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杨桃》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讲述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其中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其内容是这样的:“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我是这样教学这段话的:师:读一读,这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几层意思?生:(读后)这段共有四句话,主…  相似文献   

2.
一、《“你们想错了”》(四省市编第六册)教法:“人物语言入手法”。(一)紧扣人物语言,了解事件发生背景阅读课文,答问:1.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句话是谁讲的?2.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讲这句话的?(二)紧扣人物语言,弄懂课文重点难点让学生弄懂两个敌兵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使学生对此有所领悟,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可启发讨论:1.方志敏说:“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反复阅读两个士兵的话,认真想一想,这两个士兵当时是怎样想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李济海告诉我这样一件事: 一天,他到一所学校听一位老师教《再见了,亲人》。教第一段的时候,这位老师先让学生看看这一段分几层;又让学生看看每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什么;接着要求说说从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中,反映了大娘的什么思想。这一切做完了,老师说:“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于是一位学生站起来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说话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是:如何铺设语言思维训练的台阶,引导学生朝着一定的目标拾级而上。有位一年级老师在指导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话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五级台阶: 一、明确句子要求老师首先说了一个范句:“妈妈和姐姐在洗衣服”,接着问:“这句话前面说了什么?后面说了什么?”小朋友回答说:“这句话的前面说了谁(妈妈  相似文献   

5.
一、欣赏故事 ,激发兴趣1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这儿有几幅图 ,谁来把它们连起来 ,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2 .老师出示简笔画——《斑马的故事》。(1 )小黑板上这几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懂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 )学生自由练说。3.要求学生说出图上的天空、草地是什么颜色 ?有几种动物、它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事……同座位同学先说 ,再个别说。4.让学生根据小黑板上的画面进行交际。(1 )师生交际。师 :斑马妈妈带着小斑马在草地上吃草 ,这时来了一只什么动物 ?生 :来了一只凶恶的大狮子。师 :狮子来了 ,斑…  相似文献   

6.
去年9月初我听了两节市级公开课.开课的张老师从教才几年,王老师从教十几年.两人都上《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内容.下面是两位老师在讲"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时的实录. 一、王老师的做法 导入新课:同学们,"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是我们高考常考的内容,也是我们同学常出错的内容.请大家阅读教材明确两个问题:①商品的含义是什么?②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这两个问题,学生自读教材,老师巡视.5分钟后,老师要求学生停止阅读并交流.具体过程从略.  相似文献   

7.
〔课例〕理解“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小语六年制第七册《三味书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一位老师教学时先问学生“奔走”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正确后老师接着问:“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  相似文献   

8.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的故事。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读好文中魏王的两句对话是十分必要的 ,这两句对话是 :“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的这两句话 ,前者是大雁掉下之前讲的 ,后者是在亲眼目睹大雁掉下之后讲的 ,虽然都表达了魏王的惊讶 ,但说话的语气却不相同。在讲解了朗读的要领后 ,学生还是不能把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朗读到位。这时 ,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师 :现在听老师读一遍 ,边听边想 :这两…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九册《草原》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一位教师教学时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蒙古族人民骑马欢迎客人的情形)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襟飘带舞比作彩虹)作为文中的重点句,又这样富有诗情画意,感悟与理解语言就这样一晃而过。看了对这句话的教学,不禁使我想起了不少老师常埋怨学生的习作犹如一潭死水,这难道与我们教师的教学不无关系吗?萦绕于胸中的疑团终于解开了:小学阶段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并背诵课文。3.懂得寓言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其中蕴涵的道理。重、难点:探究种田人事与愿违的原因及给人们的启示。教具准备:投影仪、VCD、碟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什么叫“寓言”?你读过哪些寓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2、寓言两则”(板书)。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则寓言故事。不过,可不能白看,看过后,你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观看后汇报(略)。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守株待兔》。3.…  相似文献   

11.
<正>"在阅读教学中寻找适切的言语训练点"的主题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后,老师们交流分享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样是把"品读感悟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残疾青年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却有着不同的教学途径——达到目的的路不止一条。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自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思考探究:(1)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2)究竟有无那匹马?这善意的谎言表现了  相似文献   

12.
说示范     
叶圣陶先生<自力二十二韵>中有这样两句话:"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叶老讲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一是引导、启发,二是讲解.三是示范.示范,似乎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现在咱们就说说示范.  相似文献   

13.
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故事略)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 4=4 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  相似文献   

14.
在每次单元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结束后,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上评讲课。怎样才能上好评讲课?我认为要明确两点,评讲什么和怎样评讲。(一)评讲什么1.评讲典型错误。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的练习,一般有这样几种典型错误:①求一个数的几分  相似文献   

15.
偶尔听一位教师教学《火烧赤壁》中“20条船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士兵,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这一句时,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1.读句子,想这句话讲什么意思? 2.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说话,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显得十分匆忙。结果出现了以下两类句子:①这位不是妈妈,也不是阿姨,而是我的老师。②这不是苹果,也不是桔子,而是梨,粗略一看这两个句子似乎没大错,但仔细一品,总觉味道苦涩,如何也难以下咽,苹果,桔子,梨三种水果形状相去甚远,连这也分不清,似乎有点不近常理;介绍老师又何必先扯上妈妈,阿姨,再仔细琢磨学生出现此类情况,错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对这个句子的教学缺少点拨。  相似文献   

16.
繁分数是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繁分数的概念,是本节教材的难点。有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上课开始,复习提问了以下两个问题: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下面除法的商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知道了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就表示几个一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下是甲乙两位老师执教这节常规口算课的教学片段对比设计。片段一甲教师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来看段动画。(师播放动画《迪士尼》片段,40秒的动画片段使学生轻松愉快,笑声不断。)师(满面笑容):谁能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天鹅在跳舞,唱着1、2、3、4……的英文歌。生1:我看到森林里的小熊、大象、…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19.
[教例简述]此教例根据宋子江老师的论文《也得细细讲个片段》(《语文教学之友》89.10)改编。教学内容为《苏州园林》第四段,课时安排为《苏州园林》讲读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下:1.诵读《苏州园林》第四段,用序号标出段中的句子。2.讲析此段的结构,顺序。(这一段共11句。开头一句总说,笼罩全段,是一个中心句。②⑧两句说假山,④至(11)句说池沼。“假山和池沼”的语序,也就是这一段的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20.
(上接第263期第11页)   孔企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我们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应该怎样把教材中的内容讲给学生听.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还是要讲的,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一种经历就可以了.比如说,什幺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是规定性的知识,必须向学生讲明.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怎样的方法把这些内容讲出来,在很多情况下,老师可以把单纯的讲授变成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