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兴华 《天中学刊》2008,23(3):118-121
鉴于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地缘政治学理论中,关于俄国的论述从未间断.自彼得一世以来,沙俄便自觉开始依据其特殊地理条件来制定其对外政策.整个沙俄时期的地缘战略和外交政策,包括维持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关键地位、控制边缘地带国家和寻找通向暖海的出口这三大方面.冷战之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仍然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2.
世纪初俄罗斯帝国的解体和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苏联的筹建过程展示了苏俄领导层从世界革命意义上的国家观向重建大俄罗斯国家目标的演变轨迹及其间表现的两种观念的分歧和斗争。斯大林为代表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取向的胜利确定了苏联国家体制的属性,这种与俄罗斯帝国结构类似的国家体制既是中央集权制与超国家联合体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苏联难以走出帝国政治的怪圈,最终在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的联动性变革中重蹈俄罗斯帝国覆辙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十七至十八世纪的俄国历史,实质上是一部对内残酷奴役剥削农民,对外疯狂侵略扩张的历史.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为向外扩张领土创造物质条件,以实现其建立一个庞大俄罗斯帝国的野心.并结合俄国对外侵略扩张、特别是对中国侵略的史实,揭露沙皇俄国凶恶、反动的嘴脸,使学生明确沙俄是当时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相似文献   

4.
一、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从中国得利最大的,则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另一个得利最大的国家是沙俄,以后延续到苏联。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中国土地,超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十月革命后也还有侵害中国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的历史与现实证明,筑路是保障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东西方文明对于筑路的重视,重点分析了罗马在向外扩张中推行的筑路政策,认为到帝国时期建立起的当时比较庞大、完备的道路信息系统,为其长时期地统治地中海世界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十九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极其凶恶反动的、以侵略扩张为其传统国策的殖民大帝国。指出农奴制度的废除,不仅对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沙皇俄国变本加厉地继续扩张侵略、争霸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揭露十九世纪俄国对欧洲、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疯狂扩张侵略罪行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沙俄的侵略本性,并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借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从1869年沙俄设置国民学校检查机构,到苏联时期建立的国民教育视导总局,再到2004年新成立的教育与科学督察署,俄罗斯教育督导体制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时期教育督导的职能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同时也呈现相应的特点.新修改的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呈现新的变化:组织机构与教育行政体制相一致,且更加细致严谨;职责更加广泛,权限更加明确;督导实施程序的操作性、民主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补充教育是俄罗斯教育领域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十月革命前,在苏联时期蓬勃发展,苏联解体后得以保留下来并成为发展青少年个性和创造潜能、明确职业自我定位、保证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形式。当代俄罗斯社会的补充教育与基础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空间,在创新经济背景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行政区划是国家区域治理的基本手段,是国家行政体制的空间安排,与国家利益的地方性分配相关联.俄罗斯的行政区划历经君主专制时期、前苏联时期和当代改革时期,其发展演变渗透着政治、文化与民族因素.如今俄罗斯联邦制处于发展和过渡期,处理好行政区划和地方自治问题,有助于维护俄罗斯国家的统一,有助于保证各级政府的有效运转并在各行政区域间建立起协调机制,保证联邦和各行政区域的一致性、多样性和有序性,也有助于俄罗斯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形态,它来也迅速,去也匆匆,给学界留下了太多的思考空间。它的终结既有俄罗斯哲学传统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和不同学派斗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国家的命运。阿富汗是个地处战略要塞的国家,其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是曲折的。文章通过对从沙皇俄国到今天俄罗斯对阿富汗政策的梳理,阐述了从沙俄到今天的俄罗斯对阿富汗始终不变的策略就是控刺,使阿富汗永远服务于俄国的国家利益。阿富汗也永远是大国利益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探寻俄罗斯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楚地发现俄罗斯摇摆式教育改革模式的突出特点。沙皇俄国时代的教育改革路线是从东方到西方;苏联时期的教育改革路线是反西化;俄罗斯的教育改革路线是西方取向的俄罗斯化。产生摇摆式教育改革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好走极端的民族性和文化归属上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流,附带其他宗教的复杂的中亚国家.但当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沙俄时期、苏维埃和苏联时期、独立时期这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之后,“东正教”一词深深地印在吉尔吉斯斯坦人民的心中,尽管本国的伊斯兰教文化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本文着重分析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内东正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并浅谈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宗教状况及东正教在该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1924-1933年是世界资本主义和平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安全格局是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大框架下,依靠多极均势和主要国际力量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平衡来维持的。苏联虽未参与上述国际体系和安全机制,并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敌视,但由于实行世界革命战略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它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保持了和平共处、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斯大林从苏联的国家利益出发,对这一时期的国际安全形势及苏联安全保障机制进行了深刻论述。这些思想对于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巩固和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推动苏联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彼得一世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等教育对当时国家的进步和国家建设作用巨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通过人才培养的变革、创新高等教育和转变质量观念等方式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俄罗斯高等教育推动和服务国家社会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和保证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优先地位,使教育的变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同时又谨慎地借鉴外来经验。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在苏联出版了众多版本,从翻译到编排逐渐完善,其译本对其他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周年之际,俄罗斯学者巴加图利亚和赵哈泽编辑出版了新版《共产党宣言》,该版与苏联时期的最后一版相隔21年,为俄罗斯时期第一个俄文版.通过对该版《共产党宣言》与苏联时期重要版本的比较研究,可以把握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新理解,对我们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沙皇俄国在反拿破仑战争中和维也纳会议上,强占了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波兰王国.沙俄殖民统治者在镇压1830年波兰起义后,于1832年宣布将波兰王国作为俄罗斯帝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委派总督管理,实行军事占领并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沙俄的野蛮统治和民族压迫,严重阻碍着波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窒息波兰民族生机,因而激起各族人民的仇恨和反抗,1863年的民族起义在波兰人民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对这次起义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教育社会学在苏联之前的俄罗斯已经出现了萌芽,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苏联时期。教育社会学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由于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社会学被禁止研究,教育社会学也从此失去了十年发展机遇。苏联解体后,教育社会学在俄罗斯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俄罗斯正在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随着教育的大发展,教育社会学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前苏联教育与科学分离、体制与意识形态僵化的发展时期后,后苏联时代开始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战略,直至今日为回应国家需求开始谋求教育与科学协同发展、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类型、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我国在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也需要摆脱体制惯性依赖,强化法律调节机制、积极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的历史与现实证明,筑路是保障一个国家政策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东西方文明对于筑路的重视,重点分析了罗马在向外扩张中推行的筑路政策,认为到帝国时期建立起的当时比较庞大、完备的道路信息系统,为其长时期地统治地中海世界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