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初中生物学里,谈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水的运输途径是从根部通过茎到达叶。在讲解这一部分时,都是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即:在水里切取带叶的茎。插在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玻璃瓶里.放在阳光下照射3~4h后。红墨水上升木质部染成红色。但是。我们用肉眼还是不能很清楚的看出维管束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也往往只能看到植物的部分维管束。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植物学和高中生物学里,都谈到了植物水的蒸腾,水的运输途径是从根部通过茎到达叶子,在讲解这一部分时,一般都采用生物学中插图四十“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情况”,或把植物放在红墨水里利用红墨水的上升木质部染成红色等来说明,如果有一植物整体的透明标本,就更加强了教学的直现性原则,当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大量制做教具,在学校党委大力支持与鼓舞下,我们利用植物的不同胞细对其染色反应不同的特性,试制成功植物输导组织透明整体标本,由于颜色鲜艳和透明,故一目了然的看到了植物体中输导组织的分布,位置和数量等,现把制做方法介绍如下,以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1制作原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谈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水的运输途径是从根部通过茎到达叶,还讲到植物输导组织的分布、作用。在讲解这几部分时,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讲解很难满足学生对一株植物从根部到叶的整个维管柬系统的分布的了解。为了满足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需要,使课堂教学不受西北植物生长季节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在讲授人教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第一册 (上 )第六章第二节茎的结构时,我改变了实验九、实验十和实验十一的实验方法,尝试用美国中小学科学教程·实验系列《植物学实验》上的一个实验代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极易找到木质部,观察维管束的排列情况,分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并且操作简单,材料易得。现作部分修改,推荐给大家。   a.实验器材。新鲜芹菜的茎,天竺葵的茎,杨树的茎,红墨水或红色食用色素,显微镜,放大镜,广口瓶,剪刀。   b.实验步骤。①剪开上述三种植物的茎,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组成,看是…  相似文献   

5.
毛细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介绍两个观察毛细现象的实验。 1.植物染色实验将一小株鲜植物(或植物的根、茎、叶),或一朵黄花,插入盛有红墨水的瓶中,大约几小时后,可见水面以上部分染有红色,且不同部位染色程度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加重。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中有一探究水分运输途径的小实验,即将带叶的茎插入红墨水中,光照3~4小时发现叶脉变红,而茎表面并不见红。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你被童话故事里瞬间变色的花和叶子吸引过吧?现在,有科学的指点,你可以亲手完成这样的“魔法”实验了。魔法一材料准备:空瓶2个,石竹花,红、蓝墨水,清水。实验过程:⒈将清水加入红墨水后倒入瓶中,取一根植物茎浸入瓶中,12小后,植物茎显现出红色,同时瓶中墨水少了很多。⒉另取一根有茎、叶的植物。把茎的一半纵向切开,分别插入红、两色墨水中。结果是:植物茎在分开的部分呈单色,上面仍合在一起部分则是两种颜色的混合。说明:彩色水通过微细的导管渗入植物茎,经过叶脉进入叶片,每条导管负责植物某个部分的水分供给。因此,不同颜色的水…  相似文献   

8.
叶片上最大的叶脉叫主脉,主脉的分枝叫侧脉,侧脉上的分枝叫细脉,细脉的末端m脉捎。从叶柄到整个叶脉有维管束,维管束内有导管,其作用是输导水分。水分由根到茎,由茎再到叶脉末端细胞,并进入气孔下胜附近的叶肉细胞壁的蒸发部位,以后水蒸气就通过(下姓镇A百〕(上接第36页)气孔蒸发出去。同时叶片还需从茎及其以下部位吸水。利用这种特性,把新鲜的白菜叶(带一段叶柄)插在盛红墨水的瓶里,就可以看到叶片上有一条条的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状的结构,再稍等片刻就可以看到叶片内的侧卧、细脉被染成红色,以至整个叶片都被染成了红色…  相似文献   

9.
初中植物学“茎的结构”一节,是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因为茎的结构复杂,层次繁多,各层次间又无明显界限,用显微镜观察,看到的形象也不易理解清楚。其次,概念集中。本节计有表皮、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维管束等术语二十余个,多半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陌生抽象。再次,有些部分和功能近似的结构,如导管与筛管,韧皮纤维与木纤维,双子叶植物维管束与单子叶植物维管束等,很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0.
两色花     
植物在开花时,从地球吸收的水分是经植物的根、茎而达于花和叶的。下面这个实验可以很容易地证明这一过程。在两个玻璃杯里注入清水。用红色的食物色将其中一只杯里的水染成红色。拿来一朵连着茎的很好看的白花,小心地把它的茎切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放入清水杯;另一半放入红水杯,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数理化》2004,(12):19-19
植物的叶、花、果实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取来一片绿叶,你可以明显地看出上面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叶脉,它们是叶子的“运输线”——维管束.难道这些维管束是杂乱无章、任意分布的吗?不是的,它们的分布有一个规则,  相似文献   

