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法是干预经济之法,经济法视野下的干预有着丰富的内容:干预经济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团体.社会团体的干预权力来源于国家。经济法干预经济有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预方式逐渐由直接干预转向间接干预,非权力性干预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
<正>一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的产物经济法做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力量和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由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市场调节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国家干预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内在力量和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产物.经济法就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言,在于弥补民商法的不足,体现、保护和规制国家干预,因而“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干预,也就没有经济法.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和行政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失灵现象.经济法的国家观主要关心国家权力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中应当使用哪些方式进行有效调控,如何规范、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而行政法社会观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更多的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服务.同时,经济法国家观与行政法社会观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共同调整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处理两者的关系,相互配合,不断发展完善经济法国家观和行政法社会观.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的功能实现是建立在以民商法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它表现为对民商法张扬的权利的限制和对国家干预经济权力的规范,以确保权利实现的公平环境,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经济法功能实现的基础体现在市场经济的自身缺陷和民商法对市场经济自身缺陷的克服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我国著名的经济法学家李昌麒的经济法“需要干预说”明显带有移植西方国家经济法“干预论”色彩,且“需要”一词不适于定义。我国经济法应反映国家对宏观、社会及市场经济的直接控制和间接调节的本旨,因而本文提出经济法“调控说”,“调控说”与“宏观调控说”在定性和调整范围上有质的区别。以“调控说”为基石重构经济法学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应当有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比较我国较为完善的经济法而言,我国对经济法特殊诉讼制度方面的研究和立法严重滞后,使得国有资产、社会经济秩序的司法保护困难重重,为解决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这一“瓶制”,应在属于公法范畴的经济法中建立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即“人人”有权追诉危害国家经济利益、社会经济秩序违法行为的制度,以保护国家参与、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由对"市场失灵"的单向关注转向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向关注,经济法的功能也应当从单纯的授予政府经济职权向授权和控权双重功能转变,特别是基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而来的市场经济的特定国情,经济法较之西方国家经济法所承担的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特别注重从干预目标、干预范围、干预法定、干预程度等多方面来界定政府干预权行使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呈现多样化发展,政府经济职能范围不断拓宽,政府作用社会经济生活的权力也在扩张,这对国家经济职能提出新的挑战。经济法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规制此类行为,因为法治国家中政府经济权力的运行不可能游离于法律之外。但同时应该看到这种干预活动的局限性,那就是经济法并不能抑制“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的成败在于市场与政府政策的互动配合中是否做到“各得其所”,我们不能对经济法寄予过多期望。并且,政府干预的成功应该寄希望于政府经济活动的民主化和与广泛的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经济权力与权利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且准确阐述了国家经济权力在市场经济中的性质,规范的国家经济权力对市场的干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市场中的合法权利,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是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有“纵横统一说”“密切联系说”“干预、参与、管理、协调经济关系说”“经济协调关系说”“需要国家干预经济关系说”“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等几种学说,而本文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主体、市场运行关系、社会保障关系、涉外经济关系四种,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一、主要内容1.经济法的概念;2.经济法律关系。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是调整需要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经济法是创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法。在今天,国家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经济法则应是创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就是国家在创设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鉴于目前市场经济在我国还是一个尚待完成的历史工程,所以,这种经济既应当包括已经形成的经济关系,也应当包括将要形成的经济关系。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总量关系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因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组织、监督、调节、控制、干预等管理行为而产生的经济管理关系,以“经济管理”一词概括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最为科学、全面、系统,依汉语语义也是最适宜的。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及其本质属性的分析,论证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一方面,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产生的宗旨和目的并非确保经济生活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民法规制下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本质属性要求其在市场经济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控,对社会经济进行第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法的研究和实践,必须置于开放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和全球结构的环境中加以认识.本文阐述了经济法在培育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未来使命中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昌麒教授关于经济法的“需要干预说”明显带有移植资本主义国家关于经济法的“干预说”的色彩。且“需要”一词不适于定义。我国经济法应反映国家对宏观、社会及市场经济问题的直接控制和间接调节的本旨,因而本文提出新解的经济法“调控说”,“调控说”与“宏观调控说”在定性和调整范围上有质的区别。以“调控说”为基石重构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阐明我国经济体制转变中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四大互动体系:前提体系——“宏观调控经济关系”、核心体系——“市场管制经济关系”、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经济关系”和补充体系——“国家应该干预的其它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经济法调整对象体系,并对经济法调整对象发展的结构动因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争取自由的斗争史。自由是值得每个人毕生追求的崇高信念和理想,追求自由也是任何一个法律部门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将自由置于经济法的视野下,它体现为“经济自由”。经济自由并非放任自流,市场因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使得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而经济法作为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的法律,为国家介入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在经济法的视野下,国家适度干预是经济自由的内在需要,经济法虽然是限制经济自由的强制性法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经济自由的限制,但是法律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实现经济自由。  相似文献   

19.
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源于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或干预。这一认识值得商榷。通过对西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史的考察,可以发现事实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均采用了各种积极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由此可以认为经济法源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构成了经济法的一大源头。而在20世纪晚期第三部门兴起、"第三之手"作用于经济领域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经济法的另一源头。二者均反映了法的社会化趋势。本文亦对我国经济法发展、特别是其中的第三部门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用龙济学和法学理论,从国家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15世纪末期以来西方关于国家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沿革作简要回顾;其次分别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两个侧面分析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以此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两次探讨市场中介组织发展与经济国际化趋势对国家与市场经济,进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影响;最后在上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应然性研究基础上,阐述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