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大学教职员工如何认识评价大学文化做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大学教职员工对大学文化的核心认识存在偏差,对大学文化现状的满意度不高,尚未形成教工认可的大学文化,并对若干大学理念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认为大学内负面现象较为严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力量将是决定21世纪走向的"主轴".大学文化对社区文化起着引领、规范和提高的作用;社区文化对大学文化起着补充、促进、评价和监督作用.加强大学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互动,有利于大学发展和社区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发展与社区文明、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本研究是围绕大学管理问题而进行的一番历史探索。当前,大学的教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从管理理念、机制、制度、方法到教师评价、组织文化均受到人们的质疑。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存在缘于大学对如何才能切实履行自身职能缺乏清醒的认识。传承文化和创新学术是大学的本职,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教师的本务,大学本职的实现以大学教师务  相似文献   

4.
大学制度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对大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如认识上的误区、官本位倾向、功利化和缺乏人性化等方面的剖析,对新时期我国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大学教职员工为研究对象,以运动参与和生存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旨在了解大学教职员工运动参与和生存质量状况.结果显示:(1)全体大学教职员工有规律运动习惯者占48.5%,参与学校教职员工运动团体者占20.9%;(2)大学教职员工生存质量整体健康总分为68.55,属于中等程度,得分最高为身体功能,最低为活力状态;(3)男性教职员工运动参与比例高于女性,年龄在55岁以上者参与规律运动比例较高,参与运动时间的选择,男性在傍晚时段最多;(4)大学教职员工的生存质量在年龄、婚姻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显著,且年龄高于50岁以上者在整体得分和身心健康状态上显著优于50岁以下者;(5)有规律运动习惯者在生存质量八个维度上,均显著优于无规律运动习惯者.  相似文献   

6.
大学评价事关学生的成长和大学的发展.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大学评价可分为大学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其中大学内部评价属于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一种重要权力,即大学评价自主权.当前大学评价存在一种"悖论"现象,即对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强调与大学评价自主权的式微并存、对大学评价的强调与大学内部评价被忽视并存,以致大学评价自主权被弱化、被异化、被外化.解决大学评价的"悖论"问题,亟须回归大学评价的本质,包括寻求大学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一致性,推动和深化大学评价改革,构建大学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本质观是人们对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组织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原因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大学的本质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学术自由的角度来认识大学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大学的观念,是人们对大学的一种认识体系.这种认识体系包括对全部的大学现象进行认识所形成的广义的大学观体系,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发...  相似文献   

8.
大学治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也需要良好的文化,制度和文化是大学治理的两座基石。制度与文化存在相互嵌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中审视大学治理可以发现,大学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文化基础,大学文化建设忽略与制度的关系,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的沟通机制缺失。要想在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中推进大学治理,还需要在制度与文化互动关系中认识大学治理,立足中国特色来建立独特的大学文化,以文化为基推动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文化存在的合法前提,对大学文化认识的逐步深入凸现出大学文化的人文本质。以人文主义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大学文化建设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遵循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人文主义的视角,对大学文化进行审视,目的在于推动当下我国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学并非只是简单的机械组织,而是一种生命性的存在。这不仅体现在她的历史性和精神性上,还体现在她的生命特质上,即生长性、生态性、主体性、独特性和超越性。大学评价源于对大学的认识,对大学生命的理解。大学的生命特质启示我们:大学评价应发挥大学的主体性;尊重大学的差异性并关注大学的生命性;对大学多一点人文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大学本体是大学存在的根本,厘清大学本体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属性,是理性认识大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学界对大学本体的认识存在歧义,本质与本体往往混淆。大学本体作为客观实在,是由教师、学生、课程、专业和学科等5个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具有学术属性、文化属性和开放属性等本质属性。围绕大学本体思考大学内部资源配置问题,可为大学教育管理实践的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风对教职员工素质和行为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除了继承大学以往的优良校风,我们还需要关注知识流通的需要,特别应强调以下三点:一是教职员工的"持续学习"之风,二是大学学者的"知识共享"之风,三是大学行政的"扶持创新"之风.只有具体分析普通教职工、大学学者、大学行政人员等主体对于知识流通的不同需要,立足于大学中全面的知识、全体人的知识,认真辨识和消除其中阻碍知识创新与共享的各方面因素,才能为大学中知识的良性循环与价值提升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13.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师的重视,外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本身,还需使学生了解文化,提高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观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西部某大学大学英语教师对其职业的自我认识,对大学英语教学注重文化教学及提高文化交际能力的观点,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被试教师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与教学观有密切关系,反映了他们的期望.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对大学文化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普遍关注,大学教育工作者对于怎样开展大学文化建设进行了诸多理论探讨,但很少有把大学文化作为一个专项系统工程来建设的.本文从成都医学院开展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出发,力求为探索大学文化建设找出其中一种路径,为大学文化建设理论提升增加一点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中典型双元性对应关系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中存在着各种由两个互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双元性对应关系,通过对这些双元性对应关系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的组织结构、基本职能、活动方式等主要特征,加强对大学系统的认识.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中教师与学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五组典型的双元性对应关系,从一个新的切入点对大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0当前大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教学评价目的不明、评价方式不全、评价标准脱离实际等问题,为此,需要教学评价目的再认识、健全教学评价的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管理是大学的制度架构,文化是大学制度之幕.大学文化能完成大学管理制度难以触及的事情,而管理制度是依据理性主义的逻辑被建立的.因此,大学文化是对理性主义范式的超越.在博弈论架构中,从重复博弈、互惠与社会交换、规范的内化与价值观、共同知识以及共享的认知与评价图式等五个层次出发,阐述了大学文化对大学组织中合作与协调问题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9.
略论计划体制下大学制度的"保护-束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计划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制度实施所带来的一个突出的“意外后果”,是大学与其教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保护一束缚”机制。大学制度既给教职员工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物质性与社会性资源,同时又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与机会,由此形成了一种封闭、狭隘的社会生活场所和大学教职员工程式化、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及依附性人格,最终导致高等教育创造性活力的日渐枯竭。今天,市场化进程以及与之伴生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更显出大学制度改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灵魂和精神内核,不仅是高等院校办学思想和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反映。大学文化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微观层面的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人在以大学为载体进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为学校教职员工所认可和秉持的思想理念、精神气质、文化氛围以及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的总和。高等院校应正确认识大学文化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明晰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强大载体和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坚实后备力量;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凸显大学文化内核;加强大学文化特色建设,凸显大学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