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认与解题     
解题过程中必须辨认各种有关对象.一般来说,辨认能引导我们回忆起某些有用的东西,把有关的知识动员出来.“辨认”贯穿于解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当我们走投无路时,如果能辨认出某些隐含条件或熟悉的东西,往往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2.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十分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发现学习”,并指出“发现学习”是“发现被其他某些人掩盖着的东西——隐藏的复活节彩蛋”。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构建与发现知识,以发现的过程为依托,激发创新思维。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要善于设计发现的情境。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数学问题中的条件有些漂在“水面”上的,是显性的,但有些却沉在“水里”的,是隐性的.解题中,如果忽视了这些隐性条件就很容易落入出题人的陷阱,使到手的分数失去.请看下面两例: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所以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而我们所用的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往往省去了发现的过程,而发现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创新思维。因此,如何从数学思维的结果出发。恰到好处的设计“再发现”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再发现”的过程需要教师以精心设计“提问”的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有些题目貌似数据不足、条件不够,让人难以人手解决,思维不知不觉就陷入了一个预设的“黑箱”,不能自拔,事实上,要真正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应从整体的角度着力研究数量之间的联系。而不能一味去进行具体的计算和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巧妙地避开“黑箱”,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6.
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果直接按照题中原有的条件进行解答,很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时如果我们能根据题目的特点,在不改变原有题意的情况下,改变原有题目或条件的叙述方式,即采取“等效替换”的方式,把原题中的某些条件“等效替换”为另外一些更有利于解题的条件,或者  相似文献   

7.
二、观察与实验是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观察是人们对事物或问题的数学特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并运用思维辨认其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某些规律或性质的方法.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法也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请看下例.例1下图表示2m的个位数  相似文献   

8.
数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辩系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运用符号和逻辑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严密的演绎和推理,加上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构成严格的学科体系.这要求同学们能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横向联系,而这也是数学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之一.在解题过程中有些题目在结构上和某些公式或某些常用结论很相似,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形似展开联想,努力挖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往往能够打开思路,从而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下面举列说明.  相似文献   

9.
有些题目的条件与条件不能直接建立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将某些不同条件假设成相同条件,与其它条件配合推理,产生与已知条件不同的差异现象,再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最后消除因假设而引起的差异使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可以把这种假设的策略叫作“化异为同”法。  相似文献   

10.
某些“工程问题”或“行程问题”,在陈述问题条件时,往往采用间接暗示的方法,即把条件转换为与之等价的说法,以增强迷惑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题中的“相当于”,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