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的隐性伤害主要表现为体罚、变相体罚、心理惩罚和校园欺侮,而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师素质低下、学生自身的素质、学校教育中的"过度社会化"等是造成隐性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农村中小学隐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必须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护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实施人性化管理、重视家庭教育,以加深对农村中小学隐性伤害的认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校园隐性伤害,伤害的是学生心灵,损害的是教育形象,危害的是社会发展。那么,如何预防校园隐性伤害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学校唯成绩求生存,致使"师源性"隐性伤害不断发生。对  相似文献   

3.
毕婷 《教育》2009,(4):22-22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校园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故更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显性伤害易晓,而隐性伤害难测,但隐性伤害同样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这类隐性伤害知道多少?《教育》旬刊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相似文献   

4.
学生安全问题虽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可校园伤害事件仍频繁发生且屡禁不止,其中,隐性伤害最容易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因此,立足于我国中小学隐性伤害的现状,从社会、学校、教师、同伴、家庭和网络多维视角,分析不良行为对中小学生造成的隐性伤害,并从社会监管、学校治理、教师培训、家长自省、同伴自律、网络净化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对校园伤害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显性伤害,对危害更大的隐性伤害认识不足。隐性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和学习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因其隐秘性和滞后性,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作者拟通过对学校教育中造成学生隐性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策略,以减少对学生的伤害,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地成长并得到最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毕婷 《教育》2009,(10)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校园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故更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显性伤害易晓,而隐性伤害难测,但隐性伤害同样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这类隐性伤害知道多少?《教育》旬刊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相似文献   

7.
张小武 《教育》2009,(4):18-19
校园隐性伤害因为其“隐蔽性”,所以往往被学校、老师及家长忽略,更有甚者连何谓“隐性伤害”都不知,这在《教育》旬刊记者所做的“校园隐性伤害调查问卷”中也有明显的反映。3月13日,《教育》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著名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  相似文献   

8.
陆亚红 《学子》2014,(4):52-53
正校园暴力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这些事件一般发生在校内、上下学途中,学校组织的活动及其他所有与校园环境相关的暴力倾向行为。我校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根据笔者长期从事的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我校所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频率较高,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  相似文献   

9.
一个幼小的生命,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其成长的日日月月,在沐浴着父母亲人、师长及社会关爱的同时,来自外界的各种伤害也像阴影时时笼罩在身旁。少年儿童伤害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当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为避免学生安全事故殚精竭虑时,相对于显性的伤害,那些无法预料且不时发生的隐性伤害,却很少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一、校园隐性人身伤害及表现形式对少年儿童而言,隐性人身伤害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在校园中,隐性伤害主要是指人为地对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即校园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  相似文献   

10.
张艳萍 《教育》2012,(36):28-29
学校校园本是社会中的净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天堂;但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身体或生命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另外悄然发生的校园隐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善或失当,以及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藏匿于校园中的难以估计、影响深远的伤害形式。它正渐渐吞噬着学生健康的灵魂、扭曲着他们正常的人格,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当前加强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校园情境中的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情境中由于不当教育方式及不良校园氛围等原因而给少年儿童造成了不少影响深刻、发生效应又相对迟滞的隐性人身伤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对我国十城区的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主要包括体罚、心理惩罚和不良校园文化氛围三类,其影响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预防和救济。  相似文献   

12.
校园情境中的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情境中由于不当教育方式及不良校园氛围等原因而给少年儿童造成了不少影响深刻、发生效应又相对迟滞的隐性人身伤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对我国十城区的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主要包括体罚、心理惩罚和不良校园文化氛围三类,其影响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预防和救济。  相似文献   

13.
校园情境中隐性伤害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伤害 ,是相对于显性伤害而言的 ,是一种不太明显的伤害类型。显性伤害的表现和其后果往往比较明确 ,一看便知 ,不会造成人们过多的争议和迷惑 ;而隐性伤害则是以一种比较隐蔽的形式出现的 ,往往不易被人察觉 ,或不被人们认为是伤害。校园中隐性伤害主要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人为地对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 ,另一种则是由外在物质设施的不当而引起的身体或精神的伤害。本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前者 ,即那种对青少年人身所进行的不太明显的、发生效应较为迟滞的隐性校园人身伤害。这种伤害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它造成了青少年人身权的侵害 ,形成少…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是指在中小学校园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非直接的伤害。校园隐性伤害,实际上是一种情感虐待,是精神上的惩治、心灵上的摧残。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骥 《今日教育》2012,(11):32-33
校园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作为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应有高度责任心,认真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一旦不幸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要依法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和规避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教育部门要学法懂法,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必要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王秀英 《陕西教育》2010,(7):116-117
200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和中国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共同主持完成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课题。对校园中少年儿童的隐性伤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北京、上海、重庆、山西、山东、湖北、陕西、广东、浙江、辽宁等10省市近6000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在校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为我们认识校园隐性伤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事实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两年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尤其是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有增多的趋势。校园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据报道2002年我国有1.6万多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造成的伤害事件是各种意外事件中频率最高的。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这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已经摆在了整个社会面前。校园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其特点:1、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多集中于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发生;中小学生发生率远远高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城镇学生发生率高于农村学生。2、责任难以分清。对于此类事件,目前法院判定责任归属主要依…  相似文献   

18.
“校园学生自残事件”是指学生在校园里违反纪律后采取自我伤害的方式来逃脱学校责罚的事件。本文所讨论的“校园学生自残事件”仅指事件中校方无任何责任,学生的自残只是为了逃避责罚。那些由于校方的责任而引发的学生自残事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校园“软暴力”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隐性而持久的,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及精神成长。消除校园教育“软暴力”势在必行。本文试从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提高师德修养、巧妙使用惩戒手段等方面入手,探讨消除校园“软暴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学生校园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 01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校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四个方面的因素。解决中学生校园伤害事件应净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安全教育要回归根本;积极干预,标本兼治;建立校园伤害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