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美术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努力挖掘乡土美术文化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学生通过了解家乡古建筑文化,做一回小导游,做一道家乡美食,学一招家乡花鼓等活动,切身感知乡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校外来新市民子女占比高的校情,教师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乡根文化"熏陶——追寻地域历史,挖掘家乡根脉;结合学校特色,放大家乡名片;学习无锡方言,融入家乡生活;探究无锡习俗,感受家乡温情。在课堂教学中给予"蒲公英"儿童"最无锡"的传统文化体验,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宁波籍作家占有相当的数量,在文坛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与家乡宁波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虽然不少作家在家乡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故乡特有的文化习性还是深深地影响了他们,因而他们在作品中不时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文学成就都为传播家乡文化、提升家乡宁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让某个地区特色的文化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在校本课程融入本土文化的内容,既对学生开展热爱家乡教育。又能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本文从如何整合家乡的本土文化精髓,把它融入校园的地方课程,让孩子们在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形成学校文化与德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河北教育》2014,(12):6-6
全省家乡文化进校园工作现场推进会日前在保定召开。会议交流研讨了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就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家乡文化,推进全省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宁出席会议并讲话。许宁在讲话中指出,文化发展繁荣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家乡文化进校园是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蒋华是我的学生,因为心系家乡,博士毕业后本来有很多选择,但他却选择回到家乡零陵,为家乡人民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他本是语言学博士,搞舜文化缘于他的一次南昌开会。2008年去南昌开会,他发现那儿的文化旅游做得非常之好,回永州之后感慨良多,于是就萌发了做舜文化旅游的想法。我认为搞文化旅游自然先得把文化搞清楚,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广物博,每个地区都有熠熠闪光的地域文化,传统与现代相交融,这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宝贵的教育资源。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走进家乡文化,能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传承家乡文化的美好志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老街文化入手,将家乡传统文化与英语社团活动融为一体,开设"寻根、立根、绘根、述根"四大英语社团,力求从"老街文化"视角,拓展英语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用英语弘扬家乡传统文化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现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家乡——瓷都德化这块土地独有的乡土文化资源,要通过各种活动挖掘家乡乡土文化资源,将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与中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教育,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一、熟悉亲近——寻求地域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写与家乡有关的作文,就必须建立在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基本了解上。学生如果对家乡的人、事、物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体味,就难以在作文中潜入乡情的深处;如果对家乡的人文历史知识缺乏关注和了解,就会使作文中发生的情感浮于表面,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熟悉家乡历史文化,就显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涵盖了语言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特点。幼儿园立足家乡的传统文化,以"乡之味""乡之景""乡之趣"为切入口,以互动式、特色化、渗透式的"云游家乡之旅",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中,感知自己及同伴家乡的传统文化,以增进地域认知、尊重地域差异、根植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挖掘本土文化中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开发、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让幼儿感受家乡自然风光、体验家乡民俗风情、创新表达山海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及自豪感。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形成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多元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泰州市是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作为这座城市学校的美术教师,有责任将家乡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以突出家乡文化魅力,引导学生欣赏并表现家乡之美,探究其文化底蕴,做好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彭水是唐朝黔中道的治所,也曾经是黔中文化的文化中心。黔中文化曾经对大武陵山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融黔中文化于彭水中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增强当地中小学生的地域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与此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5.
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如果能充分利用家乡的教育元素,就可以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把家乡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地相融合。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开展的"弘义"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就是基于地方文化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6.
甘肃社火是家乡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历史悠久,传承了许多古老的习俗,是认识乡土社会的一面镜子。甘肃社火特色鲜明,在流传过程中,始终固守着传统的表演模式,并与人们的祭祀、祈祷等活动相伴而存。甘肃社火注重在表演中传播传统文化,并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的家乡文化特色,其丰富多彩的表演,能使每一个参与者深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因此,作为民俗文化的社火,不仅是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人生、塑造品格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7.
"聚焦文化竞争力"的"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体会自主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明白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趋势,懂得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和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对人的重大作用。通过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关注自己的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对名作的赏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挖掘水文化资源,解读船文化历史,感受桥文化魅力,促进了家乡的水文化、船文化、桥文化的发掘,促进了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武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但作为生长在此的不少孩子并不了解自己的家乡,未发现家乡的美。班主任可挖掘家乡固有的人文环境资源,运用当地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无穷魅力。本着“爱家乡、会研究、长能力”的目标,借本地“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城市”的东风,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学期十月份八年级的主题班会主题确定为“爱家乡”,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利用地域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本次活动从开校初就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扮作旅游大使,向大家宣传介绍自己了解的家乡,进一步弘扬武威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家乡在梅山文化区域,他曾长期在家乡生活和学习,后又受梅山名人思想的影响,使他的思想性格打上了鲜明的梅山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