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致教育,旨在努力提供一种充分的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其内涵是指对教育卓越品质的追求,是关注差异、关注过程、关注细节、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尊重生命的一种原则与态度。  相似文献   

2.
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成长的过渡时期。自信与盲从、依赖与叛逆、自我与否定、幼稚与成熟,成长的种种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已成为其成长的心理隐患。关注孩子长大后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教育.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论自我调适型教师专业成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系统的核心使命,其终极目的是练就教师的专业技艺。教师专业成长是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在应对教育实践问题中重构专业自我的过程。自我调适型专业成长观是继知能增长观与指导力训练观之后的第三种教师专业成长观,教育情境、实践环流、实践性理论构成了该专业成长观的三个支撑点,关注实践逻辑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关乎其自身成长,更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基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视角,深刻认识到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将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革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切实为推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6.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内涵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教育应关注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优秀教师自主成长是指优秀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自愿自觉地追求幸福与完善,追求作为教师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成长方式。优秀教师自主成长的基本策略是以理论学习与培训为先导,以自我反思为基本手段,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成长,并在成长过程中自主记录其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7.
社会与教育存在着互为依存、交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而在这种互为及复杂的关系中,对教育而言,则更关注教师个体成长的现实状态,因为教师作为社会人,其成长无疑会受到社会现实的冲击与制约、调控与左右。尤其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覆盖下的教师队伍,其意识倾向、道德与行为准则等都发生着极为微妙的变化。一、教师个体成长的现状当代教师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被重视、被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 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9.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成长问题不仅关乎其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和家庭幸福,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一个很有价值却被边缘化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关注真实道德冲突,关注其螺旋式成长路径和多元化发展主题,发挥学校教育作为主要助推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与幸福,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孟庆男 《教育学报》2003,(11):15-18
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是与传统教育根本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它是一种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人性关怀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它特别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是能够扎实的从事教育科研活动,而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形成教师的自我教育理论,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当今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中存在着的质量不高,选题不准,研究不规范等不足,基本上都与教师自我教育理论建设和形成的欠缺有关。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中,要关注教师自我教育理论形成,同时更要关注其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的应用,明确其作用的范围和重点,反过来再丰富和发展教师自我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3.
已有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往往立足于“顾客—服务者”的视角,更多关注大学生对学校教育各项产品和服务等“客观”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应关注的问题是其本身的“成长和收获”.大学生自我成长和收获的满意度与其成长需要有关,也与学校教育发挥作用的效果有关.本文借鉴需要理论、大学生发展理论和学校影响力理论,利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2014年对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构建“大学生成长需要与学校教育影响力”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学生成长基本需要和学校教育影响作用两者的匹配水平与大学生成长和收获满意度的关系,本文发现,大学生成长和收获满意度调查可以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需要以及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工作:一是为了契合学生社会性成长需要,改善学生与教师、同学、管理者等人员之间的关系;二是为了满足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提升有效教学实践、高影响力教育活动质量水平,并通过它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4.
人格本位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个“以人为本”的世纪。“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关注人的灵魂”是新教育改革肩负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教育不仅要注重教师教育方式的改革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更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心理成长以及情感变化。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关注小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心理成长,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精神引导十分重要。根据小学生在成长中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变化的诸多环境要素,就是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小学教育中,人格本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所谓儿童立场,就是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已知,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而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教育是为了儿童成长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  相似文献   

16.
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富二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以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为指导,关注“富二代’’大学生的需要,正确引导其权力需要、合理满足其归属需要、积极培养其成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促进“富二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20.
引起广泛关注的“自由教师”,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育情怀、自由精神、人格魅力。“自由教师”内心的自由精神,或许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人格成长与自由理想,驱动教师去培养学生“去功利化”的健康人格。究竟怎样的教师才能被称为“自由教师”,这些教师身上有何共同特性,其“人格成长与自由理想”的正能量影响,引起我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