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莉 《新闻前哨》2003,(11):40-4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的分层化也越来越细,不同的受众群体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有着各自不同的收看习惯。老百姓需要的是有自己视角的新闻,能对新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就要求记者的新闻报道要有深度,即新闻报道要有生命力,说到底就是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典型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政务报道是电视受众了解国事、省事、地方大事及领导干部活动的主要信息渠道,但现在电视上的政务类新闻报道,常常缺少受众希望寻觅的信息消费点。这种讲“硬”道理的电视新闻,如果用“软”着陆的方式去表述,其效果则会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利用档案信息做好电视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煜 《北京档案》2003,(9):30-31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想做好新闻、播好新闻,笔者认为,重要一点就是要深刻认识档案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善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蓉  陈刚 《新闻世界》2010,(5):59-59
本文介绍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作用。电视经济节目应该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和节目经营规律,一是经济报道要"快"与"准";二是要辩证看待"危"与"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主题性电视新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保安 《新闻前哨》2003,(12):50-51
一、什么叫主题性新闻 主题性新闻就是倡导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新闻。主题性新闻一般带有一个时期鲜明的宣传报道意图,即宣传主题,注重深入社会生活,挖掘、发现足以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阐述宣传主题的新闻事实,并以此为载体报道新闻,传播观念。主题性新闻是新时期一种特有的新闻现象,是宣传的一个特别形式,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类别。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理解主题性新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张宏 《新闻传播》2010,(1):38-38
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是新时期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思维方式,更多地把新闻报道的视角转移到平常百姓的生活,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报道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在新闻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细节可使新闻报道锦上添花,这已经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本文对细节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如何捕捉细节以及合理运用细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策划越来越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重视。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前期的新闻策划,新闻报道质量明显提高,传播效益大大增强。可以说,策化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为电视新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相对于其他的新闻报道,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应该怎样更好的做好新闻现场报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新闻常新”,这是对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新闻报道的内容要“新”,要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方式、语言、风格、写作技巧,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记者不仅需要报道有关国家政治、战争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报道科技、文化、人物等其它方面的内容。新闻报道题材的扩大带来了新闻报道方式和语言的大创新。为了让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为了追求效果而在采访过程中没有顾及采访对象的感受以及人身隐私,在精神上给其带来了一定的伤害,新闻报道中忽视弱势群体已经成了社会媒体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媒体作为新闻的传播媒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应该培养一个宽广的人文情怀。本文阐述了电视新闻报道中忽视弱势群体的几点表现,并提出了关于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存宽 《视听界》2002,(1):50-5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是报道主体与报道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诚然,作为报道客体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主体无疑要尊重客观事实。然而新闻报道不仅要忠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而且要力求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受众获得通观全局和预见事物发展前景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记者编辑高扬主体意识,激发创新精神。电视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中后期开始,新媒体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今新媒体已无处不在,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巨大。本文将从新媒体特点和传统媒体报道方式,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入手,来讨论如何进行新媒体与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新闻报道应该增强受众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提升其趣味性,让简洁、直白的新闻,变得形象生动、多彩多姿起来,以适应、满足受众对新闻报道不断变化着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15.
宫岩 《记者摇篮》2004,(2):45-45,51
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工作部署和重要时政活动的重要任务。一项关系国计民生政策的出台,一个牵动各方面利益决定的宣布,都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因其内容和作用的重要,时政新闻报道历来被各主要新闻媒体摆在显著位置。对于电视宣传来说,新闻节目是龙头,而时政新闻又是电  相似文献   

16.
沈硕 《新闻世界》2012,(11):31-32
图片,原先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广泛采用的新闻传播手段和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随着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和新闻报道实践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图片——这一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当今电视新闻报道当中,成为增强电视新闻时效性、直观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手段,并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主题性新闻报道已成为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成就和群众关切的重要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主题性新闻报道也并不是都完美无缺,在成长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目前在区县级电视台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同期声是新闻现场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作为新闻报道的形式之一,对于完成新闻内容真实客观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新闻媒体"改文风"活动的开展,对新闻报道用好现场同期声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钟代军  米利波 《新闻界》2008,(3):144-145
本文从抓好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网络电视新闻整体效应意识;充分认识网络电视新闻的特点;突出新闻报道的特色和个性,做好新闻节目和栏目的编排;充分运用各类电视新闻体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网络电视台如何发挥好新闻报道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瑛 《声屏世界》2006,(1):34-34
由于电视新闻同期声不仅能使观众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更易激发观众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因此,电视新闻同期声无论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还是在展示新闻报道的个性魅力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在需要还原过去发生的事件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情景。例如,衢州电视台记者在做《常山7.12房屋倒塌事件的反思》时,因为不可能拍到房屋瞬间倒塌的镜头,就采用目击市民的现场同期声采访来表现。一位目击者说:“当时,只听到‘轰’的一声,五层高的房子就象散了架似地摇摇晃晃全倒了下来。”另一个说:“我就看着房子倒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