12.
用活体植物在投影仪上做观察实验湖北省仙桃市大福乡高龙小学(433024)郑彦秋为了做好观察实验,我把一株活体植物经过特殊处理后,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十分清楚地观察到了茎里的管子运输水分的情况。具体作法是:1找一株茎杆较透明的(如凤仙花)植物活体,洗...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共培养中农杆菌与烟草、花叶芋相互作用的差异.在烟草幼苗叶盘、茎的断面,观察到大量的细菌附着。它们通过菌体与细胞壁紧密接触、或通过纤维丝连接附着到烟草的伤口表面。类似的附着现象在花叶芋茎段表面也观察到.农杆菌能以与在烟草中相同的附着方式附着到花叶芋幼苗茎段伤口表面,特别是对维管束内及维管束周围的组织具有最大的亲和性,大量地附着到茎段维管束区域,但不能附着到叶盘断面的叶肉细胞上.  相似文献   

14.
张保根 《生物学教学》2003,28(11):55-55
要区别刺的不同 ,必须了解它们的来源。仙人掌类植物 ,它们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 ,利用绿色肥厚的茎进行光合作用 ,而叶却强烈地退化成针状的刺 ,以缩小蒸腾面积。这种变形的叶 ,叫做叶刺。洋槐和子蘖等着生在叶柄与枝茎之间的刺是由托叶变成的 ,也叫做叶刺 ,叶刺不太容易剥掉。枸杞子、山楂、皂荚的刺长在叶腋里 ,而皂荚刺的先端还有分枝 ,它们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育成枝 ,这种刺叫枝刺。枝刺是枝条的变态 ,并由腋芽发育而成。因此 ,枝刺着生有一定的位置 ,并且从茎的内部产生 ,具有维管组织 ,和茎维管束是相连的 ,很不容易折断或剥去 ;即…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现行植物学教材中关于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结构的阐述,一般都将根与茎的初生结构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而叶的结构则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这样处理的目的似乎是要在统一根与茎的初生结构,并进而在根与茎的次生结构相贯通的基础上,得出一般作为植物体轴的根与茎应有相同结构的结论。但恰恰相反,其结果却是造成了更大的分歧和混乱,不仅根与茎有区别,而且人为造成单、双子叶植物茎在结构上的较大差别,在学习时便只好强调其各部分来源的区别及各部分组织结构分布的区别。而且,茎与叶之间本来是相统一的,反而变得似乎毫无关系。一般来讲,植物的器官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各自不同的功能,进而产生与此相应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就会被那优雅的环境所吸引。那洁净的地面,整齐的绿化带,美丽的花草树木,都令人陶醉。篮球场的四周整整齐齐地种着四条小叶女贞树绿化带,小叶女贞树四季长青,郁郁葱葱。可是去年夏天,大片大片的女贞树突然枯黄了,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是女贞树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一种不知名的植物。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找它的根部想连根拔掉它,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它的根部。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顺着女贞树的根部往上找,忽然在女贞树的中上部找到了这种植物的茎,这种茎和女贞树的枝条连在了一起。再往上看,这些茎是一节一节的,茎的颜色白里…  相似文献   

17.
植物的叶、花、果实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取来一片绿叶,你可以明显地看出上面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叶脉,它们是叶子的“运输线”——维管束难道这些维管束是杂乱无章、任意分布的吗?不是的,它们的分布有一个规则,那就是:叶脉所取的几何图案,要使维管束的数量最少,而得到的运输效果最佳.叶脉图案和叶片形状也有最经济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迟开的花朵     
一株仙人掌孤独地生长在茫茫沙漠中。“我成天站在这里什么也不能做,我有什么用呢?”它叹了口气,“我是沙漠里最丑的植物。我的茎上布满了刺,我的叶子像橡胶般坚韧,我的  相似文献   

19.
课题:《植物学》第五章,第三、四节。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 1.在观察茎的生理功能基础上,了解茎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并知道为什么维管束是茎的重要结构。 2.通过对年轮的观察,了解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活动的关系。 3.通过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和单子叶植物茎构造的比较,了解两者间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进入实验室,刚刚坐定,一个声音便惊叫起来:“老师,他用舌头舔这红水了!”顿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坐在第二组的一个男同学,同时发出一声惊叫,随即,又发出一阵哄笑。本来,这节科学课是研究植物“茎的秘密”,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茎输送水分的作用,我事先在实验桌上摆放了加入红墨水的水和一些植物的茎,便于学生做实验用。谁知,这孩子竟对这红色的液体产生了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弄个究竟,竟然亲口品尝了!看着这位同学一脸羞愧的样子,我意识到这孩子受到伤害了,同时也意识到是该老师起作用的时候了。“这位同学为什么去舔红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