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从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的实际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组织教学,不仅有利于在思想品德课中实现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有机整合,而且能较好地按照初中学生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将教学内容形象地渗透在不同的主题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和能力相统一的课程目标,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达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9月秋学期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3.
杨维萍 《成才之路》2010,(23):13-13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开始向成年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然而,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农村初中的教学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邵秀山 《考试周刊》2012,(87):135-135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使学生身心愉快地成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新版广州市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即将施行。新《学标》着重引导初中政治教师运用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如现代认知心理学、教学设计理论等,合理设计、灵活落实、适时反馈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在学科教学领域中深入落实素质教育。而现实当中,为数不少的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应试"课堂,以分数为最高统领,对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毫无作用。在新《学标》的引领下,积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一、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再认识1.思想品德学科性质决定学生要做"作业"——课程作业思想品德学科是奠定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性,要求学生通过作业建构正确的思想认知体系。人文性要求学生在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初一《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不仅体现了上述性质特点,而且更加注重运用教育心理科学的价值功能引导内容的组织、安排以及版面的设计等,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情趣爱好,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新教材凸显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特点。新教材安排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说,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让学生实现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挫折适应是《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我认为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入设疑式教学方式,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设疑式教学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问题的以设疑、澈疑、质疑、解疑为课堂教学重要线索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谢玉妹 《考试周刊》2009,(24):198-199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理应成为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贵阳市中考综合文科中的《思想品德》部分采用的是开卷答题形式,题目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分析运用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有一种对《思想品德》科目考试的不正确看法,认为《思想品德》的考试,在考场中把所有初中学过的课本、资料带上,然后翻翻书本资料、抄抄平时的课堂笔记或参考材料即可,无需全面系统的复习,更不必平时去多背背相关知识考察点。为此使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显得非常轻松。  相似文献   

13.
张璟 《考试周刊》2011,(45):158-158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作者基于对部分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重观念、重内容、重形式和重全体,即小组合作学习的"四重"观。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印发实施已五年有余,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省的思想品德中考试卷研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经验,但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中考命题的思想和理念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结合近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方可确保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深度与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核心素质,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认知水平,是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而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来组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方向性与实践性,实现学生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与联动,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是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周文静 《双语学习》2007,(9M):111-112,11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戴岱 《成才之路》2014,(32):24-24
正2005~2006学年度,我们扬州地区的初中政治课开始使用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思想品德》课本。该版教材坚持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导向,重视学生宪法意识、国家意识的培养,重视个性发展和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重视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落实。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心理和认知实际,切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认知实际,建构对应的生活场域。教材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的内容,用"话题"引领"活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的第二框题,是第九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个方面。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是教育教学的准则,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体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时事政治及其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不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考试评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促使学生增强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落实,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对初中生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