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黄宾虹作为一名近现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师而闻名于世。然而,他的鉴藏生涯却没有引起世人相当的重视。事实上,黄氏绘画风格的产生是与其鉴藏紧密联系的。出生于徽商家庭的他,自小在书画的熏陶下成长,家族收藏让他绘画得以启蒙,进而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底及确立早期疏朗清逸的风格。同时黄氏的书画鉴藏亦是个人理论研究的基础,并影响到艺术思想与笔墨特色。古印玺的收藏,让他领悟到用金石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之中,改变了简淡软弱的画风,最终形成了浑厚华滋、笔力遒劲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2.
浅识黄宾虹的花鸟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宾虹是现代山水画大师,同时擅长花鸟绘画。他的山水画气势雄浑,富有神韵;花鸟画则淡、静、古、雅,意多闲逸。在其花鸟画中,所取物象不求形似,注重传达物象的内在美感和情趣。他强调书法入画,并把太极图的内在哲学原理巧妙地纳入绘画理法之中,在石涛的"一画"说之后提出了"一点"说,使中国画的笔法认识论重新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山水园强调与绘画的互渗与交融,往往将绘画原则转借到园林的建造上,使园林艺术与山水画艺术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国古代山水园讲究诗情画意,通过“画境”、“生境”和“意境”来营造园林的境界。中国古代的山水园林侧重“水石入画”,对水石极为重视,对水石的处理手法非常丰富,掇山叠石形式多样。中国古代的山水园林被称为“文人园”,它将诗文、词曲、书画、金石、戏曲等摄入其中。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综合美更突出地融入绘画、文学和书法因素。正是这些艺术因素的介入,才丰富和浓化了中国园林的景观艺术和美学意蕴。因此中国山水画理论在古代的山水园林设计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艺全才的王维,尤其以诗歌和绘画最为突出。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在山水画和山水诗中,他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具有里程碑式的艺术大师、山水画家黄宾虹 ,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艰辛的艺术实践对绘画艺术以及美学曾进行过一定的哲学思考 ,他所倡导的浑厚华滋美学观点 ,以及就艺术的民族特色、社会效果、辩证关系、中西画比较等阐述都值得我们很好总结。开发好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宝库 ,将使我们民族绘画有一个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虚实表现是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黄宾虹山水画作品中的虚与实 ,有别于传统绘画中笔墨章法呈现的黑白、疏密与详略关系 ,是作品中内与外、物象与形式的关系 ;是笔墨章法与宇宙生命力、民族精神的关系 ;是笔墨章法与物象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个层面上 ,黄宾虹山水画作品中的虚实表现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清代画家悸南田的画论著作《南田画跋》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南田画学以阐发山水画理为主,其中蕴涵着丰赡而渊深的绘画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关涉山水画的创作主体、艺术本体、审美标准以及山水画的多重境界观,形成了以“逸”为主的绘画境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吴冠南,字鹳南,号木荷、荷父等。江苏宜兴人,1950年生,初学《芥子园画传》,后学吴昌硕,旁涉黄宾虹、齐白石。擅书法、绘画,尤精写意花鸟画。吴冠南的作品,可分为传统、构成、重彩三种类型。他的传统类作品,巧妙地将山水画中的浑茫、沉厚之境融进花鸟画之中,使花鸟画也具有了"份量感";构成类作品不仅形式奇绝,运笔跌宕辗转,且气贯满纸,牵一线而力动全局;重彩类作品金石携色,化五彩斑斓以隽艳沉静;熟纸没骨渍墨、渍彩作  相似文献   

9.
