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在阅读报刊,很难见到报刊的“更正”。这么说,“无更正”是值得欣喜的事,何来之忧? 然而,在人们戏言“无错不成报”的今天,报刊“无更正”并非无差错可更正,而是出了差错不想公开改正。举几个例子。某报一则消息的标题,当中一个地名便有两处差错,“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错成了“广西石林彝族自治县”,报纸没“更正”;另一张报纸刊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称:  相似文献   

2.
我从首都和省市十几家报纸上初步搜集到七十多则“更正”,对这些“更正”作了分析,觉得不同的更正差错的方法,反映出办报人员对待差错的不同的态度。先说一些报纸严肃对待差错,认真更正差错的事。一是谁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提出,如今的报刊更正差错,几乎都是吃“大锅饭”,发表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更正时却由报纸出面,很不合理。沈阳日报为了  相似文献   

3.
我从首都和省市十几家报纸上初步搜集到七十多则“更正”,对这些“更正”作了分析,觉得不同的更正差错的方法,反映出办报人员对待差错的不同的态度。先说一些报纸严肃对待差错,认真更正差错的事。一是谁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提出,如今的报刊更正差错,几乎都是吃“大锅饭”,发表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更正时却由报纸出面,很不合理。沈阳日报为了消除这一弊端,规定谁的文章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编辑、记者、总编辑概不例外。刘黑枷在一篇散文中把苏轼诗误为杨万里诗,更正时即署上自己的姓名。  相似文献   

4.
因查找资料,翻阅了一些地市小报,发现“更正”刊在“中逢”里的比较多。有家地报三四月份发了三则“更正”、一家市报一个月发了二则“更正”全部发在“中缝”内。笔者不禁产生疑问:“更正”何必钻“中缝”呢? 报纸出了差错,发则更正,以防讹传,并引以为戒,顺之常理。天天办报,哪有不出差错之理?就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报纸,恐怕还找不到没发过更正的例子。而出差错较多的一些  相似文献   

5.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在一次会上,对萍乡的新闻工作者说:“同兄弟报纸相比,恐怕本报登的‘更正’最多。我们是以敢登‘更正’为荣的!”乍一听,颇惊讶;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过去,我看到报上登“更正”总皱眉头。接触新闻工作以后,方知出报工作复杂,要求又急又快,差错实在难免。怎样对待差错?出了差错该不该登“更正”?还是一般差错带过;只对大的差错才登“更正”?各报社的作法不尽相同。而解放日报则是尽量做到有错必纠。这样做是否影响报纸的威望?否。有错必纠,以敢登“更正”为荣,实际上是以胸中有读者为荣。  相似文献   

6.
沈阳日报今年4月15日在一版显著地位,向读者公布了1985年度较突出的失实报道。这家报纸自1983年以来,每年4月向读者公布一次一年度的失实报道,这反映了他们严肃认真办报的态度和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决心。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要认真,二要坚持。沈阳日报经常对编辑、记者、通讯员进行新闻必须真实的教育,强调调查研究,深入采访,认真核实。此外,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报纸上出了差错及时更正,不打马虎眼;二是差错责任者署名检讨,不吃“大锅饭”;三是每年4月公布一年度的失实报道,进行自我批评。目前,全国性的报纸、省市报纸出了差错大都能及时更正,但象沈阳  相似文献   

7.
报纸上出现差错发更正的后边,往往有“特致歉”或“向读者致歉”的字样.这样的“致歉”,向读者表达虚心歉意不安,态度好,读者谅解,也增加了对报纸消灭差错的信心.谁知有的报纸,隔段时间一个“致歉”,次数比较频繁,有的后边“致歉”的差错程度超过前边.这样的“致歉”,读者不接受吧,报纸已经公开“抱歉”,接受吧,好像还有点看法意见.  相似文献   

8.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在一次会上,对萍乡的新闻工作者说:“同兄弟报纸相比,恐怕本报登的‘更正’最多。我们是以敢登‘更正’为荣的!”乍一听,颇惊讶;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过去,我看到报上登“更正”总皱眉头。接触新闻工作以后,方知出报工作复杂,要求又急又快,差错实在难免。怎样对待差错?出了差错该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2日,内蒙古北方新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总编辑王开的道歉信,犹如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近些年,大报小报出现差错是屡见不鲜的事,能够刊登出“更正”或者“重要更正”的报纸算是够负责的了。内蒙古北方新报是全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办得生动活泼,读者非常喜欢,最近,报纸出现了单位名称等差错,总编辑对此事非常重视,没有简单地更正,而是自己写道歉信刊登在报纸上,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声诚恳的道歉,增进了编者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融入了报人知错必改的真情,换来的是读者的谅解和信任。办…  相似文献   

