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搞业余通讯报道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向各级新闻单位投稿158篇,被采用102篇。有业余通讯员问我有什么诀窍?我的窍门儿有三: 一熟悉报刊,选准栏目。每家报刊根据宣传的需要,常常开辟一些固定或临时性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读者来信”;《新闻与写作》的“当好通讯员浅谈”;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论坛”等。各种栏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选稿标准。通讯员,如果善于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写稿件,要比“天女散花”投稿件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2.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3.
我很爱读新闻方面的报刊,尤爱读诸如“通讯员园地”之类的栏目。每当我读了那些耕耘者的写作心得时,我都有所感悟。然而,有时读了一些通讯员的“现身说法”,又陷入了一种困惑。比如一位通讯员说他10年间发表2200篇(条)稿件。看了这些辉煌的天文数字着实让人犯晕。我不  相似文献   

4.
我是煤矿的一名业余通讯员,订阅《新闻通讯》已两年了,受益非浅。《新闻通讯》刊物虽小,但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学易懂。每到一期,我都一口气接连看下去。我喜爱看:“好新闻评介”、“写作杂谈”、“采访札记”、“通讯员谈体会”等小栏目,从中学到了许多采写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闻爱好者》是爱好新闻者的读物,而“通讯员园地”正好是业余通讯员畅所欲言的场所。虽然“通讯员园地”页面不多,篇幅有限,但栏中文章说得实实在在,道得真真切切。从中,我受益匪浅。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肺腑之言:千好万好不如“通讯员园地”栏目好,这栏那栏不如“通讯员园地”专栏。当然,“通讯员园地”并非十全十美。笔者还想给“通讯员园地”提一些建议:一、应增加页面,扩大该栏目的容量,为广大通讯员抒发情感创造更广阔的天地。其次,“通讯员园地”中的子栏,也不够全面,应该增添“通讯员论坛”、“小传”、“辨词”、“拆…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生活这个栏目最贴切,登的文章都短小精练,通俗易懂,一篇稿子就是一个写作点子,就是一个通讯员的缩影……”最近,在宜昌县艾家镇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33名通讯员都夸《新闻前哨》杂志上的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7.
我订阅《新闻通讯》有六个年头了。在我的“新闻之路”上,《新闻通讯》就象一盏闪亮的明灯,把我引进了新闻这个辉煌的殿堂! 《新闻通讯》栏目众多,指导性强。随便翻开一期杂志,稿件都不会少于30篇,与杂志的订价相比较,还不到一分钱一篇。而其中的“通讯员促膝谈”、“新闻业务研究”等,则是广大通讯员最喜欢的栏目了。它通俗易懂,指导性强,这对众多还在新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专职通讯干事。八年来,我单位坚持每年为每个通讯员订阅一份《新闻知识》杂志。每一期刊物来后,我都仔细的阅读,我特别喜欢“通讯员之友”、“新闻业务讲座”、“新闻写作研究”、“视听天地”等栏目.对指导我们写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我单位订阅贵刊从过去的三五份,增加到今天的35份,基层通讯员入手一册。有时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也把这本刊物作为教材,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正是由于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通讯员近几年来在《陕西日报》、《中国黄金报》、《陕西工人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稿40…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从1995年第1期起,对通讯员有关栏目作了一些调整,将以往的“通讯员风采录”、“通讯员经验谈”、“酸甜苦辣”等栏目合并为“通讯员天地”,成为一个大栏目,每期内容有所侧重。为了办好这个栏目,还设想介绍有关采写业务知识,回答通讯员提出的各类问题。通讯员同志看了本期这个栏目后,有什么看法和要求,需要解答哪些问题,请及时写信给本刊编辑部,所提问题尽可能具体一些,把问题分开写。本刊将采取编辑回答或征答的形式予以解答。我们欢迎广大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参予本栏目,踊跃赐稿,更欢迎对本刊提出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是从前年开始学写稿的,开始,写的不少,寄出去都“泥牛入海”,叫我丧气。宣传科的同志看我有写稿的热情,就送给我几本《新闻爱好者》。从此,我如鱼得水,下班后就读上几页,印象最深的是“通讯员园地”、“业务随笔”几个栏目,加上宣传科科长薛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在乡镇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10多年了。历届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关心支持《新闻爱好者》的征订与发行,给我们通讯员每年都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我从第一次阅读《新闻爱好者》开始就喜欢上她了,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她使我走上成功之路,使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转正为乡政府的一名国家干部。在这里,我代表广大基层通讯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新闻爱好者》。《新闻爱好者》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栏目都适合通讯员的口味,真可谓“知识库”。她给新闻工作者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增长了知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从这期起将“通讯员天地”这个大栏目改为“通讯员之友”,意在使这个栏目真正成为广大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的知心朋友。我们将尽力策划,力争使朋友们每期能有所收益。同时,诚望大家对此栏目以至整个刊物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欢迎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这个刊物。我认为它的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对业余通讯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现场短新闻漫谈”等栏目我最喜欢读,受益非浅。即有好稿评介,又有教训之谈。我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副教授在《新闻  相似文献   

15.
我是10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通讯员或特约记者,也是《新闻前哨》的热心读者。自《新闻前哨》创刊后,我就坚持自费订阅,从未间断,并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六年来,通过阅读贵刊,我认为她有三个特点;一是新,贵刊每期登出的各栏文章都突出了一个新字,不炒“现饭”、不雷同、不步他人后尘,深受读者欢迎。二是文字通顺,精短文章较多,读者爱读不厌。三是实用,尤其是“通讯员生活”、“新闻随笔”、“报纸群众工作”等栏目文章,对基层通讯员有启发性、指导性、贴近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湖北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宣传部彭建华:我原是一名普通工人,多年来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我有帮助。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写作方法谈”、“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诲人至深,百读不厌。通过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介用稿1000多篇,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标兵通讯员,并被聘为黄石市中心报道组成员。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和初学者,去年开始订阅《新疆新闻界》。每期刊物来到,我总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它是我的良师益友。特别是”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通讯员园地”、“问题讨论”等栏目,对我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通过3年来的写作与摸索,我深深感到,只有熟悉和研究报刊的栏目,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为其栏目投稿,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是广大通讯员特别是“新手”上稿的一条捷径。为了熟悉报刊的栏目内容,今年我自费订阅了30多类报纸杂志,平时注重做好读报记录,将每种报刊的常用栏目登记下来,特别是适合于当前形势和本单位状况的栏目,皆重点标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收集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投寄稿件。今年4月初,我在翻看《人民日报》时,发现有一版为“三农天地”栏目,其报道内容侧重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四川省峨眉冶金机械厂宣传部薛梅:我厂宣传部多年来坚持订阅《新闻与写作》。今年又将《新闻与写作》作为奖品奖给我厂15位优秀通讯员,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现在1—4期已发至他们手中,通讯员们纷纷称赞该刊办得好,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及“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两个栏目,密切联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聋人通讯员,近年来写稿采用率保持在90%以上。我之所以取得较高的采用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看准栏目再投稿”。 “看准栏目再投稿”,就是写出的稿子要选择合适的报刊、合适的栏目投。有些稿件虽然看起来投给某某报刊是合适的,但这些报刊没相关的栏目,或者已用过此类稿子,稿子就可能不被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