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书原则     
北美的阅读专家认为,4~8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尤其在学龄前阶段,孩子还不识字,父母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认为读书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从而爱上阅读。逐步发展阅读能力,最终学会独立阅读,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趣味阅读     
刘娟 《今日教育》2008,(2):37-37
孩子到了五、六岁后,对阅读和识字越来越有兴趣,刘于家长来说,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增加阅读量和识字量,对孩子进入小学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如果由家长手把手,一个字一个字教他们认读,不仅家长费力,而且孩子能记住的也不多。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趣味阅读是一个帮助孩子多识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沈玉兰 《考试周刊》2014,(84):58-59
<正>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在儿童阅读的初期,教师和家长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低年级孩子,识字量不够,注意力有限,如何为他们打开阅读之门?实践证明,儿童阅读,应从"悦读"开始。一、绘本阅读,营造阅读氛围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  相似文献   

4.
阅读自人生初始,就一直伴随着孩童的成长。对成人而言,阅读主要是指对文字符号进行理解并获取意义和信息的过程。对儿童而言,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阅读。所谓儿童阅读,也就是早期阅读,是指儿童在正式进入阅读前掌握相关经验和技能的阅读欣赏和感悟活动,表现为在成人直接指导和参与下,由成人朗读和讲述、儿童听赏的特点。成人为儿童阅读,是实现早期阅读最终教育目标——儿童独立阅读必要的途径和过程。因此,作为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他人",成人如何为儿童阅读,如何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唤起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最终引领儿童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儿童很早识字好吗?”“越早越好。”这是专家的回答。的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儿童认了字,必然会有强烈的阅读欲望.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作了较大的改动.使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像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字。并会写1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会写250个字。这一要求的出现,使得在语文教学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吁:“识字这一块太难了!”其实.教师所说的“难”.主要指学生需要通过课内“教”来识字的量太大.而且单凭课堂中的“小变化”.很难解决这大容量的“识字”。尤其是只靠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难以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把识字的路通向“课外”.创设一条条多彩的路.让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识字。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都知道,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识字教学是为今后(进入高段)的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打基础。识字教学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崔峦说过:"我们国家的孩子阅读开始时间比较晚,阅读量太小,阅读能力不强,其原因之一就是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鉴于此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较早地让学生识字。我们教语文的老师都知道小学低年段  相似文献   

7.
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证明 :儿童必须多识字 ,尽早接触语言材料 ,才能有更多的信息刺激大脑 ,使大脑不断发展 ,孩子也才会变得更加聪明。教育比较发达的拉丁文字国家 ,很重视儿童早期认读 ,一般儿童在 8岁时能够正常阅读浅显文章。而我国儿童在 8岁时所学的字还较少。为了让我国儿童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世界各国孩子共同竞争未来 ,现在学生使用的新教材采用了“认多写少”的策略 ,试图增加孩子识字量 ,帮助早期阅读。这一策略怎样在教学中贯彻执行 ,让刚入学的孩子尽可能多地识字 ,本人觉得教者要在这几个方面落实 :一、重视创设良好的识字氛…  相似文献   

8.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有些专家甚至鼓励宝宝一出生就开始看绘本。绘本不仅能讲故事、教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可以说,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相似文献   

9.
提倡儿童提前识字,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教育界人士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也兴起了儿童“提前阅读”的热潮。但是,也有人担心,这种“提前”的智力开发会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方法,也就是不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  相似文献   

11.
创新思维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为有效最为基本的手段,就是尽早地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就是立足于阅读。而现行的识字效率极大地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小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施行,阻碍了少年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推行集中识字是为了弥补随文识字的不足。推行集中识字是切实可行的,必须采用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3~8岁是训练儿童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良好的"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习惯,会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为此,我园开展了"分享阅读"实验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其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在与老师、家长的分享、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我园在历时五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了分享阅读中的"3355"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思维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为有效最为基本的手段,就是尽早地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就是立足于阅读。而现行的识字效率极大地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小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施行,阻碍了少年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推行集中识字是为了弥补随文识字的不足。推行集中识字是切实可行的,必须采用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实验,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挣脱"先识字,后读书"的束缚,重视发展儿童语言,充分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满足他们对阅读、写作的渴求。  相似文献   

15.
王利民 《广西教育》2014,(33):128-128
早期阅读是幼儿终身阅读的基础,是幼儿学习的启蒙。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幼儿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农村幼儿园,家长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让幼儿提前认字和写字。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师教识字、写字,导致大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学前班为迎合家长的要求都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习字教学,结果是许多孩子能流利地背诵儿歌,但是真正的阅读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识字的目的是尽早大量阅读。研究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阅读的文本越来越多,但有限的识字量严重影响其阅读兴趣及阅读量。怎样使学生尽快走进自由阅读的天地呢?我们学校二年级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努力培  相似文献   

17.
不少家长曾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对汉字很感兴趣,我特别想教孩子识字阅读,但又不敢教,因为我常在一些报纸杂志上见到反对让幼儿识字的观点和论述,您对此有何看法,早期识字阅读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家长们提出了一个既热点又严肃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教的方法正确,孩子早期识字阅读好处很多,这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是儿童阅读的一个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人生之初就恋上阅读、亲近经典、呼吸书的芬芳,走好阅读的第一步。一、大声朗读走进阅读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认为:"为孩子朗读是孩子小学毕业之前应该保持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需要具备想象能力识字的人都有过阅读的经历,对正常的成人来说,常用字百分之百地认识。但当阅读时,我相信他不仅仅是为了把文章或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读完,而是通过这些文字去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最终达到阅读的目的。有识字能力的人阅读是这样,反过来,我认为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孩子也能阅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儿童的早期阅读呢?早期阅读,是指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的前期阅读准备。就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这种阅读对儿童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们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往往又等同于早期识字,其实阅读和识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早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儿童对书籍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帮助儿童在阅读中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儿童可以运用口头语言理解阅读内容,在阅读中能获得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