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燕 《现代语文》2009,(8):109-111
建国初期十年,俄苏文论作为当时唯一的外来文艺理论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丰富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弥补了我国古代文论长于分析抒情性文学作品,对叙事文学作品的批评缺乏系统性、逻辑性的不足。俄苏文论的社会学批评方法也使得这一时期古典文学研究出现了简单化、庸俗化倾向。总结这一时期古典文学研究的经验得失时,对俄苏文论从中所起作用应客观、公正地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否认文本的独创性,认为没有任何文本可以脱离其他文本而被阅读.延安文艺与俄苏文论有着密切的互文性关联.首先,就历史的、社会的条件而言,延安文艺的参与者之前的阅读经历、知识储备,都突出体现了对于俄苏阶级斗争学说的认同.其次,就经典文本而言,俄苏文论中很多具体问题的论述,被延安文艺所照搬照抄,或是被节略、改写、转换后使用,形成表层修辞层面的互文性.最后,就实践层面而言,通过整风、“党性”原则、普及优先、“写光明”、出版管制等措施,俄苏文论的思维结构或构造模式被延安文艺抽象、提炼、总结后套用,形成深层运作机制上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3.
李衍柱教授的新著《路与灯》,在学理上呈现出独特的思想推进脉络.显现了当代中国文论研究从受俄苏文论研究到受欧美文论研究的影响,进而到当代中国本土文艺理论建设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中,古代文论研究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可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特殊的历史情势使我国现、当代文艺学基础理论所介绍的主要是西方(包括俄国)的古典文艺学和苏联五十年代初的文艺理论,而我国古代文论的丰富遗产基本上处于被冷落的地位。三十年代前后,少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开始着手古代文论的整理、研究工作,并相继出版了几本较有定评的批评史专著,但在潮水般涌来的西方文艺学面前,他们的工作对当时的文艺理论建设影响甚微。应该说,较为认真而自觉地把古代文论研究纳入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工作中,大体上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5.
一代文学宗师茅盾。具有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他以作家的创作经验和文学批评家的独特眼光,对阮章竞等四位当代秀诗人的作品进行了细致而中肯的批评。从古典文论的角度来看。其采取的批评方法、衡诗标准和所强调的艺术想象,都体现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才略批评是评论作家的才气识略及其与作品的关系,从而评判作家创作优劣得失的一种古代文论批评话语。才略批评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分不开。由于才略批评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大多以感悟式的点评形式出现,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容易忽视这样一种批评方法的存在,相应地,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大潮中对它的研究也非常薄弱。文章力求还原到古代文论话语的语境中对才略批评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从而弥补学界对才略批评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优秀的作品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学典范了.每天耳濡目染,无形中受到它们良好的熏陶和教养,我们逐渐变得富有涵养和学识,文质彬彬了.在惊叹中国古典文学(狭义上)斐然的成就时,我们还应铭记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这轮『红日』,如若没有这『红日』的照耀,中国古典文学这朵『别样红』的『荷花』顿时就要失色不少了.尽管中国古代文论不像西方文论那样体系绵密完整,但『抒情言志』的中国文学批评传统,却铸就了数不胜数的文学评论佳篇.  相似文献   

8.
文化诗学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一种文论模式和批评方法,近年来,文化诗学研究在国内外文论界日渐形成学术高潮.文化诗学作为我国当代文论的一种理论创新形态,是对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审美诗学与文化研究的双重整合,显示出学术开拓性、前沿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受到我国当代文论和批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程千帆自称平生服膺章实斋之说,不仅继承并发展了章学诚《校雠通义》,创作出具有新境界的《校雠广义》,将校雠目录学发展到新境界,而且在以选本形式而成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论十笺》中选入《文史通义》五篇文章。就论述的深度和重视度而言,程千帆无疑是阐发章学诚文论思想的第一功臣。程千帆对章学诚所谓“专家独断”之学不仅有深入理解,而且继承和发扬了章学诚的这种为学精神与学术方法,并将其成功运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以此为起点,程千帆综合中西文论,将考据与批评结合,建立了一种文献学与文艺学完美融合的两点论文学研究方法。古典文学大家程千帆的学术历程作为典型案例,充分表明章学诚学术对现代中国的古典文学学术有深刻影响,在继承、发扬并创新前人学术精神方面,为学术界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走过近百年历程,其中成果丰富,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在目前中国文论建设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学术背景下,加强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更显得必要与紧迫。以此反观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历程,在研究方法上也面临一个突破与创新的思考。其中,由纵向研究向横向研究拓展,由批评的历史到历史的批评,无疑会有助于考察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特征,也会更好地彰显和发挥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在这方面,傅庚生、贾文昭、刘若愚、陈良运、王运熙、黄霖等学者已有较有创获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关键词批评源自于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实践,其研究路径从多元语境视角来阐释文化和文学的时代特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键词批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论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作为我国文论创新的重要理论资源。但关键词批评为当前的文论创新提供了新的学术增长点的同时,也使得中国文论面临价值准则和阐释方式上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的俄文专修馆求学,和他的两度俄苏之旅,与其文学活动密切相关.本文据此考察瞿秋白的文学创作、俄苏文学作品和马恩文论译介,揭示其“忏悔的贵族”、“东方稚儿”、“江南第一燕”等的相关内涵,展示其为中国现代文学和革命文艺作出的重大贡献,高度评价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基.  相似文献   

13.
解构批评一方面解构了形式主义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形式主义的某些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学研究方法;在批驳了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之后,解构批评试图寻求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这就是阅读理论。解构批评既是对形式主义文论的颠覆,同时也是对它的拯救。  相似文献   

14.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在明代文论视野中首次得到多视域地展开,表现为:左诗论中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曲论、词论及小说理论批评中也得到运用或阐说。这标示出了“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的盛兴。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时期俄、英两国对新疆政策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辛亥革命时期俄、英两国对新疆的政治、经济侵略的阐述可见诸相关著作、论文。相对而言,目前关于英、俄对新疆的侵略研究集中体现在对史实的阐述方面,文章对这一时期俄英政治、经济渗透之动因进行了政策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批评文体的书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古代批评文体极为鲜明地体现了我国文论的民族性特征,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中的地位不可低估,理应引起相当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古典文论的丰富内容.参照西方的批评框架,将我国古典文论的批评模式粗略地分为社会道德批评、文学本体批评、主体批评扣接受批评四种模式.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与西方枇评模式相比较,说明我国的文学批评遗产是丰富、全面的。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时期,此时的文学批评领域也开始了新的探索.胡适、周作人、鲁迅、茅盾、成仿吾等人对文学批评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从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功能、批评标准、批评原则和方法、批评态度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不同人物对文学批评的论述进行初步的整理.  相似文献   

19.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美学意识形态和后现代主义批判等研究都深深打下了“政治批评”的烙印,甚至宣告“一切批评都是政治批评”.梳理并反思中国文论界对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的批判,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文论话语与西方文学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左联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传播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文学界先后向国内译介引进了文艺大众化理论与现实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部分,对当时以及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文学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