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孩提时代,我就非常敬仰鲁迅先生。那时候,我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含义,但是,先生的伟大的人品,渊博的学识,特别是他对孩子们深沉的爱,曾深深地感动了我。记得我刚上中学的时侯,妈妈给我买过一本很好看的日记本,我恭恭敬敬地在心爱的日记本扉页上写下了鲁迅先生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后来,我又把鲁迅先生这两句诗写在条幅上,挂在墙上,它成了我生活学习的座右铭。特别是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和少年儿童读物的编辑的时候,我对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体会尤为深切。一九三三年,鲁迅在一篇题为《上海的儿童》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忽视儿童教育的人,是“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一九三四年,鲁  相似文献   

2.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文里说到一段文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由于产量不多,《自由谈》以外又不常见,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  相似文献   

3.
自称为鲁迅的私淑弟子的许钦文,是在鲁迅的直接扶植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乡土作家,他以平易质朴的写实笔调描写绍兴乡村的人生故事,他以冷静诙谐的讽刺笔法描绘青年男女的爱情心理,他以简洁深刻的笔触揭露动荡社会的黑暗现实,他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蜚声文坛风格独具的乡土作家。在许钦文的文学道路上,灌注过鲁迅先生诸多的心血,鲁迅常常为许钦文“看稿,改稿,介绍稿子,校对稿子,样样都有”。直到垂暮之年,许钦文忆及其六十年的创作生涯时,还深情地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鲁迅先生也”,“鲁迅先生给我的恩情永远说不尽”。  相似文献   

4.
邵建新 《现代语文》2003,(11):47-47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人以文传,这篇中学教科书选用了数十年的传统篇目,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因这篇名文而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内心世界。他的正直热诚、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并由此演绎出一段文坛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准备出版增田涉、佐藤春夫合译的《鲁迅选集》,译者请鲁迅对所选篇目提出意见,鲁迅回信道:“《某氏集》(指《鲁迅…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编辑生涯中对中国现代文化事业作出建设性的贡献,包括创办各类刊物,培养青年作者,推荐优秀作品,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等等.鲁迅甘做人梯,勤奋实干的编辑实践,与他不朽的文学创作一样,都是为中国现代文化史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
文革前有一次向老师请教如何作文,老师言谈中曾提及《文坛登龙术》,并说它很坏,还遭到鲁迅先生的“骂”。80年代我当了语文教师,又从《教参》和有关文字资料上看到对《文坛登龙术》的种种指责,说鲁迅先生为了批判此书还写了《登龙术拾遗》一文。  相似文献   

7.
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深切关注、深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贯穿于他的创作过程,也体现在他的编辑生涯中。在艰辛坎坷的一生中,他编辑各类白话文刊物,扶持新人新作,选编文学丛书,介绍先进外来文化,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鲁迅的编辑生涯充分显示出他代表了一种编辑人类型,即那种一心为着自己的文化理想,为着个人的信念目标,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1897-1986)先生以其在美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为大家所熟知,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朱光潜先生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报刊编辑。在他的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曾先后创办、主编过多种报刊,为我国现代报刊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通过回顾朱光潜编辑生涯,对朱光潜的编辑美学思想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这篇短诗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写的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过后不到半个月……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篇题目叫做《死》的文章里叮嘱过 :在他死后 ,叫我们“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叫我们“忘记”他 ,“管自己生活……”。想想看 ,鲁迅先生为人民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战斗了一生 ,并没有半点个人主义的念头。生前和敌人战斗 ,临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身后名而是告诫人民要警惕敌人 ,努力奋斗。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伟大战士。对于这样的战士 ,人民能忘记他吗 ?由于纪念鲁迅先生产生的以上这样一些思想和情…  相似文献   

10.
人生路上,在诸多的老师中,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导师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以温暖的情怀,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鲁迅先生眼里,寿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教学极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位和尚,法名龙祖。人们称他“龙师父”。龙师父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深深地影响了鲁迅。所以,鲁迅先生后来写的文章大多都充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日快到了。我想起了一些与鲁迅先生交往的往事。岁月匆匆,那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我与鲁迅先生交往,开始时是与美术有关的。我年轻时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那时对鲁迅先生一点也不理解(还曾经吵过架,可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篇》上鲁迅给我的两封信)。后来有了好感,一方面是因为看了他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的那些尖锐的杂文,虽然不大懂,但喜欢那个调调,甚至想模仿一下;另外,则是由于看见他也介绍木刻、版画、谈论美术。一九三三年秋天,我在叶紫家里和陈企霞谈起上海街头巷尾旧书摊上儿童看的连环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同鲁迅的友谊,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鲁迅先生逝世,他敬挽一联,以示痛悼: 鲁迅先生不死译书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在仙台》(五年制第十册第23课)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课文通过写鲁迅在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和帮助,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鲁迅在写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之前,先用一小段文字写了他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  相似文献   

15.
柯灵对现代散文的贡献,包括散文编辑和散文创作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两个世界。自1930年以来,柯灵近20年的散文、编辑生涯,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持点:他丰富、绚烂的散文作品,是一位播火传薪者的斑斓留痕;他同时驾驭五种散文样式,走出了一条奇特的创作路子;他散文的犀利与深刻,来自两个渊源;柯灵散文的鲁迅风格,是鲁迅精神的投影。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鲁迅的文笔,从三位老师身上,或可窥见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童蒙老师。资料记载,他"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  相似文献   

17.
世上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可谓多矣,评价也言人人殊,极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就拿忆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说吧,那些亲历者所谈及的种种事实,单单从表面上看,就往往给人以矛盾之感。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天真、宽厚、看重感情,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多疑、刻毒、不讲友情,且所举之例又都是真实可考的。举个手边的例子吧,唐先生在《琐忆》中讲了一个鲁迅先生帮助一个并不太熟的青年人补靴子的故事,让你觉得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热情得简直到了发傻的地步。但王晓明先生在《鲁迅传》中也讲了一个鲁迅对待青年人的细节:“一位旧日的学生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18.
大师的认真     
<正>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所以他只得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下阿Q在监狱的情形。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写作上是抱着何等诚实与认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活跃着一批著名作家,他们既是文人又扮演过秘书的角色,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们的政治生涯和文化生涯相互影响。欧阳修就是其中一位。欧阳修不仅是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人民喜爱的政治家,他在漫长的从政生涯中,还是一位"名人秘书"。他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卓越的能力对现今的秘书人员来讲,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长之先生<鲁迅批判>一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奠定了其在文坛上的批评家的地位.在当时,以一部有体系的专著对某一位作家及其作品进行评论不仅对鲁迅而且对整个文坛而言,都是罕见的事.该书迄今为止仍是鲁迅研究学术领域中引文率最高的专著.但是这部专注在此后却也给李长之先生的后半生带来了一场场劫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