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总编辑上班三件事熊庆文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要办好一张报纸,对于总编辑来说,一要集中精力办好报纸,二要抓到点子上。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宣传质量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总编辑集中精力办报和抓到点子上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报纸是总编辑的广告。要办好一张报纸,研究和探讨总编辑集中精力办报和抓到点子上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报纸总编辑是领导办报纸的。然而,现实状况不令人满意,许多总编辑包括副总编辑在内,并没有集中精力办报,这有三种类型。一是官员型。某些总编辑、副总编辑一上任,就像党政官员那样,今天出席会议,明天坐主席台,后天发表讲话,成了“总编长”。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一份到全国各地开会的通知,只要游兴尚可,便能周游各地。总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办好党报笔谈办好党报要练内功安徽日报总编辑王鸿报社的总编辑要集中精力办报,这一要求是十分正确的。这里所说的办报两字,其涵义是办好报纸,目标是不断提高报纸的宣传报道质量。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报社的体制也跟着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办好地市县报?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总编辑、副总编辑要善于抓“点子”.所谓“点子”,就是“主意”、“办法”。总编辑抓“点子”。就是要为办好报纸出主意、想办法,使报纸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下日日新,月月异,办出各的地方特色,这是总编辑的职责。“将在谋,而不在勇”。作为编辑部  相似文献   

5.
要当好总编辑,就要善于排除各种干扰,集中主要精力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善于编辑,而且要善于采写。我的体会是,首先要当好一名记者,才能当好总编辑。我们报社共有三个总编辑,两个分管报  相似文献   

6.
如何迎接世纪之交的挑战,办好21世纪的县市级党报?我们认为,必须着力提高报纸质量,投身市场竞争。这就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改进宣传报道上狠下功夫,让新闻唱主角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集中精力办报,从严治社,把报纸办得高出一筹。”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县市级党报。办好报纸是报社的中心任务,是办报人员的首要职责。一张报纸办得没有质量,不吸引人,读者就不爱看,也不会掏钱来订报。笔者觉得我们县市级党报在宣传报道上,主要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一是会议新闻多,独家新闻少;二是体裁单一的文章多,多种文体文章少…  相似文献   

7.
报社应以办好报纸为中心扬子晚报编委会报社理应集中精力办报纸,千方百计办好报纸。但是,当前社会生活的明显转轨,使这一不成问题的常理有时也成为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经商热”、“下海热”、“创收热”,不时冲击报社人员的思想和正常的办报秩序...  相似文献   

8.
善于分析形势,善于作出决策,是办好报纸的首要问题。决策是办报的中心环节。它对于办好一张报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办报决策,是指围绕办好报纸所作的决断及其相应的措施。它包括如何正确分析政治形势,如何提出宣传的政策和策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如何统筹运营、搞活报社一盘棋等内容。近些年,我们万县日报在报纸宣传方面,紧紧围绕宣传改革和改革宣传这个重点作决  相似文献   

9.
以报纸的社会效益求报社的经济效益朱铭佐讲求经济效益,这是报社在市场经济下办报所面临的新课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坏,是和报社人员能否集中精力办报紧密相连的。从我们扬子晚报的实践来看,要求得报社的经济效益,必须以办好报纸、提高报纸质量为前提,以报纸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10.
在前不久召开的辽宁省地市报纸协作会议上,三十多位总编辑和部主任围绕着报纸改革的问题,议论风生。大家认为,报纸一改训人的面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这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报纸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要使报纸办得面目可亲,生动活泼,首先要在报社编辑部内部树立起民主、平等的空气,议论、协商的空气。 1985年4月,我刚接任总编辑工作不久,有位同志开玩笑地说:“什么时候发表施政演说?”他虽然说得无意,但却提醒了我。经过一番商量,我在一次大会上讲了两点想法:一是,集中精力办好报纸,努力把《大连日报》办成  相似文献   

11.
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报道王晨报社的中心工作是办好报纸,办好报纸的中心环节是要有好的报道。因此,集中精力办报,首先就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报道。光明日报1993年由原来的四版扩为八版。报纸对稿件的需求和“吞吐量”成倍增加,而原本就已存在的稿件平淡、老套、呆板、...  相似文献   

12.
在办报中,从总编辑到记者,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读者的承认,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对社会的前进有所推动和促进。而找准编者与读者的共同点,做好共同点上的文章,才能把报纸办好。 找准共识点 在办报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记者、编辑花费大量劳动,精心编发的认为是重型炸弹的新闻稿件,发出去却没有什么震动,引不起大的反响,甚至有的读者不买帐。这说明报纸的编者与读者对报道内容的看法有差异。某报社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就发展高效农业的宣传,抽调一位副总编辑带领几位得力记者,用几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的乡镇,采写了6篇  相似文献   