清初,傅山倡导“四宁四毋”开启了清代碑学的启蒙。清代碑学的出现不是必然的,它是由思想史的演变构成的,是一种断裂式的书法变迁。与此同时,碑学的出现又激发了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重大创新与变革。碑派书法倡导的质朴、古拙的艺术精神与雄强、浑穆的审美理念,矫正了帖学影响下绘画纤弱、柔媚的画风,使绘画的面貌焕然一新。赵之谦、吴昌硕等为代表的金石画派,以融合了碑学书法的雄厚拙朴笔意入画,为绘画注入了“金石之气”。在清末民初西方绘画激烈地冲击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时,他们以“金石入画”的变革,加上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突破了中国传统绘画单一的审美模式,将传统中国画推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开启了近代中国画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成功与否,其关键之一在于丘壑内营。山水画并不要求机械地去描绘实景,而是以心接物,借物写心,不为自然景物所囿,是借笔墨抒发满怀情意。这丘壑内营又实是画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天人合一的结果。一、笔墨是画家人格的具体表现黄宾虹的山水画,是一种不甚讨人喜欢,且无法迎合大众口味的画,更非雅俗共赏的艺术。而是曲高利寡,难为人解的高品位的纯正艺术。黄宾虹的山水画具有古拙奇趣、浑厚华滋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动弥溢的气韵。黄宾虹主张“六法通八法”,即以书法入画,并在总结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圆、留、重、变”…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综合艺术的陶瓷美术作品,其题材和表现手法涉及绘画、书法、诗词、金石、装饰、戏剧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皆属美学范畴,要想使要陶瓷营销人员在营销工作中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相关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强其美学素养,提高其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2.
郭熙是北宋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曾对当时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于传统绘画技法背景下所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的绘画理论,是他在构图和透视等绘画技法上的经验总结,是对绘画理论的一个创新,为推动北宋山水画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有着积极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山水画技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宾虹与李可染"黑"山水画的审美情趣摆脱了宋元以来的简淡风尚。黄宾虹侧重先师古人,再师造化。李可染继承并发扬了黄宾虹的墨法,融合中西方的绘画元素,利用逆光取势,笔墨结合造型,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表达其"黑"山的厚重、壮美、秀丽、幽静的审美意境。李可染的作品题材广泛,构图新颖,使得他的"黑"山水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二人打破了传统审美的能白不能黑的局限,使"黑"在传统审美意识中有一席之地。二人的革新精神与反叛精神把传统山水画更向前推进了一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渐衰落。直至清末,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激化与加深,一些画家遭到时代风云的激荡,受到各种意识的影响,加之汉、魏碑文不断出土,以探讨金石与书法溶于绘画的学者渐多,中国山水画又有所回升。一些锐意求进、大胆革新的画家冲破墨守成规的保守派势力,打破了画坛一度沉寂冷落的局面,出现了新兴的“海上画派”。而当时靡声四海的萧派山水就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自然”这一概念,在中国绘画美学中,是一个极至重要而又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尤其自然与山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古典美学来说,“自然”蕴含着“道”,“妙造自然”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真谛.现代山水画艺术仍然在不断的追求着“妙悟自然”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范曾的绘画艺术在当今的中国画坛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求索,融丹青意境、书法笔意、诗书浩气、国学素养于一身。他坚守民族绘画精神,主张“复归古典”的美学思想,赋予绘画艺术以人文情怀,在艺术作品中提倡审关自由。其笔下的艺术形象是人文思想和艺术追求的审美表达。  相似文献   

17.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充分阐释了“时空结合”的美学思想。他对于空间艺术有精辟、周到的论述,他把时间特征表达得如此鲜明,向空间艺术注入了时间意识,突破了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公认的“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的理论,开拓了山水画时空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艺术境界,只有通过《林泉高致》中“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绘画方式才能实现,进而达到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空间意识。郭熙的“三远”论,是他对山水画意境的一种有力概括,从表现“远景”开始,进而构成“远势”并弛向“远思”。画中“远”的空寂,使人的思绪跟着山水的“远”而无限延伸,渐渐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及哲理性的文献,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重要课题是“虚实”章法之理,虚实运用于中国山水画中,能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空灵之境。虚实与空白不论是在中国山水画中,还是在山水壁画中,都使艺术家主观创造性得以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20.
论述黄宾虹的一些艺术思想,总结了黄宾虹的艺术成就对现代绘画的影响,启发今人对笔墨的深刻思考.黄宾虹艺术观暗合了回归艺术本位立场的时代潮流,又维护了传统文人画价值审美观在美学意义上的存在.他的用墨用水是他变法的集中反映,也是生活体验切实而巧妙地融会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