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燕 《学周刊C版》2014,(9):66-66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主题。环境问题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把环境问题解决好,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主题。环境问题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把环境问题解决好,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堂语言环境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最重要的环境,是学习汉语的主渠道,学校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是巩固和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有利场所,社会环境是验证留学生汉语水平、让留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平台。留学生要学习好汉语要充分利用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长时间地浸染在汉语语言环境中,汉语水平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追求与中国梦价值维度的契合性,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沃土。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存在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以及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等问题,制约了中国梦的实现。因此,要不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助力实现中国梦。具体来说:社会环境的优化是高职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法制环境的优化是高职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政策环境的优化是高职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高职院校自身环境的优化是高职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这是大变革的十年,但又是艰苦前行的十年。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问题——不仅要看到课程本身的问题,更要看到实施环境的问题。一个好的课程方案,需要相应的实施环境;否则,要么实现不了,要么课程方案本身发生异化,这都将是原课程理想的夭折。这篇文章重点不谈新课程方案本身,而是谈新课程实现得怎么样,为什么实现得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并列举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环境育人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其功能,正确处理好软硬环境的关系,努力营造好小环境,在实践中着眼要高,着手要实,要突出特色,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育人上。  相似文献   

8.
环境信息公开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是环境善治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仍存在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不力、主体狭窄、充满利益博弈、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不够、公民环境参与意识淡薄等问题。基于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强化环境信息公开监督,扩大环境信息公开主体,建立环境信息公开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村地区企业监管,增强公民环境参与意识,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想。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和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道德缺失,指出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和“美丽校园”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考察挑战人类文明的主要环境问题 ,回顾了人类作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明智选择。然后论述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多维变革。最后分析了中国在解决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对建设经济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影响作用极大。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近几年来,我国正在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测的建设力度和建设制度。面对新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和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之间的关系,这样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推动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形势的要求下,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之间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测工作,优化环境,进而阐明了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对实现环境保护具有巨大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关注教育、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环境行政不作为、消极作为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政府环境责任设定的缺失,而由此导致环境行政责任在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实现。笔者首先分析了完善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我国政府环境责任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完善政府环境责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政府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且揭示环境和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搞好政府环境审计首先要提高对政府环境审计意义的认识;其次要加强环境知识学习,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第三还要注意处理好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等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人的基本潜能 ,而身心的自由则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基本和必要的条件。身心自由的获得来源于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 ,个体才敢于标新立异和创新。至此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环境 ,让学生想创新。人们都信奉“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尤其是小学生大都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心甘情愿地听好老师所教的课 ,“师爱就如母爱 ,又胜似母爱”。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大姐姐”、“好伙…  相似文献   

16.
人地关系与环境伦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和严峻挑战。我们要反恩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这是贯彻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人类是地球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以尊重自然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来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构建新时代的文明发展模式。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形成和社会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伦理的研究、教育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环境伦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涉及的应用领域很广,要重视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民和决策者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司法伦理是实现法治目标的重要保障。要构建司法伦理实现的制度保障体系,保证司法机关内部和外部的独立;要优化司法伦理实现的外在环境,充分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司法文化,加强舆论监督,力求把司法伦理建设提高到一种高度上来。  相似文献   

18.
广义的经济发展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环境的因素之一,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生态环境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从思想意识、政策规划和资金技术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完善生态环境,进而完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就是要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处理好新环境下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而社会建设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为建设事业提供监督保障的质监部门,把关建筑施工质量关,既是责任的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部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要想听好课,课堂环境很关键,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环境也是一种文化,课堂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好的课堂环境可以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又能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