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发,这类事件大都和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防范不良网络舆情的扩散和演化,有必要建立快速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机制。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不同阶段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提取其共性特征并作为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指标体系,从而构建出一套适合高校舆情信息监控预警机制,实现高校舆情信息工作监控预警机制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玉亮 《情报杂志》2012,31(4):54-57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的心理状况,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舆情主体心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原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主观焦虑的强化与放大,二是集群情绪渲染与个人理性的迷失,三是心理失衡与情感宣泄的交织与碰撞,四是政治不信任的累加与表达机制的失语.科学导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需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响应与安全恢复机制、突发事件处置的信息通报与透明化机制、利益调节和社会心理平衡恢复机制以及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成长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存在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反应滞后、处理方式不当等问题,最后对产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困境的情况复杂、专门法律建设滞后、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谦  陈强 《现代情报》2012,32(2):143-146
在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概念的基础上,指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由信息汇集机制、事件研判机制、策略选取机制、资源动员机制、事件追踪机制和事后恢复机制构成。并深入剖析了各子机制的运行,从而使整个回应机制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现实群体性突发事件容易通过互联网形成网络舆情,并对政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带来严峻挑战。增强新形势下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探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包括形成、扩散、爆发和终结四个阶段,在上述整个过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在不同阶段,网络舆情的编码性、抽象性和扩散性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网络舆情的启动机制、驱动机制、变动机制和阻动机制分别在形成、扩散、爆发和终结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监测子系统、汇集子系统、分析子系统、警报子系统、预控子系统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一般会通过变量特征体现,在建立网络舆情分级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可以构建警源、警兆、警情三类指标体系;为保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顺利运行,还需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频繁爆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极易催生新形态的网络舆情风险,危及国家和社会安全,网络舆情场博弈已经成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二现场,研究网络舆情的风险治理机制可以有效预报风险要素、预防风险升级并提供相应的治理方案。[方法/过程]文章以WSR系统方法论为研究视角,界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的相关概念,识别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风险要素。在此基础上,基于理论预设的过程机制制定风险治理工作流程,以物理、事理、人理三方面建设为实施路径,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风险治理机制。[结果/结论]研究构建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机制,可以促进风险治理朝着多元主体协同,集风险监测、风险反馈、风险决策及风险评价于一体的协同联动治理机制转变,为有关部门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以建立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畅通的信息公开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等为重点,提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世文  杨晨雁  刘劲  邵琦 《情报杂志》2023,(11):105-112
[研究目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和社会的稳定。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内容及结构进行规范,为政府进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网络舆情预警提供支持。[研究方法]通过网站浏览、案例分析、文献调研等实证研究,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对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各类网络舆情信息源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核心元数据元素,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研究结论]通过梳理元数据框架,根据各类网络舆情信息源的概念和特点,从舆情客体、舆情主体、舆情本体、舆情载体为核心描述角度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设置与重大突发事件关联的专有元素,并对元数据框架进行描述效果应用,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存储、利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通过互联网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又将突发事件反复发酵,使突发事件舆情信息 生态链系统得以演化。【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构建突发事件舆情信息生态链系统,分析其系统构成要 素,利用协同学理论及系统动力学方法,阐述突发事件舆情信息生态链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结果/结论】提出突 发事件舆情信息生态链系统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基于新闻报道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扩散规律,建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舆情演进规律的Gompertz曲线模型,通过确定舆情扩散过程中的3个时间特征点和4个发展时段进行分析研究,以具体事件为例确定不同时段的应对对策,进而为相关部门实现对突发事件网络新闻舆情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意见领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不断出现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罕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网络的发达更加剧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复杂性。本文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意见领袖进行分析研究,将非常规突发事件发展过程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包括潜伏期和突发期,后期包括持续期和消失期,分别对前后期网络舆情意见领袖的群体构成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网络舆情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
Abstract:
In the recent decade,the constantly occurring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 have become a topic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people.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rity and complexity.Moreov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xacerbates the complexity of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leaders in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The article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 into early phase and late phase.The early phase includes the latent period and the burst period,and the late phase includes the duration period and the disappearance period.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group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leaders in the two phases separately.Finally,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leaders.  相似文献   

13.
袁冬梅 《科教文汇》2014,(31):191-192
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当下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触手可及的网络,他们往往选择网络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成为大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并提出了从构建专业队伍、自觉运用媒体、拓宽信息渠道到完善制度机制四位一体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在为国家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也存在引发社会问题的风险,如果引导不当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本文研究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针对同级管控部门中的任务分配,建立了基于负载均衡的突发事件舆情管控模型,并探索用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能为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控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撑,其优势在突发事件爆发后大量消极网络舆情出现时得到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旅游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的旅游突发事件舆情预警是伴随着Internet和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新问题,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的交互更增加了危机预警的难度,建立科学高效的舆情预警机制势在必行。从分析旅游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预警需求出发,构建了涵盖旅游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全流程的预警机制,并从预警理念、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持3个方面探讨了保障预警机制高效运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继  武梦娇 《情报杂志》2021,(3):187-192,103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对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网络舆情态势评估能力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该文从网络舆情事件特征、关注度、传播扩散度及网民观点倾向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态势评估指标,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网络舆情态势评估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态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测试,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舆情态势评估效能,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互联网作为信息生成与共享的重要载体,会助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发酵与舆情蔓延。发掘驱动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过程机制,是破解其次生灾害与疏导舆情累加效应的核心所在。[方法/过程]基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TAM)的理论视角,以非常规突发事件为背景,采用问卷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剖析网络情境特征以及网络信息受众的认知-心理状态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整合驱动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是网络情境特征与信息受众认知-心理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具有情境依赖倾向,会受到媒介信息丰富度、网络社会联结强度两大因素的驱动;信息受众的认知-心理状态是网络情境特征驱动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重要桥梁。研究还揭示了TAM理论在网络舆情导向中的普适性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eriod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millions of people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of COVID-19 on the Internet, which can easily trigger public opinion and threaten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creatively proposes a multi-stage risk grading model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public opinion risk grading analysis, the model continuous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risk level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based on the time scale of regular or major information updates. This model combin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rt II (AHPSort II) and Swing Weighting (SW) methods and proposes a new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 method – AHPSort II-SW. Intuitionistic fuzzy number and linguistic fuzzy number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model to evaluate the criteria that cannot be quantified. The multi-stage model is tested using more than 2,000 textual data about COVID-19 collected from Microblog, a leading social media platform in China. Seven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from January 23 to April 8, 2020.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rly COVID-19 outbreak, the risk of public opinion is more serious on macroscopic view. In details, the risk of public opinion decreases slowly with time, but the emergence of important events may st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public opin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e improved method is proved to be superior and effective, sensitivity analysis confirms its stability. Finally, management suggestions was provided,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魏宇航  田园 《情报科学》2021,39(12):53-59
【目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会让高校的声誉等受到直接的影响,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传播过程,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这对于高校舆情的治理及学生工作的开展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以微博 用户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选取的典型案例为研究话题,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原始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析, 研究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并结合时间维度 通过案例对其模型进行了阐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创新/局限】本研究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选 取的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探索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过程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具有一定创 新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仅针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