10.
报纸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宣传质量和编校质量,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基础,党报的导向性、权威性、服务性,也主要是通过这两者来体现的。县市报近几年的发展,数量速度都很快,但质量效益却不高。集中反映在报纸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差错不断,有的竟出现“更正”的“更正”之类错上加错的现象。屡屡发生的差错已影响到报业的发展,给我们办报人敲响了警钟。作为报人,对报纸差错是特别头疼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施里夫波特日报》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把所有报纸差错的更正都放在第一版。这个报纸的主编蒂诺说,原来除了第一版的差错外,其它版的差错都放在第二版。但是,由于公众非常关心报上的差错,我们必须采取有力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国大多数报纸对报道失实和差错都缺乏自曝其短的勇气,视更正为耻辱。除非万不得已不会更正,即使更正也多是采用下一篇报道纠正上一篇报道的隐性更正手法。对压力小的更正要求,往往是能私了则私了,不能私了则采拖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杜绝虚假不实报道,一些报纸最近相继推出了“更正”栏目。《宁波日报》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本报更正”栏目,除更正差错、向读者致歉外,还公布当班责任编辑名字和挑错热线。栏目一见报,读者那边一片叫好声,为报社的莫大勇气而大加赞许;而编辑部内部却是认同者寥寥,尤其是编辑更是消极应付。于是,“更正”栏目几期下来后就变得不太正常,即使出了见报差错,编辑也是能瞒则瞒,瞒不了则力争尽量不见报更正,有些“更正”甚至是在报社编校质量领导小组的敦促下才勉勉强强见报。读者叫好的“更正”栏目为何会遭报社内部冷遇?原因在于我们有的采…  相似文献   

14.
张同学 《编辑学报》2020,32(2):163-165
为了给科技期刊编辑同人正确处理政治性差错提供参考,比较分析了科技期刊出版实践中处理政治性差错的4种方法,即:期刊出版单位刊登更正声明,并作替换处理;网络传播平台加编者注,仅作统一更正说明;期刊出版单位明知有差错,但不作任何处理;期刊出版单位不刊登更正声明,但更换错误文档。认为期刊出版单位是责任主体,期刊出现政治性差错,期刊出版单位公开更正是出版法规的要求,期刊出版单位应在收录期刊的所有网络数据库中刊登电子版的更正声明,更正声明连同原始文档、替换文档附在原始论文的检索页。  相似文献   

15.
强化质量第一的办报思想徐城生对目前报业的状况,有人说如同我国这几年的经济建设一样,数量发展很快,质量效益却不高。这种看法不无道理。现在集中反映在报纸上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差错不断,有的竟出现“更正”的“更正”之类错上加错的现象。综观整个报纸差错增多...  相似文献   

16.
更正与致歉,是现代媒体的基本功。时至今日,将更正和致歉作为日常制度坚持的媒体,在我们这里依然屈指可数。出了差错不习惯道歉,降低差错率就可能是一句空话。造成差错的原因不外乎两大类: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如果连公开承认客观上造成失误的勇气都没有,承认主观故意的问题怕是更难。监督别人的媒体报道失实了,究竟该如何处理.按说不该太难,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长期没能解决。  相似文献   

17.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18.
更正与致歉,是现代媒体的基本功.时至今日,将更正和致歉作为日常制度坚持的媒体,在我们这里依然屈指可数.出了差错不习惯道歉,降低差错率就可能是一句空话.造成差错的原因不外乎两大类: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如果连公开承认客观上造成失误的勇气都没有,承认主观故意的问题怕是更难.监督别人的媒体报道失实了,究竟该如何处理,按说不该太难,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长期没能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南国早报聘请专职“挑刺员” 据《南国早报》报道:过去,广西《南国早报》由于报社人员碍于情面,相互捉错的行动时热时冷,不能持之以恒。今年开始,报社采纳读者的“金点子”意见,公开欢迎与鼓励读者给报纸“挑刺”,在报纸上设专栏,随时刊登读者给报纸提出的意见和差错。同时,报社又从外单位聘请有水平又热心“挑刺”的6位读者作为固定的“挑刺员”,给予报酬,赠予报纸,让“挑刺员”天天精研细读,认真挑毛病、挑差错,最后报社根据挑出的差错查明是谁的责任就扣谁的分数。 三家晚报、都市报 新总编到任 据《中华新闻报》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沈阳日报》公布了1986年度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并发表编辑部文章《公布失实报道的制度一定要坚持下去》。该报从1983年开始,每年都要把前一年度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以求得群众的监督。《沈阳日报》每当在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都及时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由造成失实的责任者公开署名。对个別情节、地名、单位名称、人名、职务、性別、数字等方面的差错,通过报纸上的“读者、作者、编者”专栏和内部刊物《读者之声》,随时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