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 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 ,而师爱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关键 ,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当然 ,爱绝不是溺爱 ,也不是放任自流 ,我们所说的爱是包含着一种严格要求 ,望学生成才 ,使学生也能学会去爱别人。在这里 ,我想就这个问题 ,结合我现在接任的初一 5班 ,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接任的班级是按这个年级学生的进校分数分出的一个低分班。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纪律松散 ,又没有核心的班干部队伍。记得在开学初的表彰会上。全校就只有这个班级没有一个学生上台领奖 ,面对着这样一些思想素质差 ,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住读学生 ,我决心用…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 ,植物的根具有繁殖功能 ,如枣树的根扦繁殖。植物的茎具有繁殖功能 ,如杨树、柳树、葡萄等的枝扦繁殖。那么植物的叶有没有繁殖能力 ?叶上能生出芽来吗 ?我在讲课中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 ,当时没有一个学生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当我明确地告诉学生说叶也具有繁殖功能时 ,学生们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于是 ,带着这一问题 ,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采用平置法。取蟆叶秋海棠成熟的叶子数片 ,把叶柄剪掉。为了防止叶片的蒸发将叶缘也剪掉。先将叶背的主脉用刀片切出许多小伤口 ,然后平置于花盆内的干净、湿润的河沙上 (河…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了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我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这样几个方面:一、创造情景,发现问题,老师点拨,归纳思路。在二年级学生中,我作了这样一个试验:给一位学生先出一道题:一个数是53.比另一个数多29,这另一个数是多少?这个学生回答:53 29=82.这另一个数是82。紧接着,我又问他,你得了10朵红花,比小华多3朵。小华得了几朵红花?这个学生想了想,说:“10—3=7。小华有7朵红花。”这两道题  相似文献   

4.
在这次会上 ,好几位专家的发言都谈到了我们古代文学学科不受社会重视、生存环境不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 ,我也有和大家一样的忧虑和困惑。虽然最近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地指示 :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这使我们都受到了鼓舞 ,但我本人对于我们这个学科的前景仅能表示谨慎的乐观。原因很简单 :社会上重理轻文的倾向由来已久 ,可谓根深蒂固 ;而在人文社会科学中 ,人们又只看重那些所谓“经世致用”之学 ,对于像古典文学研究这样的学问 ,则认为可有可无。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倾向 ,尚需待以时日———很长的时日。至少 ,从决策部门来说…  相似文献   

5.
正首先,我想就"为理解而教"相关概念问题进行交流。"为理解而教"的理论框架的基础是什么?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对于我们这个教育模式而言它意味着什么?我将先给大家介绍"为理解而教"课程项目的起始和缘由,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为理解而教"的开展情况,最后我再简地要谈谈我们未来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注意力往往在于要把事实与数据传递给学生。"为理解而教"的理念主张,学生不仅要记忆已有的知识,更要去很好地为未来而学习,这就要为理解而学习,而并不仅仅是针对过去。  相似文献   

6.
can的本领     
周庆宝 《阅读》2013,(9):28
Hello,everyone!我是"can"。我的基本意思是"能;会",表示某人拥有某种能力。我多次出现在故事中,我的本领你们了解么?○故事中询问"你能够做什么?"是这样表达的:What can you do?你能够做什么?○大家能为端午节做的事情真多呀!  相似文献   

7.
1 课题的提出一次活动课结束后 ,有一名学生问我 :“静电除尘器的金属管外壳、无线电技术中的地线 ,它们都接了地 ,这是为什么呢 ?”在回答问题后 ,我在想 ,接地这个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师经常忽略 ,学生也不是很清楚 ,而大家又会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时值电磁学内容刚结束 ,何不以“为什么要接地”为课题 ,让学生进行一次课外研究呢 ?我把该生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学生 ,同时列举了书上几个有关接地的例子和具体的研究要求 ,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 ,纷纷要求参加课题研究。2 学生的研究学生怀着探求秘诀的兴趣 ,收集各种资料 ,观察各种接…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自然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已成为科学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 一、引导学生观察,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观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它能启发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持久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必须明确交待观察什么,通过观察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  相似文献   

9.
通常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时,因局限于师生个人的观察,大家眯着眼睛通过显微镜目镜观察标本图像,当老师提出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时,老师又得凑近学生的显微镜才能解释一些特殊的现象。此时,我想自制一种显微镜投影仪,将影像直接通过投影,在电视机或大屏幕上展示(见图1),这样师生们就可以一起共睹、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是向大家来学习的。我的发言,也就是谈点个人的感想。首先我感到武汉市委、市政府是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工作的,在全市范围召开这样一个现场会,请武钢的同志介绍经验,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搞好下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工作都会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就要求我们,在世纪之交思考一些重要问题的时候,应该清醒地看到新的世纪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挑战。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1.
中等师范学校,如何解决学生高分低能的矛盾。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小学教学的合格教师,这是摆在中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任务。 我带着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中师《文选和写作》课教学中,进行探索,进行改革,通过实践,对这个问题有了肤浅认识。即中师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解决学生高分低能矛盾、培养能胜任小学教学工作的合格小学教师的有效途径。 合格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即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良好师德,具有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精伸和求实创新的精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社会的竞争极其激烈,如何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谋求到适合自己专业和特长的职业已经逐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作为培养学生特长的中职院校如何做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就成为众多中职院校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如何做好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不论是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目前的特教工作及教学改革来看,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但是基于残障学生的特殊性,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积累并总结出了适合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在教学上要不要加强“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与发展智力有什么关系,怎样加强“三基”和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理论问题,也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与探索。下面我想就如何加强“三基”教学、注意发展学生智力问题,谈几点个人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5.
<正>在日复一日的时光中,教师这个身份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身上,我希望成为“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教师,我期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我是能被记起并心怀感念的。为此,我坚持自己的教学信念,用心教育学生。每一节课上,我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欣喜,为学生能当堂掌握知识而满足,为学生出现了知识盲点而思考原因,这些反思停在脑中,留在笔端,随着时间的流逝,星星点点,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16.
我在刚讲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后,一个学生举手问我:把 a 克的物质 A 完全溶于 b 克的水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我的看法: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在解题过程中却能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中就已经学习了类似的计算问题。学生可能普遍认为其质量分数就等于 a/(a b)×100%。但是,通过近半年化学知识的学习,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理解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说明部分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练习还不够。因此,我没有急于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回答,而是先让学生回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让学生先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然后提出问题:物质 A  相似文献   

17.
创设“问题情境”,己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方面着手:一、拓展空间,变式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都会根据教材及与之相关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这种提问式教学,能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积累上产生效果。但如果学生长期接受的都是这样一种单向式的回答教育,将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影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院党委领导下,我系全体师生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运动.为了推动教学改革运动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系领导决定把革新的教法、器材加以整理、总结、配套成龙,我班接受了这个任务."配套成龙"是一个新的工作,大家都没有经验,不知道从何着手.加上个别同学主观性强,认为自己的意见一定正确,如果组长不采用,就有意见,下次会就不发表意见,这样,组里的工作就很难开展.针对这些情况,我国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秋季,我刚接手初一。在与学生交谈中,得到一个令我吃惊的答案:老师是警察,学生是囚犯,老师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法西斯专政。这个答案引起我深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老师是教育者,管理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这个观点是不够正确的。魏书生老师说得好: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服务关系,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老师与学生就某种角度而言,的确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老师存在的必然前提。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试想一下;一个班没有一名学生,这个班的老师能存在…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有“问”,才是真正有成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争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教师还要通过鼓励质疑,引导解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变“我学会了”为“我会学了”。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逐步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下面几点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