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必修课,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课程。针对本课程特点,借助学校与奔驰汽车公司合作平台,以汽车底盘常见维修任务为教学项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汽修业已步入高科技领域,加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汽修人才至关重要。《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极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汽修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真正实施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构建完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突出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汽车维修行业对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阐述高职汽车专业《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故障设计项目的学习情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做法和教学效果,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在汽车教学专业中建立工学合作、校企合作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打破了传统高职汽车专业类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有效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并逐步帮助学生实现了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转变。本文以如何更好地探索《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探究。  相似文献   

5.
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在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改革过程中.依据汽车维修生产实际中底盘方面的典型故障案例,结合学校专业教学的特点来设计项目,并以项目为主线,打破理论课、实习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汽车底盘专业理论教学融合到实习实训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衣东丰  刘丹 《时代教育》2016,(5):182-183
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关乎大学的成长,必须重视大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网络营销》为对象实施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充分考量课程课堂教学中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个智慧个体的有效协同,理实一体教学法推动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探索一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我院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营销技术》课程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围绕课程体系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该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重新进行课程定位。探索切合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考核方式,完善了教学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通过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提出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因素,并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设计了进行理实一体教学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9.
如何组织有效的课程设计教学,培养"贴近社会、适应市场",具有改革与创新精神的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教学实践,对<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选题特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综合性,该模式的优化设计方案、行为学习、过程评价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对于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专业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实验室与多媒体教室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本文重点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一体化教学模块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结构,一体化教学课程组织实施方法和评价等等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的实训教学改革、理论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一些实践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和《汽车机械制图》等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骨干课程。这种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独立课程设置,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和渐进性,但它们却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分开独立授课,导致了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而且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组织与实施教学时,理论与实践很难同步。在教学设置上,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有的跨学期更有的跨学年,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相似文献   

13.
汽车底盘构造是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学生接触的一门汽车专业方面的课程。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阶段。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强技能训练和考核,结合汽车构造课的特点,将传统的“理论考试+平时成绩”变为“理论考试+平时成绩+实验室拆装操作考试+口试考试”四项相结合的方法。实践证明应用该改革方法能强化汽车构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林 《成才之路》2011,(15):68-68
本文结合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重点阐述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具体介绍了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课程的开发方法和课程结构,"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前汽车碰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亟待开发类似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根据《车身结构与设计》《汽车与交通安全》《汽车性能与仿真》等课程教学和实验要求,依托江苏大学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真实车辆建立高精度数字化车辆仿真模型,运用数字化车辆、数字化假人、虚拟实验室与VR等先进教学技术,开发车身结构耐撞性与乘员保护评价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在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开展在线仿真实验,掌握汽车碰撞实验的基本内容、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数据分析方法、C-NCAP,达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深度交互,理实融合"的教学效果。该实验项目已在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5个专业实施,同时向国内多所高校和多家企业开放。该项目已被教育部认定为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实践,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将理论与实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的效益。"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将发动机拆装中的一些相关技能知识讲授给学生,再根据本节课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实操任务,在实训室完成实训。由于理论和实操不同步,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将无法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率不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相互脱离的弊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边理论边实践,教室也是实训室,有效提高了"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探索了适合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赛促学的课程模式与相应教学管理模式,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进行改革,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在循序渐进的探讨和改革中前行,对汽车专业而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离不开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本文是在参加了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主办,上海景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培训的前提下,探讨关于我系该如何扎实有效的进行汽车专业课程建设,从而更好的完善我系的教育教学体系和专业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构造是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一门基础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证明,在讲好理论的同时,搞好结构拆装是加深认识、增强理解,学好《发动机构造》课程的重要一环。多年来我们在每门课中加强技能训练、环节,使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有了扎实的基础。现就《发动机构造》课程加强拆装训练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10):3-4
针对中职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训设备、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人数以及上课时间的配比等方面展开调研,分析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并围绕汽车故障诊断能力,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研究基于网络化在线教学系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了专业课程学习方式、学习时空的有效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不在车间,胜似车间"的实训效果。有效缓解中职学校实训设备、师资、场地等教学条件难点,提高汽车专业实训教学时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