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2006,(3X):6-6
1 向孩子表明爱心 要经常向孩子表示你很爱他,这样可以使孩子自信地成长,并让他们感到安全,要避免指责性的语言,不要对他们说“你真累人”“我真拿你没办法”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3.
—“你自己来做决定吧。”—“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请多对你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吧,让他们从你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关心和爱。其实,就算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语句既能帮助妈妈们解决问题,又给孩子带来快乐。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你是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牛奶?”“你是要半只鸡蛋,…  相似文献   

4.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忧虑——孩子的占有意识太强了,甚至显得有些自私。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以个体活动为主,他们对主体与客体往往还不能区分。当孩子长到两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这样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等概念还比较模糊。所以,对周围世  相似文献   

5.
姚兰 《老年教育》2014,(2):39-39
1.“你来决定……”如果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或想阻止他做什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来决定吧”。这样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充当约束他们的“坏警察”角色。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7.
换个说法     
今天午饭后,我带着孩子们去散步。途中,丁丁把唾沫吐在了小朋友身上。我马上大声阻止:“丁丁……”我还没往下说,就听见几个孩子说:“你再这样,我不喜欢你了!”“对,我不喜欢你了!”“我也不喜欢你了!”“哈哈哈……”我知道这几个孩子在学我说话。因为平时谁不听话,我总会说:某某,你再这样,我不喜欢你了。今天,听到他们这样说,我便换了一种说法:“丁丁,你这样做不讲卫生也不礼貌,唾沫应该吐在痰盂里。”我停了一下又说,“如果你不这样,老师就喜欢你。”孩子们也学着说:“不吐了,就喜欢你。”“我也喜欢你。”……虽然教育目的相同,但说法不…  相似文献   

8.
所谓“反比”,即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以他们中的佼佼者为例与之比较,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目的。应该说,适量地运用“反比”不是不行的。但如果用得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因为事实上“过量”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应引起警觉。有些家长在传媒上看到同龄孩子的优秀事迹,特别是介绍他们丰富的知识和杰出的才华时,往往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他是你的同龄人,可他已经这么优秀了,而你呢,我看你连他的一半都没有。”或者这样说:“你瞧,人家的条件那么差,可学习这样好,你呢,正好相反,条件不知道要比他好多少,可学习却一团糟,不知道你都干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你听我说了没?”“我刚才不是告诉你把外套拿上吗?”“喂.外面很冷的……”类似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父母和几岁大的孩子之间。似乎对大人跟他们说的一切,孩子们都充耳不闻,或者是左耳进右耳出。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经常,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形:幼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我?”,母亲说“孩子,妈妈这样要求你是为你好!”孩子瞪大眼睛听着;少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满地撅着嘴巴离开了;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讨厌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愤愤地摔门而去或气急败坏地大声辩解,母亲或无奈或激动……总之,母亲的心是痛的!  相似文献   

11.
推荐金句:“谢谢叔叔这样称赞你,很高兴吧!”“哎呀!你看,这个孩子真乖巧啊!他看见我的杯子里没有茶,便会替我斟茶,真有礼貌!”各位爸爸妈妈,相信你听到别人这样称赞自己的孩子时,心里一定甜丝丝吧!爸爸妈妈可能觉得不好意思,只略微笑一笑或者说一些表示谦虚的话,原来都不是最好的回应!应该加一句称赞孩子的话,例如“谢谢叔叔这样称赞你,你很高兴吧!”对孩子来说是一支强心针呢!孩子看见父母以高兴的口吻来回应,知道他们因为自己而高兴,心里更愉快啊。父母在别人面前认同孩子是很重要的,这说明孩子所做的事是对的,也得到父母的欣赏,孩子的自…  相似文献   

12.
用金钱、糖果、出去玩来笼络孩子,教孩子用不正当的手段行事,会使他们了解到你会妥协,从而他会学会开始说:“如果我……,你会给我什么?”有时候笼络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马上就会看到结果,并且这比用纪律约束不让他们做某种事容易得多。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你的话会失去作用,你所说的话会变得没有力度。贿赂的另一面是威胁:“不这样做,你会遗憾的。”用贿赂和威胁,孩子将会让你向他们妥协。所以,不要这样做,而应给他们一定的强制性的任务和规则,然后只要不遵守规则,就要坚持后果自负。当然,激励孩子最好的办法是表扬…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师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孩子打招呼。 小班的老师跟孩子打招呼时常常亲亲、抱抱孩子,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去除陌生感、恐惧感,然后,逐渐过渡到用语言与孩子打招呼,如“你早”、“你好”,用手摸摸他们的脸、头,让孩子感到老师很喜欢他,自己长大了,懂礼貌了。到了大班,“你早”、“你好”声中就少了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为此,我们运用动作加语言来跟孩子打招呼,这样既新鲜又能促进感情。如,早上来园时在说“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周围,很有几个“擅长”处罚孩子的年轻父母。只要孩子有了错误,动辄非打即骂,罚跪罚站、断水断食;甚至自己有了不顺心的事儿,孩子也会成为他们的“出气筒”和“替罪羊”。事后,你要是问问他们为哈这样做,他们不是跟你打哈哈,就是说不出个米麦豆子来。因为他们对孩子所实施的打骂之类的处罚,几乎无一打在理上,孩子在被打骂之后,也想不出自己的闪失在那里。其实,不少孩子的“胡作非为”,往往是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因此,对这些孩子的‘处罚”,就应以疏导为主,惩戒为辅,而这种带有家庭惩戒性的处罚,也是一个很有讲究的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不少应该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的孩子,在家里还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都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参加家务劳动,不少的家庭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说什么“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你什么家务活也不用干,我给你做牛做马也认了”。还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点儿,倒也省心。这些想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表明很多家长对家务劳动的道德价值缺乏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16.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孩子。  相似文献   

17.
王晓泓  林晨 《家庭教育》2005,(9B):32-33
经常听到有些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往”,担心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了在社会上“吃不开”。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无论内向还是外向,他们一开都是天生的“人际大师”,就看你怎么培养!  相似文献   

18.
齐齐哭哭啼啼地告诉父母有人欺负他,父母齐刷刷地问:“谁?”而后教子一招:“人家打你,你干吗不还手?真笨!哭,哭有什么用?”接着就为孩子“壮胆”:“今后如果有人敢打你,你就大胆地还手,医药费我们会付!”这是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我们亲见的一幕。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被别人欺负、受委屈。然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鼓励孩子“以牙还牙”却不是明智之举。这会让孩子觉得“武力”才是一切,会让他们耳濡目染地用拳头去解决所有问题。长此以往,换来的可能是暴力的孩子。有个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智力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  相似文献   

19.
爸爸带着四岁的孩子去请隔壁—位叔叔帮助修理电视机,当他们站在门外按电铃时,孩子忽然对爸爸说:“你站在我后面,他们就看不见你了。”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判断推理呢?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是以他们自已的角度、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凭借简单的直接对外部世界表面联系的感知或想象进行的。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又常常会把想象的事情与真实的事情混淆在一起,产生在成  相似文献   

20.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认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童年的乐趣。六、孩子应该有零用钱。七、我自己既然学有所成,我可以依照我父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样他们也会学有所成。八、我不需要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反正学校会教的。九、我需要经常赞扬子女的优点。十、子女上了10岁,就不需要父母们的拥抱及亲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