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为完整教育的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环境下成人学生的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平台的情感教育作用,建立"情感教育网",利用情感鼠标进行情感计算。  相似文献   

2.
颜亮 《考试周刊》2015,(43):118-119
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做到有机整合、相互渗透。信息技术虽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离不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信息技术教材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自身教学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提出著名的创造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创客教育实现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到知识应用者和再造者的转变。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工具性学科,较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无疑是创造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再创造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让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已成为当前"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所必需.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需要随时随地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新技术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那么,如何潜移默化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已渗透在各行各业,时代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的支持下,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将"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校坚持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学科教学改革。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计划地渗透和使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促  相似文献   

8.
何录昌 《天津教育》2020,(4):175-176
我国在第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教育重要目标,并将德育作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如何有效地在高中教育中渗透德育将是未来学校教育关注的点。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的手段,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德育,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才,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想法做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的课程目标,但由于信息技术大众化、人性化的发展,促使学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频繁交流、交往,由此反应出的"双刃剑"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而作为信息技术学习主阵地的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要以教育学生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中心工作,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学科提倡课程整合,应结合其他学科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来学习方法与策略,让信息技术课的技术性和文化性相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一、善用打比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施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提出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教学中又将如何渗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进行探析,以期抛砖引玉。一、问题的提出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师本教育而言的,它与师本  相似文献   

12.
张伟君 《上海教育》2013,(12):59-59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了落实德育教育的一个新阵地。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如何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上海市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道德教育在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具体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交流一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在信息教育主阵地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传授微机的操作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严谨的信息辨别能力,良好的微机操作道德,健康的信息应用伦理,熟练的问题分析、解决技能,使他们规避信息爆炸带来的冲击波。基于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反思,笔者浅析一下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微机操作习惯,养成爱机护机的良好品德小学生可塑性极强,正处于培养微机操作习惯,规范操作电脑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信息技术上机实践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爱护微机设备,保护机房环境卫生,要传授学生微机严格  相似文献   

15.
姜艳 《考试周刊》2014,(12):28-28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运用于课程教学中。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要深刻了解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教材中的经典,感知传统美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渗透,不要牵强附会,更不要脱离语文课的特点,要讲究自然的"渗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  相似文献   

17.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营造了全新学习环境。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应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途径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即涵盖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组成的系统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其发展迅猛,辐射入普通学校,渗透进各门学科,在新课程的改革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88):73-75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各行各业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它带来了创新和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也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不仅要让信息技术教育走进城市课堂,更要走进农村课堂中去,以此来缩小城市和乡村教育之间的(师资力量)差距。文章主要探讨在数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助力学生核心素提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带来的信息技术教育问题接踵而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文教育的介入。本文从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