13.
国内新闻界     
据《新闻出版报》7月7日报道,浙江日报编委会最近从减少兼职和调整力量配置等方面采取果断措施,集中精力办好省委机关报。 近些年来,浙江日报从“一报一刊”发展到“五报两刊”,六位正副总编辑,整天忙得团团转,领导精力相对分散了。编委会全体成员通过学习中宣部有关文件和丁关根同志的讲话,深感集中精力办报十分必要。全社职工开展了一场“如何集中精力办好省委机关报”的大讨论。 他们在大讨论后采取的第一条措施是,除一位副总编辑兼任钱江晚报总编辑、全力投入钱江晚报的工作以外,其余五位正副总编辑免除了在报社内部的全部兼职。分管浙江日报宣传报道的四位副总编辑不再兼任其他各报刊的总编辑,改“总编”为“分管”。“分管”只管四条(略)。除此以外的日常事务,不再去管。成立了经营管理委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办好地市县报?是一门学问,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笔者认为,其中有一条值得注意,就是地市县报总编辑要学会抓“点子”。所谓“点子”,就是“主意”、“办法”。总编辑要不断拿出新的主意和办法来办好报纸。总编辑是编辑部的总指挥,报纸工作的总设计师。“将在谋,而不在于勇。”谋者,就是出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说:“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是我们办好报纸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报纸的通讯员,人数众多,大都身处基层,他们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报社的触角和耳目。因此,努力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是我们贯彻依靠群众办报的方针的必然要求。联系县市报的办报实践,  相似文献   

16.
优化编辑工作的外部环境桑希斌稳定编辑队伍,优化编辑工作的外部环境,强化编辑功能,是实现集中精力办报,确保报纸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一些报社尤其是地市县报,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编辑精力不集中、骨干编辑外流和编采失衡的问题,给办报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个别...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5,(5)
在版面上“聚焦”文/北京·史占旗在版面上“聚焦”,是说报社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办报工作上来,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办好报纸。之所以提出这个回题,是因为有些报社注意力分散,忽视办报,而是忙于经营创收和日常事务。比如有的报社埋头于扭广告、办公司,经营搞得热热...  相似文献   

18.
最近,新闻出版署在京为部分报社社长、总编辑举办了报纸专业知识和管理政策法规补习班。这个补习班的宗旨是帮助新上任的报社领导熟悉业务和管理法规,办好报纸。据悉,对报纸质量和管理情况进行年检是新闻出版署帮助报纸提高质量的一条管理措施,已坚持数年。在1996年年检中,发现有54家中央部委报社社长、总编有了变动。这些新上任的同志不少是原先所在行业的资深专家或部门领导,但新闻阅历和办报经验尚嫌不足。这个补习班作为报纸年检工作改革的环节之一,将成为新闻出版署的一项经常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总编辑是把关的,这只说对了一半。如果仅仅是把关,有个机器人,输之以必要的电脑指令程序,就完全可以胜任,何须人力?我认为,一个称职的总编辑,在日常办报过程中,除了把关之外,至少还要学会三抓——抓点子,抓尖子,抓苗子。谁都承认办报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如果没有创造,办的报纸和别人的一个面孔,这一期报纸和上一期  相似文献   

20.
总编辑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类型又有其特点.有优良的类型,也有差、劣的类型.优秀总编辑得到领导和部下赏识、钦佩;劣质总编辑得到的只能是人们对他的反感. 笔者试图对报社中劣质“老总”的种种不良表现的分析,给“老总”们提供一面引以自省的“镜子”,使人们知道:作为一个总编辑,应该注意摈弃哪些不良品质和作风,应该弥补哪些弱点与不足,应该避免犯哪些错误,并由此培养自己优良的领导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总编辑. 分析起来,劣质“老总”有以下类型及其特点: 华威型成天张口闭口喊“忙”,实际上往往是假“忙”(如同张天翼小说中的《华威先生》一样);或者“忙”得不对路.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口头上标榜自己“太忙”,实际上往往不很忙,“忙”字挂在嘴边,是想显示自己不同凡响.这样的“老总”在一天将过去的时候,就会喊道:“今天真忙死人了”.如果仔细清算他一天所做的事情,就会连他自己也感到没做几件事。二是工作并没“忙”到“点子”上。有的忙于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