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外国电影的日益盛行,影视翻译成为观众欣赏外国影片的桥梁,而文化差异的处理也成为影视翻译工作的头等大事;文化差异的处理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欣赏和理解。因此,加强译者对文化差异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其原则,并在具体的影视翻译中运用适当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电影,在全国公映之后,该影片也被推向国际市场。字幕翻译的质量对影片在国际市场的广泛传播有着直接影响。文章通过对《唐山大地震》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后,指出"压缩"和"删除"是字幕翻译所特有的两种重要翻译策略,同时也指出了该片字幕翻译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电影翻译是将影片从原版片的语言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即通过字幕或配音成为另一种语言的影片,从而使另一种语言的观众在欣赏影片中,对电影的内容能有更准确的理解。在电影中,相当程度上存在和体现着不同地方的文化,因此,在电影翻译的文化传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语域理论在电影翻译中则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语域的角度来对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翻译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工作,需要尽可能地把影片的原文信息呈现给观众,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本文以电影《一九四二》的字幕英译为例,举例介绍增译法、减译法和归化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根据不同的影视风格,译者应该始终以目的语观众为核心,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译者通过恰到好处的增译、减译和归化策略,对这部影片的字幕进行了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谢意 《海外英语》2013,(19):156-157
热门影片《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收到追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归化法翻译手段。从模因论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影片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法和语言结构,指出片中字幕翻译采用归化的策略来描述和展现独具中国传统兼流行元素的武侠故事。模因在字幕翻译中发生的传递和转化,弱化了文化差异,拉近了中国观众与美国影片的距离,从而证明合宜的翻译策略的运用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为视角,以电影《桑树的影子》的字幕翻译为素材,探讨了译者在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分析了该理论在指导字幕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根据不同的影视风格,译者应该始终以目的语观众为核心,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译者通过恰到好处的增译、减译和归化策略,对这部影片的字幕进行了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影片的内容和主题。通过对大量中外电影片名翻译的例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些影片因过于追求商业价值而忽视了文化差异,出现了文化失语的现象。为了解决文化失语现象,本文研究了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认为影片名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人文文化和宗教文化两个方面。最后,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了片名翻译宜采用的三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视域下电影片名翻译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影的国际化进程,影片名之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影片译名须顺应目的语国家观众的欣赏心理、符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获取成功。鉴于电影片名翻译的这一特点,运用模因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电影片名之翻译模式展开讨论,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外国影片涌入中国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很多年轻人都热衷于国外电影的题材、画面的展现。字幕翻译也成为翻译领域中较为热门的翻译,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监管字幕翻译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乱象,导致观众不能更好的欣赏国外的影片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根据译制片字幕翻译的特点,浅谈了译制片的字幕翻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让观者更好的理解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12.
英语影片的中文译名在内地、港澳和台湾三地差异较大,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2010年部分英语影片片名的汉译来观察在翻译过程中对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使用及其对翻译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舒娟  梁燕 《海外英语》2013,(7X):135-136
影视字幕翻译作为翻译众多领域中的一种,其影片片名的恰到翻译将会反映出该影片的主题、大致内容情节等,并且对于吸引观众的眼球,促进影片的宣传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影片片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会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体现出相应的翻译功能及翻译特征。该文将以经典影片The Fugitive为例,来探讨该影片片名翻译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及体现的翻译功能以及翻译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莹莹 《华章》2007,(9):168-168
电影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又是影片翻译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电影片名翻译实例为论证,提出要使外语片名的翻译能达到体现异域文化和符合译语观众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的目的,在翻译中就应合理地选择使用归化与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由于影视作品自身的特殊性,其应该采用的翻译策略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本文拟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讨论影视字幕翻译的侧重点,即影视字幕翻译应该以意译或归化翻译为主,侧重于人物对白隐含意义及影片剧情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薛铃 《文教资料》2012,(17):43-44
电影片名是影片的“标签”,承载着宣传、推销影片的功能,在最短时间内让观众了解其内容,对一部电影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今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存在着“一名多译”及“错译”等诸多现象,对电影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基于电影片名翻译的基本方式,通过对电影片名译名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电影片名翻译的三个原则和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左媛媛 《海外英语》2020,(7):160-16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外优秀的影视剧作品不断涌入,不仅丰富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架起更加便捷的桥梁.字幕翻译作为不可或缺的语言媒介,直接影响着受众对影片的接受度.该文简要介绍目的论及其三原则,并在此三原则的指导下分析经典电影《遇见你之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提倡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翻译目的以及目标受众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提高翻译质量,达到最佳的跨文化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归纳了几类常用的字幕翻译策略,并将影片《花木兰》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关联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电影预期的交际效果,翻译应当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从而使观众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影片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森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13-116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从影片《风声》的英文字幕翻译来看,要准确还原影视对白或者独白原意,译者进行字幕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转换问题,还要考虑到影视字幕翻译自身的特点及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电影字幕的翻译应以观众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对影片中的文化信息做出灵活处理,使字幕翻译真正发挥文化传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符俊 《考试周刊》2012,(77):14-15
电影字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的限制。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出发,从影片《赤壁》的字幕翻译中选择了一些实例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