅游的各地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武夷山大学生旅游产品价格高,景点分散,旅游基础设施差等.提出武夷山旅游企业应根据大学生旅游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入境游客旅游决策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从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出游方式、信息来源、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西安市入境游客的旅游决策行为特征及规律,期望为西安旅游市场拓展、旅游形象设计、旅游产品多样化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旅游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时空行为的研究综述,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从旅游者事件对旅游信息内容的影响;旅游者旅游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及其机理;旅游者时空路径与移动网络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者时空行为的过程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旅游者时空行为方面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游客职业、收入、性别、年龄、客源地等市场结构特征数据,以及游客获知渠道、旅游动机、感知分析等行为特征数据,然后采用统计模型与定量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讨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国内游客市场结构及行为特征,并以此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利用事件营销等拓展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市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说服旅游者态度朝既定方向发生转变,对旅游经营者来说意义重大。旅游者的行为受到态度的调控。以态度为基础形成的旅游偏好指导了人们的旅游决策。研究旅游者态度就是要通过影响旅游者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引导旅游者行为。外部信息的刺激方式和旅游者心理抵抗程度影响着旅游者态度的改变。把握旅游者内心利益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传递及表征方式,用旅游者最信任的信息源——旅游者自身为说服渠道,让其在自我说服中接受说服者的意图,并产生相应旅游行为,不失为一条可取思路。以“信息情境——自我说服——态度转变”为主线,结合旅游者诉求特点,创设必要的利益引诱信息情境,实现旅游者自我说服,是转变旅游者态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浅谈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校高职导游专业的教学,围绕导游职业教育的培养特点,探索导游讲解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把讲解能力培养体系分解为理论课程辅助型训练、实践课模拟型训练、岗位实习强化型训练、第二课堂拓展型训练等模块。  相似文献   

16.
杨洋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1):13-17
旅游动机研究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贵州师范大学学生旅游动机问卷调查基础上,依据旅游动机推拉理论,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方法,得出贵州师范大学学生旅游动机的5个推力因子和4个拉力因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在人口统计特征中推拉力因子所表现的差异.其结果对西部大学生尤其是贵州省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与细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瑜 《丽水学院学报》2008,30(6):98-101
基于对福建省各类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调查,重点关注旅游企业中基层岗位对人才的期待。提出应从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素质两方面来制订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标准,并从培养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素质优秀教学团队、广泛设置实践性应用性专业课程以及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该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者与传统大众旅游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生态旅游者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文章以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南京紫金山森林公园为例,对学生群体的旅游行为特征及生态意识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其特征,认为学生群体属于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并从学生群体自身、景区管理者、社会三个角度提出培养学生群体生态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旅游成为人类消费行为的时候,其他一切都随着游客的需求而发生着改变,这种主客颠倒的现代旅游使得旅游城镇也浸没在经济的浪潮中,失去其独有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民族地区旅游城镇的建设必须通过乡土化的文化建设、社区化的空间建设、绿色生态的经济建设来重塑颠倒了的主客关系,以社区为主体、以目的地的真实日常生活为理想景观,在多元化的碰撞中、跨文化的交流中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完成旅游行业中的具体涉外工作过程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确立了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从而构建了符合旅游专业的基础英语加专业英语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