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资政新篇》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1859年,太平天国主要领袖干王洪仁玕曾提出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其中阐述了进行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良的思想。这个方案经天王洪秀全旨准颁布,成为太平天国后期具有纲领性意义的文件。由于《资政新篇》的提出,便使太平天国起义呈现出以往的旧式农民起义不同的特色。于是,有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斗争中,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领导权威,使造反农民敢于打碎旧势力、旧习俗的枷锁而成为无畏的战士.当洪秀全把“摩西十诫”改为“十款天条”后,太平军又有了严明的军纪.这无疑是太平天国初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但也不能否认,作为西方基督教与中国封建主义“混血儿”的拜上帝教“并未从西方学来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反而造成了与中华有生机文化传统的脱节”,由此生成了太平天国内外的许多矛盾.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因.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丰富精深,其中最基本的是:加强“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加强“立法”,完备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思想;严格“执法”,保障社会主义法律有效实施的思想;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思想;坚持“统一”,允许“一国两法”并存的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长远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教士对太平天国的态度经历了从期望"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到"改正太平天国的许多错误",进而污蔑敌视太平天国三个阶段,充当了各资本主义国家探听太平天国虚实、镇压太平军的先驱者,此外,传教士纷纷赶赴和悄悄离开天京这一现象,反映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普同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1856年9月发生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是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史学界普遍认为洪杨矛盾是引起“天京事变”的主要原因,至于洪杨矛盾趋于何时,怎样发展变化,至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洪杨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848年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传言这件事上面”.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新的探索,以就教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6.
(一) 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开始。这是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标的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因此,在太平天国革命军内部,也导致了以洪秀全为旗手的坚持前进、坚持革命的正确路线,和以李秀成为代表的复辟、倒退的投降主义路线之间的激烈斗争。特别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这一斗争变得更为尖锐、复杂,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坚持“革故鼎新”,还是坚持复辟、倒退? 以洪秀全为旗手的太平天国革命军民,提出了“革故鼎新”的坚持革命、坚持前进的响亮口号。“革故”,就是要革清王朝的命,革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命;“鼎新”,就是要  相似文献   

7.
论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的高官王朗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物,他在法律、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尤其是他反对恢复肉刑的思想以及反对相术等迷信的朴素唯物论思想,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西汉宣帝元康年间,河湟西羌贵族反叛,赵充国受命西征.平叛初战告捷之后,赵充国即从“全师、保胜、安边”的西北战略全局着眼,提出放弃单纯军事征伐,力主罢骑兵,留步年万人屯田“以待其敝”的策略.为此,他“昧死陈愚”,接连三上“屯田奏”,终得宣帝认可,遂于元康四年(前62年)秋“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至次年五月,屯田策大获成功,叛羌基本平定,于是,赵充国又上书“请罢兵”,“振旅而还”.赵充国河湟屯田,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大规模屯田之始,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备受人们推崇.然而,究实而论,赵充国屯田只是一种军事策谋,并非实有屯田一事.首先,史料中没有留下关于这次屯田  相似文献   

9.
13世纪成长于蒙古军事集团中的一批将领,不仅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功勋,也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在诗史上小有可观.这些军旅诗人大致可分为汉人世侯将领、普通汉族将领、通晓汉文的少数民族将领三类.其作品风格多样,其中蕴含的儒士情怀与厚生思想,反映出他们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理想国》的思想聚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拉图的《理想国》透射出一种自主、秩序、规则、统一、权义对应的法制思想。他对道德落实和制度保障的思虑,对政治稳定和治国策略的关注等,给后世的政治法律思想和今天的道德与法治建设、政治的稳定与发展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下,一些学校和部分教师把课堂常规看得过分重要,把不符合常规要求的统统视为“不良”习惯。开学之初要进行长达2~3个月的常规训练。刚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年龄小,又加上幼儿园游戏活动多。一下子要安静听几节课,学生坐不住,嘴巴闭不住,双手停不住.许多教师视此为“恶习”,为此制定了严格的训练方案,采取了一系列纠正“恶习”的措施,这样教室唧唧喳喳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略谈苻坚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指出,荷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统治下的前秦,“出现汉魏以来少见的清明政治”.荷坚(公元338—385年)略阳临清(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南)人,氏族.一名文玉,字永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国君.他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姿貌环伟,质性过人.祖父荷洪“奇而爱之”,认为“非常相也”.荷坚博学多才艺,广泛结纳英杰,有经世济国的大志.太原薛(讠赞)、略阳权翼初次见他,惊讶赞叹说“非常人也”.荷坚开始为东海王,“素有时誉”.后入关,被前秦奠基人荷健拜为龙骧将军.公元357年,顺天下人之心,与吕婆楼率麾下三百人入宫,杀死残暴昏君、荷健之三子荷生,改元永兴,去皇帝之号,称大秦天王.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较多,而对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研究相对薄弱,更有一些人贬低甚至否定毛泽东的法制思想,认为他对法制的论述过于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或者认为他重人治不重法治。事实上,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的法制思想。这些法制思想从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开始,一直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不能因为他晚年的错误而否定其法制思想的存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反对消极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向来对此十分重视.为了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实现廉洁政治,他领导全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倡廉反腐的光辉思想,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反腐倡廉的思想与实践,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魏的法制建设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前承汉、魏、晋以来法律的精髓,后启隋唐以降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的先河,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北魏的法制成就与孝文帝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进行了著名的法律改革,推进了北魏法制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成吉思汗不仅有着高明的军事智谋和政治韬略 ,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他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至诚、重义、守信、孝亲等内容。成吉思汗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又借助于“长生天”的名义 ,从而使他的伦理思想深入人心 ,成为当时蒙古人民的道德准则 ,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吉思汗的伦理思想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杜甫在其不朽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句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里的“恶卧”之“恶”应读何音?“恶卧”一词又出自何处?作何解释?无论是杜诗专集,还是唐诗选本,或是大中专、高中语文课本,都不甚统一.有注为“è”,即“恶习“恶”的,有注为“Wù”,即“憎恶”之“恶”的.有释“恶卧”一词的“睡相不好”(林家英、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有释为“秋季之夜,被子很冷,小孩儿不高兴睡在里面”(傅庚生《杜诗析疑》).其实,“恶卧”之“恶”的正确读音应为“è”,即“恶习”之“恶”.“恶卧”一词作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卡尔·波普尔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波普尔的思想体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科学哲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证伪主义原则”,对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进行批判;在政治哲学领域提出“反历史决定论”的历史观,对历史决定论展开批判;同时又提出“渐进工程理论”,对乌托邦工程理论进行批评.波普尔的思想中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他的思想中也存在许多的缺点和错误,因此,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政治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有关重要论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实践,要坚持党的领导,走群众路线,与法制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这样才能突显其育人和化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长期定位不准,继而产生许多问题和矛盾。从问题与矛盾的产生入手,分析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对新的“05方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最终对高校学生法律基础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