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卫星就是专门用于观测海洋,为海洋研究、海洋环境调查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信息而设计发射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它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高档次的地球观测卫星,是地球观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2):I0001-I0001
全球气候变化、台风和暴雨等气象灾害每年给全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我国地处亚洲季风区,气象灾害频发,预报和监测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种快速发展的强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主要依靠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但目前国际上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只有光学探测设备,没有微波/毫米波探测器。2012年10月12日,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地球同步轨道毫米波大气温度探测仪”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项目成果为我国在重大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气象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的立项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大气探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技术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在国际地球观测领域的被动微波遥感前沿技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是监测灾害性天气的主要手段,但目前静止轨道微波/毫米波探测器在国际上尚属空白。在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地球同步轨道毫米波大气温度探测仪”的支持和牵引下,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以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4.
天兵 《科学中国人》1997,(10):27-28
我国今年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1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多时次地监测可观测区域内地气系统的动态变化,从而大大提高对灾害天气系统的监视能力。 “风云二号”卫星的功能 “风云二号”卫星定点在东经105φ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它是一个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重600公斤(发射质量1.3吨),采用自旋稳定,设计寿命3年。其有效载荷由观测分析系统,数传与云图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12,(6):2+69
正气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故世界气象组织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地球上空有无数只"眼睛"在帮助我们观测地球、解密气象、防灾减灾,它们就是气象卫星。下面这组图片就是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旗下的系列卫星所拍摄的。  相似文献   

6.
在太阳系中存在着来自地球之外的人造天体,这已不是什么奇闻了. 1961年,在巴黎天文观测台工作的法国学者雅克·瓦莱发现了一颗运行方向与其它卫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地球卫星,这颗来历不明的卫星被命名为"黑色骑士".随后,世界上有许多天文学家按瓦莱提供的精确数据,也发现了这颗环绕地球逆向旋转的独特卫星.  相似文献   

7.
中国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获取昼夜云图,1974年开始研制48转/分可见红外扫瞄辐射计,可见和红外图像地面分辨率分别为4和5.8毫弧度。1977年“FY-1”气象卫星进入工程研制,开始使用辐射致冷器冷却的HgCdTe红外探测器研制120转/分扫瞄辐射计,图像地面分辨率均提高到3.6毫弧度。随着HgCdTe探测器性能的提高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1982年开始研制360转/分5通道扫瞄辐射计,其中2个可见光通道用于海洋水色观测,图像地面分辨率1.2毫弧度。1988年9月“FY-1A”卫星首次发射,在1990年9月发射的“FY-1B”卫星上,扫描辐射计稳定工作了2年,图像清晰,红外辐射定标精度优于1K。为同时满足气象和海洋水色观测的需要,1989年提出研制十通道扫瞄辐射计,它不仅设有NOAA卫星AVHRR/3的6个探测通道,还有4个通道分别用于海洋水色观测和大气校正。该仪器装载在1999年5月和2002年5月入轨的“FY-1C”和“FY-1D”卫星上,运行寿命分别超过4年和9年。为发展新的遥感仪器和提高观测能力,在2002年发射的“SZ-3”和“SZ-4”飞船上进行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太阳紫外光谱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的遥感试验,并开展了大气红外分光计的研制,为中国极轨气象卫星从二维图像向三维立体观测建立了技术基础。第二代业务气象卫星“FY-3A”和“FY-3B”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0年11月发射,各装载了10台遥感仪器,获取的数据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有20个探测通道,可对全球表面状况做较精细的快速重复观测。  相似文献   

