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国、震动了世界,一名叫赵普的央视新闻主播同时用泪水感动了千万观众.在对一条地震新闻短片做评述时,赵普无法控制情绪,潸然泪下.这段落泪视频被网友上传到网络,引起强烈反响.这件事再一次将电视主持人的人文关怀引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感动,为什么我们总是看着看着就会眼含热泪,”说到这里,CCTV新闻频道主持人赵普禁不住哽咽了,不得不低头调整情绪,在停顿了两三秒钟之后,赵普继续说,“因为我们爱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懂得相互关怀……”说到这里,赵普再次无法控制情绪,再次低头平复激动情绪,忍住眼眶中激动的泪水。接下来,赵普继续完成了简短的新闻播报。这一央视主持人流泪事件,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这位热血男儿,有观众呼吁:“中国,需要这样有情有义的时政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朱玉华 《视听界》2008,(4):22-23
5月14日,在得知一位护士长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被埋校舍内,仍奋战在救灾一线时,央视主播赵普感慨“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感动.为什么我们总是看着看着就会眼含热泪”,说到这里,赵普哽咽了,停顿一会后继续说,“因为我们爱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此时,赵普无法控制情绪,难抑眼眶中激动的泪水。  相似文献   

4.
4月17日,央视的《朝闻天下》节目进行到最后一个天气预报环节,在一段片头之后,导播将镜头切给两位主播赵普和文静。画面中赵普在说串联词,而坐在一旁的主播文静却在打哈欠,文静很快意识到镜头已经切向自己,立刻调整坐姿……短短的几秒钟画面,在网上炒得火热,并为这一事件取名为哈欠门。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4日,央视节目主持人赵普在直播“抗震救灾”节目时动情流泪,不少观众担心他是否因此会被处分。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世界各地,牵动全球人心。抗震救灾中,有着太多的人和事感动人心,有着太多的场面催人泪下。笔者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工作者,在无数的感动中,对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赵普和央视赴灾区一线女记者李小萌的流泪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7.
新闻主持人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情感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的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立即中断原先的播出计划,转变成全天24小时直播方式。CCTV在报道灾区现场时,记者鄂文松讲述一所学校的孩子遇难情形,她泣不成声;海霞在播报震区灾情时,泪水盈盈;赵普在介绍前方近况时,强忍悲痛,声音哽塞。四川电视台的主持人宁远在介绍灾情时语音低沉,悲恸不已;亲历现场的记者张倩在演播室讲述见闻时,泪如雨下。还有央视的康辉、文静、张泉灵、张羽等在播报新闻时都情感鲜明,与平时的镇定、冷静大不相同。即使是老牌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等也声音哽咽,眼圈发红。  相似文献   

8.
李琳 《新闻记者》2012,(9):37-40
前不久央视新闻主播赵普、杨锐在其个人微博中分别发布关于食品安全和中外政策的两则言论,一时成为全国舆论焦点。网友对二人的微博既有叫好,也有批评指责。本文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这两起微博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田果馨 《视听界》2001,(5):56-56
从陈鲁豫主持《凤凰早班车》开始,随意轻松地说新闻、聊新闻在全国许多电视台遍地开花,成为各台看好的“新闻法宝”。这种“说”给长期以来铁板一块的“播”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作为与播音员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说新闻的主持人以“我”的个人身份出现,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少了一份严肃刻板,多了一份生活原生态的真实、随意。  相似文献   

10.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的情感和职责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主持人赵普在直播汶川大地震新闻时,双眼满含泪水,声音两次哽咽,停顿数秒后恢复常态。这种感情随泪水宣泄的令人心旌动摇的自然流露,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撞击着观众的心扉,也引发了我对过去新闻工作的职业反思: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情感与职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说新闻"的形式在我国的播音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出现了一批成熟的"说新闻"节目和主持人。但是,在"说新闻"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误区也层出不穷。本文就我国"说新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了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等。 回眸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所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工作的一线,有一定的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和经验。尽管这其中有些人原来并不是从事电视新闻工作,如白岩松原来在《中国广播报》工作,水均益在新华社工作,但是,他们把自己内在的良好新闻素养和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融进节目主持当中,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许,从而也改变了过  相似文献   

13.
杨国清 《视听界》2001,(4):24-24,60
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了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王志等。回顾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所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曰,在中国的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立即中断原先的播出计划,转变成全天24小时直播方式。CCTV在报道灾区现场时,记者鄂文松讲述一所学校的孩子遇难情形,她泣不成声;海霞在播报震区灾情时,泪水盈盈;赵普在介绍前方近况时,强忍悲痛,声音梗塞。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4日,央视节目主持人赵普在直播抗震救灾节目时动情流泪,不少观众担心他是否因此会被处分。主持人在节目中需要真情流露吗?是表露无遗还是应该有所控制?这个问题越来越凸现在传播者(主持人)和接收者(受众)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新闻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对新闻主持人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就这一问题分析了新闻主持人应具有的素质以及主持人素质培养的方法,以期对新闻主持人素质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先哲孔子曾对学生提出过一个禁戒性的要求:“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传媒人,特别是借助于电波和荧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居明星”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要强化一点“子不语”意识,切忌轻言、失言、乱言。结合日常所闻所见,笔者认为,广播电视主持人应有以下“五不语”:不语庄谐失度之言。一些主持人习惯于“调侃新闻”,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新闻事实,不分时机或者场合,总不忘玩玩“个性”,“幽默”一把。比如,某电视新闻栏目在报道了警匪追车的新闻后,主持人带着一脸坏笑说:“警匪追车好像好莱坞大片,接下来的事情同样刺激…  相似文献   

18.
罗梅 《视听界》2004,(4):87-87
一、突出人性化交流,突出人文属性以新闻节目为例,我认为: 1.要由纯粹的播新闻向播讲新闻、说新闻转变,贴近群众。自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现在播报》,主持人特有的播报方式一下成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受到启发的同行们纷纷借鉴,努力摸索更适合自己、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观众的新闻传播方式。然而,作为一档完整新闻的传播者,无论是说新闻还是播报新闻或是什么别的叫法, 都不能脱离新闻栏目定位这个大前提,应亲切而不做作,更不能谄媚和虚假。新闻语体有它特定的特征,如果只是为了追求亲切而“说新闻”,那仅仅是一种表层上的改变,肤浅而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周围 《声屏世界》2011,(4):65-65
最近,听了我很欣赏的一名颇有追求的主持人的新闻直播类板块节目,在感受节目诸多亮点的之后,生出这样的感慨:新闻采、编、播要力避正确的废话。我以为。这应是新闻采、编、播的一条铁律和法则。  相似文献   

20.
在收视要求及市场需求的背景下,传统的播音业务在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意识面前显得有些单调.受众需要具有时代感、时尚感、亲和力的新闻播音方式。在播音员的业务要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呼声中.电视新闻的播音形式在传统播讲式基础上出现了主持式。1993年,央视推出了早间新闻杂志型节目《东方时空》,记者型主持人的出现,标志国内电视新闻节目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新闻主持人阶段。全国掀起了新闻主持人节目的热潮,一大批播音员和记者编辑成为社会类、民生类、法制类、调查类等新闻节目的主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