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公有制是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经济基础郭国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又一次掀起了攻击和否定马列主义的高潮。我国的理论界也不能不受到一些影响。一些人认为,苏东剧变,正是说明马列主义过时了,不灵了,不应该再坚持了。我们说,非也,苏东剧变,并不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党提出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回顾苏东剧变,从思想建设上剖析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我党应以苏东剧变为警戒,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加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3.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复杂的,应从各方面分层次来分析。在个人层次上,苏东领导人的思想转变及执政能力的下降是剧变的诱因;而剧变的根本原因则发生在国家层次上,主要表现是苏东各国僵化的政治、经济、思想等体制;在国际层面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 ,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 ,社会主义从此陷入低潮。国际上的反社会主义势力借此对社会主义制度发动猛烈攻击 ,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即将灭亡 ,鼓吹资本主义的成就和优越性。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国家自身建设的失败 ,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苏东剧变的原因入手。十年来 ,我国学术界对研究和探讨苏东剧变原因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学者们纷纷发表文章 ,从多视角、多层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苏东剧变原因的另一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复杂的,应从各方面分层次来分析。在个人层次上,苏东领导人的思想转变及执政能力的下降是剧变的诱因;而剧变的根本原因则发生在国家层次上,主要表现是苏东各国僵化的政治、经济、思想等体制;在国际层面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苏东剧变之后的研究现状与前景陈振明苏东剧变是20世纪后半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如果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纪元的话,那么,苏东剧交则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这一事变究竟对国外马克...  相似文献   

7.
一、中外历史比较不能流于肤浅。不能停留在某年某月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同时外国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样的低层次上。比较需要有深度,有了深度,才能突破教材的限制,使中外史隐蔽的联系暴露出来,帮助我们合理地拓展教材内容。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原因何在?苏东剧变的内因是长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得不到有效地纠正,积重难返,改革失败,最终形成剧变。而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改革成效显著,政治改革循序渐进,两者相辅相成。再者,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苏东剧变的冲击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普遍地对苏联模式和苏东剧变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反思,并对西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中以法共、日共为最。形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新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9.
如何科学地认识当前的世界社会主义形势,总结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根据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从“质”与“量”辩证统一的角度科学地判断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并从“质”的角度总结了苏东剧变的教训以及我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作者认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其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0.
希腊共产党历史悠久而曲折,她多次被反动势力打入地下,却始终坚贞不屈。在鼎盛时期曾经一度建立过人民政权,苏东剧变也没有消磨掉希腊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反而使她愈战愈勇。一般认为希腊共产党是比较传统的政党,但她的社会主义观却是别具特色。这包括希腊共产党对苏东剧变原因、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现实社会主义和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就结束了,是不科学的判断。理由是:这种判断不符合冷战概念;冷战不只是针对东欧苏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大国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并未结束。理论和事实都表明:冷战的主客体条件具备,动力尤存,冷战未熄。  相似文献   

12.
苏联剧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评价苏共历届领导人?这在我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根据历史资料,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认为: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就患了重症,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彻底,勃列日涅夫又延误了改革,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已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国内外的态势都要求我国应当把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项既重要又紧迫的战略任务。应当排除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片面的,错误的观念,建立起一套科学和完整的标准和制度。一要德才兼备,但不求全责备,二要讲资历,但更要重能力,三要讲台阶,但不唯台阶,四要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五要坚持标准,但又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4.
尽管新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亮点,但是局部的高涨并没有成为运动发展的主导方面,21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在低潮之中。由于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打击前所未有的沉重,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正处在战略策略调整和自我变革的过程之中,因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却具有新的特点,它孕育着积极的变革的因素,这正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1954年2月10日柏林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首次正式提出有关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使欧洲集体安全问题成为了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直至1958年美苏在柏林问题上的再次紧张而走向平息。根据有关档案研究发现,美苏两国在这一问题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苏联打算通过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绕开”东西方争执已久的德国问题,保持欧洲和德国的分裂现状,巩固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和对东欧的控制,实现阻止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削弱西方联盟、将美国排除在欧洲之外等目标;美国则主张先让德国在自由选举的基础上完成统一后再考虑欧洲集体安全问题,而且统一后的德国必须加入北约,反对因建立所谓欧洲集体安全而削弱西方阵营的实力。双方的分歧使美苏双方在柏林四国外长会议以及随后的会议上在建立欧洲集体安全的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究其原因在于,一是美苏两国都没有真正打算放弃以实力为基础的抗衡政策;二是双方在德国问题上的分歧导致美苏双方在欧洲集体安全问题上难以形成一致,特别是在德国问题和欧洲集体安全问题的解决顺序上观点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的经互会中,苏联与东欧成员国的关系是主导,但是分别考察1945年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战前(二战前)苏联与东欧几乎无联系:1945年前德国一直是东欧贸易的中心”。苏联和东欧地缘相近,而经济关系却如此疏远,其中还交织着双边之间的主权纠纷和意识形态猜疑,不可避免地给后来的经互会埋下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两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苏联和南斯拉夫不仅国家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且国家也分崩离析成一系列民族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斯大林和铁托的民族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他们那里找到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的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18.
欧洲是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主要场所,而德国又是美苏在欧洲争夺的中心。但冷战的起源则来自欧洲的东南端,即巴尔干半岛。在那里聚汇着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的矛盾:的里雅斯特的争端、处置战败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问题、黑海海峡的风波、希腊内战……导致杜鲁门主义的诞生,从而揭开冷战的帷幕。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提出,目前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并非处于低潮;三种“主义”错位是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必须正确对待“两个必然”和资本主义的危机;在新的世纪,和平共处是处理两种制度之间关系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家庭福利政策和养老金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与女性福利、两性平等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转轨前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家庭福利政策和养老金制度是有利于女性参与有酬劳动的,然而在转轨期这一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两个方面发生了诸多变革,这些变革总体上是不利于女性参与新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新制度加重了女性的双重负担,倾向于惩罚无酬家庭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