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国维的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的优秀资源,并以西方哲人的理论学说为基础,阐释了艺术与审美的融合过程,最终形成其中西兼容的美学新类型。他的美学思想指导着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虽然都冠之以现代,但是相比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似乎不那么吸引人,也不如西方美学研究那么热闹。总的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在学术日显繁荣的今天,就显得有些冷寂。事实上,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冷寂和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学说在中国美学史、思想史中的影响与地位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出版美学三大基本问题——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为例,对近二十年来出版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文章系统分析了各学者的观点后,得出结论:出版美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美学意义的社会科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的外延是包括编辑、印刷或复制、发行等在内的出版活动,其学科体系由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历史研究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美学是图书馆学和美学相互关联的一门应用美学,也是一门系统美学,它包括图书馆建筑美学、图书馆环境美学、文献信息美学、服务美学。本文从美学的视角来详细阐述其产生的前提、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左漪漪 《现代传播》2023,(12):117-126
在中西美学对话的语境中,译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对西方美学的接受情况对于当下美学学科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978—2000年这一时段内,思想解放的浪潮和学术热情的高涨使我国对西方美学的译介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关注的时代、流派、美学家也较为全面。德、法、美、英四国占据着译介的主导地位,罗兰·巴特、尼采与弗洛伊德成为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由此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接受与研究西方美学所遵循的基本学术思路。将之放置在建国以来中国对西方美学接受的整体历史框架里,这一时段对于我国接受西方美学总体特征可以总结为“重启”与“开新”,出现了三种重要的“范式转变”:认知的改变,自主性的选择以及本土问题意识的引入。这些转变促进了西方美学与本土美学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发展和当代美学思潮的多元化及几个主要倾向。根据中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了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的现状,并具体阐述了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的翻译美学观,特别是其"化境"思想深植于中国翻译美学实践之中,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传统翻译美学的思想,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互译有着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乐改进的先驱者,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成功地结合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及表现手法,为繁荣及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及价值,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  相似文献   

9.
新闻美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新闻美学的美学观基础、新闻美学的方法论基础、新闻美的内容凝聚与形式积淀等三个方面,对新闻美学这门集美学理论和新闻学理论于一体的新闻学应用学科进行论述和阐释,以期提供建立新闻美学演绎体系的基础理论,并使之胜任引导新闻事业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美学使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于珧 《记者摇篮》2005,(3):35-35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起步于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的创建之初,在46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传统、现代、后现代三个阶段的变迁,形成了自己清晰的发展脉络和完整的风格体系,其写实美学风格也从单一的一元化变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形式。  相似文献   

11.
和谐图书馆的构建对于读者和社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在美学视域下,通过对中西方关于"和谐"的美学讨论,从图书馆外部的物质环境和内部的人文环境出发,努力构建富有美学意义的和谐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和谐图书馆的构建对于读者和社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在美学视域下,通过对中西方关于"和谐"的美学讨论,从图书馆外部的物质环境和内部的人文环境出发,努力构建富有美学意义的和谐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美学思潮对博物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后现代美学 ,首先就要提到当前西方学术界正热烈讨论着的一个名词———“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尽管这一名词令不少学者感到生涩和怪异 ,但在当代西方社会 ,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确产生了一股在思维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思维的颇具声势的潮流。不管人们对它持赞同还是否定态度 ,这个潮流是有目共睹的。后现代主义者对普遍、一般和传统的美的原则、美的本质、美的概念保持冷漠 ,但这不能排除后现代主义者拥有自己的美学思想 ,这种美学思想正是时下较为时髦的“反…  相似文献   

14.
宣传性纪录片是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肩负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新时代中国宣传性纪录片建构了由红色文化、时代精神、大国图景、文化中国组成的话语体系。其美学特质亦随着市场化、技术升级和国家需求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征,即以纪实美学和技术美学为底层架构,以政治美学为叙事主线统领全局,以生活美学和文艺美学为修饰提升作品的质量和接受度,最终多种美学形式在相互交融中共生共存,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融合美学。  相似文献   

15.
唐若愚 《兰台世界》2012,(30):52-53
音乐美学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主流之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儒家思想中音乐美学的发展、基础、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探究儒家美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24-24
一般我们认为西方美学只讲再现.中国美学只讲表现。事实上.任何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而表现归根到底也是对现实的反映.不是艺术家头脑中主观自生的东西。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中国古代美学是侧重于表现的.但并非不要再现或没有再现。中国的书法说是最富于表现性的艺术了。但我国历代绝大多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批评家都一再指出中国书法美的创造是有其现实的根据和来源的。强调表现。但又不否定再现.这正是我国古代美学杰小的地方。西方美学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之前。的确是强调再现的,但古希腊的雕塑、悲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绘画、文学统统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7.
李丽 《新闻爱好者》2010,(8):136-136
写意是我国传统美学体系中所独有的理论原则,它最先是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论述中提出的,后来戏曲也移植它,并把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界定为写意艺术。从表象上看,写意与写实是相悖离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在中国出现危机。早在20世纪初,西方“许多智力过人的学者都已经放弃了对美本质的思考”,认为“美学注定具有悲剧的色彩”。而随着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兴起,各种美学体系都被解构成语言的碎片,传统美学在当代西方也已面临悲剧的命运。在20世纪下半叶依然能保持繁荣的中国当代美学,在进入世纪末  相似文献   

19.
李云凤 《新闻世界》2012,(4):222-223
近年来,身体美学成为当代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分析身体美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呈现出来的复杂性,以及其对身体美学提出之初的"身体"概念的背离。  相似文献   

20.
新闻美学思想是在中国当代美学讨论热潮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思辨,它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密切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心应该是探讨如何将美学思想与具体社会活动相联系,形成有效整合社会的审美文化,以更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