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琴演奏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艺术活动,演奏技术的掌握是阐释作品的前提。一个成熟的、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必然在技术方面苦下功夫。钢琴技术的掌握不光需要用心、用脑去体会、理解,更需要长时间枯燥、持续地练习,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钢琴四手联弹技术是钢琴演奏中非常独特的演奏方式,其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往往要求两个人在一架钢琴上进行同时的弹奏,这对于演奏的两个人就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合奏者间有着非常默契的心灵,还需要对于其音乐平衡与协调能力进行控制,也就是需要对于其合作技术进行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3.
钢琴演奏是一种兼具艺术性和技艺性的表演,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而熟练的演奏技巧,还需要演奏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者缺一不可。本文从钢琴演奏入手,简要分析了钢琴弹奏中演奏者的心理,针对演奏者易紧张不安、焦虑、精神不集中等心理表现,提出了心理调控技巧,培养钢琴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增强钢琴演奏者调动心理的能力,使之在钢琴演奏中收放自如、轻松应对,圆满的完成演奏。  相似文献   

4.
成功演奏的决窍——演奏性练习钢琴是表演艺术专业,一般地说,学钢琴不是为了自娱,总是需要演奏和表演的,简单而言,就是要弹给别人听的。实际上回课就是演奏给老师听。可是回课或表演孩子往往心理紧张,打折扣,这就说明,演奏成功也是需要进行练习的。演奏有以下特点:第一、演奏只允许一次机会,比如上台表演,只能一次,需要一次就成功;第二、演奏的完整性有特殊意义;第三、演奏要面对听众,它需要有一种适应表演环境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准备。演奏性练习与平时的练习有极大的区别。演奏性练习是在一首曲子弹成熟之后,  相似文献   

5.
钢琴是一种演奏的艺术,钢琴演奏的好坏不仅与演奏者的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能力有关,还与演奏者的演奏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心理素质.本文对钢琴演奏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演奏心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钢琴是西方音乐的代表,其传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的音乐作品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进步。就现阶段分析来讲,我国采用钢琴音乐演奏的作品在不断提升,其风格和理念都在突破,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钢琴作品在演奏理念可以良好的带动技术更新,因此,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也日益鲜明。本文以下针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怯台心理是钢琴演奏的一大障碍,引起紧张心理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有技术因素、生理因素,也有舞台实践因素和场合性因素,因而钢琴教学应在提高学生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演奏心理培养。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具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重要基础.这对于钢琴演奏来说,也更是如此.可以说,演奏好钢琴曲目是一项比较难的艺术表演活动,这其中不仅要求演奏者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水平与过硬的演奏技艺,而且还需要演奏者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影响,以期探索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与办法,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更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的演奏钢琴曲目.  相似文献   

9.
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处理需要较多的技术控制与演奏特色的配合,对演奏者的音乐素质、演奏能力、情感表达都有要求。演奏者在掌握良好的演奏能力的基础上,也需要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音乐有一定的情感上的掌握能力,才能演奏出好的钢琴曲。本文主要介绍了钢琴的音色,钢琴演奏中音色处理的方式与技术控制,钢琴演奏中演奏特色与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弹奏出动听的声音是许多钢琴演奏者梦寐以求的愿望.因此,钢琴演奏必须把声音的训练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演奏好钢琴的音色需要培养良好的听觉,注重技术的运用与调节,正确地认识和发挥钢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钢琴弹奏或教学中,人们较重视钢琴弹奏的各种技巧,而易忽略心理因素对钢琴弹奏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例如一些初登舞台的演奏者,在台下弹奏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这就是通常所指的“怯场”。那么我们将如何克服怯场呢?对于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钢琴弹奏心理状态。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和有自制力,多接触表演活动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增强钢琴学习的动力。因为钢琴作品的演奏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  相似文献   

12.
钢琴的演奏和教学与教育学、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钢琴练习者除了需要掌握动作技能,还需要具有相应的心智技能。早期的钢琴教学和理论多以技术和音乐表现为主,较少研究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钢琴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从音乐注意的心理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学生遇到不同于自己水平的作品时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来解决练习和演奏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钢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它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对于从事钢琴专业的教师来说,不仅需要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演奏技巧,而且必须具备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教学态度,浓厚的教学兴趣,渊博的学识,适当的情绪表现,合理的语言、动作,等等。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抱有极大的热情,运用艺术的方法、原则和规律,同时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去组织和调整教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钢琴表演属于一种包含人类多种感知活动的艺术行为,在表演过程中将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与钢琴表演效果有一定联系。本文围绕钢琴表演中的临场心理、保证良好临场心态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钢琴表演中各种心理变化情况,并制定了演奏过程中紧张心理缓解措施,对钢琴演奏效果的实现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钢琴演奏家来我国演出、讲学增多,他们对我国音乐院校的学生大都有这样一种评价:有很好的技术训练,但音乐表现和处理不够深刻、细腻……因此本文从艺术的审美性入手,分析了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的关系,阐述了艺术处理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艺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获得美的需要和满足,把钢琴教育变成实现美的过程。一、审美是音乐表现的前提条件在钢琴教学中,审美贯穿着教学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  相似文献   

16.
音乐专业的学生想要熟练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就要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钢琴演奏习惯,参悟钢琴演奏中的技术要领。钢琴演奏动作的准确性、专业性与敏捷性与经常性的练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音乐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钢琴训练指导,激发学生的音乐演奏潜能,从而达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知识良好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技能。本文主要阐述了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并且对钢琴的演奏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对相关的人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钢琴演奏是一门公开的、演奏难度系数非常高的音乐表演活动,对演奏者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其不仅需要演奏者有高超的演奏技艺,而且还要求演奏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说,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对钢琴演奏水平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效避免紧张情绪的产生,从而发挥出正常的演奏水平呢?鉴于此,本文从技术层面、心理层面两方面出发,对如何培养良好的钢琴演奏心理素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为业界同行提供一些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钢琴的启蒙教育,应该遵循“演奏规范化、练琴科学化、表现艺术化”的原则。这样,能够更好地收到学琴的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钢琴的演奏技术和具有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打下好的基础。 在钢琴的启蒙教育过程中,“演奏规范化”是首先要注重的问题。演奏技术是否标准,规范,决定其钢琴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规范化指的是弹琴的技术动作标准、大方、手型、手感好,手腕运用自如,连音、非连音及跳音奏法清楚干净、对比鲜明等。根据作品的表现需要,弹奏出理想的音色和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钢琴调律是一系列科学的、有序的调律作业活动;是一门技术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巩固动作方式,从而成熟的掌握它。在钢琴调律的练习过程中,慢练的作用是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调律活动中的各种技术障碍,保证练习质量,提高练习效率,从而成熟的掌握钢琴调律。  相似文献   

20.
钢琴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其演奏技巧、技能性很强,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要求很高.在钢琴教学中对手形、指法、触键、踏板、视谱、完整演奏作品等一系列技能技巧进行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个人实践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作了归纳,兹述如下,与大家共同切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