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的"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一些词语。(出示:潇洒挺秀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奠定赞赏"奇松"基调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生齐读课题《黄山奇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生齐说:天下第一奇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有——(生齐说:奇松、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黄山奇石>.执教教师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在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初读课文后便将黄山的奇石、云海投影出来,让学生结合画面学习课文.接着便指名学生上台表演"猴子观海"的动作,再由学生争相扮演黄山的导游,向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在这节课中,教师似乎从教学活动中抽身出来,忙于电脑的操作,进行投影内容的调整.教学结束后,听课的教师有的叫好;有的纳闷:教改以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一、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如吴传姿老师执教《第一场雪》第二课时:师: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揭示来制定。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三四两段,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怎样学懂课文的。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中美丽景色。师:“瑞雪兆丰年”怎么回事知道吗?生:知道,课文里告诉我们了。师:我们总结出第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后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小黑板出示)师:同学们看课文思考练习2,想一想第二个目标是什么?生:知道作者对第一场雪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知道…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依然以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因缺少比较辨析,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加上学生的阅读量偏少,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为此,笔者近年来尝试运用对比导读式教学,以两篇最多三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现以《黄山奇松》(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黄山松》(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为例谈谈个人的构想与课堂导读实践。一、文本比较式解读《黄山奇松》与《黄山松》所写的景物完全相同,都表达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生疑,质疑导读1.板书课题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聂耳》。大家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如下板书:听吹笛子少年聂耳学吹笛子杰出的音乐家 喜欢音乐练吹笛子2.课文是怎样从听吹、学吹、练吹笛子这三方面具体写出少年聂耳喜欢音乐的,这和他长大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有什么关系?我们来学习课文。二、精读品味,体会感情课文第2、3两段具体写了少年聂耳听吹笛子、学吹笛子。教学时,应审时度势,根据学生实际,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精读品味,体会感情。可以这样操作:1.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介《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主要讲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知道了黄山有四绝,人们喜欢黄山松。教学对象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饱含感情地诵渎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蝴蝶谷”名称的来历,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之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知、体会蝴蝶谷的美.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情境,感悟文章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学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词语)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11.
正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其价值就要发生变化,除了继续保留原有的传递信息的原生价值之外,还担任着"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学价值"重任,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下面,笔者以《黄山奇松》为例,谈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案例一】三年前,我曾执教过《黄山奇松》一课,并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九寨沟》,并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理解“呷”的意思。2 导读、理解课文3—5自然段 ,了解饮茶的好处。3 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用“既……又……”写句子。4 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运用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导入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9课《说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是茶的故乡。我国种茶的历史悠久 ,茶叶的种类也多。此外 ,我们还学了这一课的生字、词语 ,老师发现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 ,而且有些还比较…  相似文献   

13.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哪些事例,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一、小组合作,理清层次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三个方法,然后结合这一内容出示以下两道小组学习题: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些事例。让学生由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合作解疑。当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我跟母…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黄山奇石》。执教教师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在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初读课文后便将黄山的奇石、云海投影出来,让学生结合画面学习课文。接着便指名学生上台表演“猴子观海”的动作,再由学生争相扮演黄山的导游,向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  相似文献   

15.
于艳 《山东教育》2014,(9):35-35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松奇特的外形和顽强的生命力,领悟文章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老奶奶说的话的意思,难点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自己的亲人一般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7课《亲人》。 (板书: 17.亲人 )在学…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依然以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因缺少比较辨析,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加上学生的阅读量偏少,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为此,笔者近年来尝试运用对比导读式教学,以两篇最多三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现以《黄山奇松》(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黄山松》(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为例谈谈个人的构想与课堂导读实践.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19.
学习目标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的“尤、其”等8个字。2.能用会写的8个字分别组词语,在组词中理解字义。3.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前准备1.学生自读课文,收集有关黄山奇石的图片或黄山有关资料。2.教师准备黄山风光录像资料片或图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同桌之间用生字卡片互相听读、听写会写的生字、词语。二、复习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黄山的哪几种怪石?三、朗读课文,认真领悟朗读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黄山石头的…  相似文献   

20.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结构;学习课文第1小节。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第2~4小节;总结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谈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咀嚼,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从而感悟语言,感受文化。3.通过增补有关的材料,使文章更为丰满,在丰满的材料中,让学生感受词句丰富的内涵,从而引领学生经“历读厚”与“读薄”两个过程。教学设想: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篇课文中我认为文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