8.
气象卫星是我国气象建设的重要部分,它的网络通信设备更是重要。因为其关系到气象、天气信息的传递,除此之外,此项技术还担负着军事领域、航空领域的天气、气象勘察等重大责任。笔者对气象卫星工作中的网络通信进行了探究,希望与大家共勉之。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时代》2008,(3):14-15
科学家绘制的全球海洋污染地图显示,世界上的海洋几乎已经没有净土了。 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严重影响着地球气候,更决定着地球上所有生命群体的存在和活动方式:但现在,海洋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11):6-7
<正>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实现双星组网观测随着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B星首次实现了上午星和下午星的双星组网观测,使得全球观测频次由12小时提高到6小时。作为我国第一颗下午轨道气象卫星,填补了我国在下午时间窗口内极轨气象卫星观测的空白。该星与2008年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实现的双星组网观测,对于确保我国极轨气象卫星业务的稳定运行和进一步增强全球观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技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这些石头本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在脱离原有运行轨道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散落到地球上。据科学家历经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但是,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漠、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的地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类来说,占地球面积70.8%的海洋,既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也因飓风、海啸、赤潮和极端异常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增加影响着物资运输与国家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海洋进行监测,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减灾防灾等获取正确的信息,也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随着陆地资源因大量开发而日趋枯竭,海洋便倍受国际社会的瞩目,它对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许多国家把注意力转向了海洋,并且加速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一、海图制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从太空俯瞰地球,人类的唯一家园如此美丽,海洋广阔、陆地多彩、山川巍峨、河流蜿蜒。但同时她也如此脆弱,沙尘、暴雨、台风、地震等灾害,轮番登场、频频光临。每天,地球上发生的一切风云变幻,“风云”卫星都尽收眼底。在回顾和书写新中国事业发展的澎湃历程中,“风云”气象卫星是其中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华章。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承载了几代气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与荣耀,成为保障民生的“天眼”。  相似文献   

15.
利用FY-2C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及相当黑体亮温、云总量、降水估计等定量产品,对2009年11月9日~11日鄂尔多斯市强降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卫星云图上可以识别影响降雪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中心位置及强度,还能相当准确地估计其短期变化趋势和对下游区域的影响程度,降雪天气开始和结束的时段、降雪云团何时加强、何时减弱等特征。气象卫星定量产品与云图配合,对系统的发展、天气的变化有很大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星 《百科知识》2007,(8X):41-41
众所周知,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这些石头本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在脱离原有运行轨道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散落到地球上。据科学家历经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但是,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漠、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的地区,因此,被人发现并收集到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12)
地球肿瘤分析是一门技巧,只有熟练掌握了地球肿瘤学,才能服务于地球肿瘤的预报。地球肿瘤分析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分析资源,而能作地球肿瘤分析的合适资源就是气象卫星所拍摄下来的气象卫星云图,而其他卫星所拍摄的图片则不可用。地球肿瘤分析的技巧主要包括:地球肿瘤分析工具、地球肿瘤的识别技巧、地球肿瘤发生前与地质滑坡前的区别和地球肿瘤发生前与火山喷发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海洋占了地球总面积的70%,她孕育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海底又是与地球内部最接近的地方,地球内部的变化首先传递给海洋,也许正因为这些,海洋永远是那么变幻万千,神秘莫测,留给了我们无数未解的谜团.  相似文献   

19.
从水下机器人到深海潜水器,尽管伴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日前指出,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赶不上月球,甚至还不如火星。世纪大海啸警告我们,从海底的地震源区到热液活动区,都亟须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汪品先院士在近日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2004科技中国》中指出,20世纪地球观测最大的技术进步在于遥测遥感对地观测系统的建立,但其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和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而隔了平均3800米厚的水层,大洋海底难以成为遥感技…  相似文献   

20.
在高高的平流层上,一股旋风刮过,也许很少有人注意到,这股高空旋转气流可能会搅动海洋深处。新巨型计算机模拟效果显示,平流层旋风在搅动地球海洋的同时也能帮助塑造全球气候。科学家曾指出,距离地面10公里到50公里的平流层的活跃程度会对其下的对流层产生一定影响。他们还了解到,对流层能影响海洋的环流模式,从而带来天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