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拜占廷帝国末期,为换取西方的军事援助,拜占廷皇帝多次向罗马教皇提出东西方教会合并。但由于拜占廷与西方存在着严重的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加上教皇权威下降等因素,东西方教会合并难以付诸实践。同时,在教会合并问题上的分歧还加剧了拜占廷帝国内部的社会分化。  相似文献   

2.
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帝国即公元四世紀从罗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罗馬帝国”。当时罗馬帝国旧都罗馬已丧失了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作用,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建立新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是为东罗馬帝国之始。由于新都建立在公元前七世紀墨加拉人的殖民地拜占廷的原址上,因而  相似文献   

3.
公元9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内的毁坏圣像运动与唐武宗会昌年阍的反佛教运动几乎同时结束.这两场运动在本质上均为世俗政权与宗教势力间的斗争,但在以基督教教义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的拜占庭帝国,毁坏圣像运动并未动摇基督教在拜占廷社会的地位;而唐武宗会昌灭佛则带有文化冲突的迹象,它被视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拜占廷帝国的世俗教育是拜占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运转帝国官僚机器所需的人才。在中世纪西欧文化、教育为教会垄断,世俗文化教育早已湮没的情况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拜占廷帝国的世俗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育传统,形成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的形式多样的完备教学体系,与教会教育长期并存,对欧洲和中东的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课程的重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史料实证是其中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史料选择和史料运用上均存在着问题。近日,笔者在一次初中历史教研活动中观摩了一堂公开课,课题为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本课从拜占廷(Byzantium,又译拜占庭,下同)帝国的兴盛、衰亡、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拜占廷帝国横跨欧亚大陆,曾以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傲立于世,然而后来却  相似文献   

6.
拜占廷帝国自马其顿王朝结束后急剧衰落。塞尔柱突厥人在1055年占领巴格达以后,继续向西扩张,攻击拜占廷帝国。1071年8月,塞尔柱突厥军队与拜占廷军队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曼齐克特展开决战。塞尔柱军队大获全胜,攻占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1077年,塞尔柱帝国苏丹的堂弟苏来曼领受此地后成立独立的苏丹国,即罗姆苏丹国。它曾遭欧洲十字军的进攻,12世纪下半期开始强盛,于是,安纳托利亚在历史上第一次尽管保持原来的影响,经历了剧烈的种族、宗教、语言、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变化,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整个安纳托利亚的伊斯兰化和实厥化。  相似文献   

7.
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未能实现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征服,转而进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历史事件看似偶然,但在它的背后却隐含着一系列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十字军队伍和威尼斯共和国的利益追求是军队转向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拜占廷帝国的衰弱则为转向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联合诏令》是拜占廷帝国早期十分重要的宗教诏令,旨在调和卡尔西顿派与基督一性论信众之间的矛盾。它回避了基督性质这一焦点争论,着重谴责聂斯托里和尤提克斯的神学思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内部紧张的形势。本文拟从《联合诏令》的文本出发,同时借鉴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拟对该诏令出台的政治因素加以剖析,并指出这是拜占廷基督教会、皇帝与民众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郑玮 《历史教学》2004,(6):28-33
本文对7-9世纪拜占廷帝国乡村和小农勃兴的原因进行探讨.拜占廷农业经济在7-9世纪期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对拜占廷国家而言,乡村和小农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与中期拜占廷帝国发展变化的形势紧密相关,首先,城市的衰落突出了拜占廷农村和农民的地位;其次,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外族迁入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城乡社会经济,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农业人口;第三,军区制的推行使小农与农兵并肩兴起.  相似文献   

10.
本对7-9世纪拜占廷帝国乡村和小农勃兴的原因进行探讨。拜占廷农业经济在7-9世纪期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对拜占廷国家而言,乡村和小农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与中期拜占廷帝国发展变化的形势紧密相关,首先,城市的衰落突出了拜占廷农村和农民的地位;其次,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外族迁入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城乡社会经济,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农业人口;第三,军区制的推行使小农与农兵并肩兴起。  相似文献   

11.
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到1215年拉特兰会议时,东西方教会实际上已经彻底分裂.导致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的原因在于,拉丁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和原拜占廷大部分领土之后,在那里进行殖民统治,英诺森三世强硬要求拜占廷人和拜占廷教会服从罗马教会,而拉丁人对君士坦丁堡的洗劫、对拜占廷领土的征服和殖民统治引起拜占廷人根深蒂固的仇恨,拉丁人主教们的暴行和滥用权力也引起拜占廷人的仇恨,这种仇恨使得东西方教会之间完全不可能调和,拜占廷皇帝与罗马教皇统一东西方教会的一切努力都因拜占廷民众和教会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相似文献   

12.
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在帝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建筑是其庞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索菲亚教堂成为查士丁尼一世建筑成就的杰出代表。他的建筑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帝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配合了其总体治国战略方针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十字军运动是世界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关十字军的起因、作用及影响等问题,历来争论较大,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尚显薄弱,值得进一步探讨和重新认识。一、关于十字军的起因大多数西方史书,都将十字军运动说成是由宗教冲突引起的,是基督教徒为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从穆斯林的占领下解放出来,以及援助东欧的基督教拜占廷帝国而发动的。国内史书,与上述观点相反,结论是西欧社会各阶层贪慕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因  相似文献   

14.
俄国东正教会对沙皇政权依附关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世纪末叶,东正教从拜占廷帝国传入基辅罗斯,后来又传播到罗斯全境,成了罗斯国家的国教。从拜占廷传入罗斯国家的东正教,最初是依附于君上坦丁堡牧首公署的。1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俄罗斯国家力量的强大,它又直接依附于沙皇政府,成为沙皇俄国封建统治的驯服工具。本文就东正教传入俄国及其所处地位的变化过程作一分析,以就正于学界同好。一、东正教传入基辅罗斯在接受东正教以前,东斯拉夫人是信奉多神教的。东正教传入罗斯地区有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执事官"利奥的《历史》记载了10世纪下半期拜占廷帝国的诸多重大事件,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史料。与此同时,书中涵盖了丰富的社会人群,记载了多种人物样态。本文利用当前国际拜占廷学界流行的"人物形象"解读方法,细致分析《历史》一书中的相关问题,就利奥笔下人物形象的范围、塑造维度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拜占廷史学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做出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刊八月号上已將世界古代史部分的一些意见,扼要叙述。茲对中世紀史部分,再提出一些意見,以供教师在授課时的参考,是否妥当,尚希指正。第五編中世早期封建制度的建立第一章日耳曼族和它在西欧建立的国家 1.“日耳曼族的社会制度”一节中,应指明蛮族入侵的原因:①日耳曼人本身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又以日耳曼人阶級分化加强,貴族与民兵掠夺土地与战利品的野心日熾,垂涎罗馬城市的富庶,故率領蛮族部落,蜂涌入侵广大的罗馬帝国領土。②由于罗馬帝国奴隶制度的崩潰,和奴隶、隶农的不断起义,摧毁了罗馬帝国的实力。自三世紀至五世紀形成不可遏止蛮族入侵与奴隶起义的洪流,促使西罗馬帝国灭亡。  相似文献   

17.
根据恩格斯的精辟论说,作为“现存封建制度的最高综合与核定”的教会是中世纪思想的体现者与宣传者。教会在促进封建基础的形成的时候,曾经对古代传统,对古代个人崇拜与尊重理性作过斗争。教会在人民群众中培植了对人间生活的歧视,对教会与世俗仅力的屈从。教会将对圣经的盲目崇拜与自由思想对立,以神秘的教义代替了信仰与科学。如同在西方一样,拜占廷的文化曾渗透了教会影响,曾屈服于神学,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在中世纪早期,在拜占廷仍保有古代文化的残余;这里曾誊抄过希腊文稿,研究过古代希腊的古典著作,评述过罗马的法律,这里也集中过海外各国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公元6—7世纪,拜占廷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之间为争夺东西方的贸易霸权进行了近百年的战争,最后以拜占廷帝国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不仅对双方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时欧亚局势的变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拜占廷帝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大体可划分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末的早期兴起阶段、18世纪百年左右的停滞阶段、19世纪上半叶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①拜占廷研究工作的曲折发展伴随着欧洲近代以来巨大的历史变革,这门学问的兴起生动反映出整个时代的变化,透射出工业文明兴起的时代之光.  相似文献   

20.
拜占廷帝国的封建化问题,史学界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农村公社随6世纪末斯拉夫人的移居而遍布拜占廷各地,由于阶级的分化,从中产生了占有大量公地和强占他人份地的地主;失地成员则只得租种地主的土地,以实物和劳役向地主缴纳地租和贡赋。这样便结成了最初的封建剥削关系。随着封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11世纪时,拜占廷封建化始告完成。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如果针对拜占廷的斯拉夫人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是恰如其分的,但若将其视为整个拜占廷国家封建化的唯一途径却失之偏颇。依笔者之见,拜占廷封建生产关系至少在6世纪就已经发展成熟,它是由早期拜占廷社会生产中诸种因素的转变所致。斯拉夫人农村公社的转化只能是拜占廷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将上述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