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清明     
皖君 《科技文萃》2001,(4):155-156
冬至后的106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由于这两个节日只差一天时间,而且寒食节的活动在古代往往要延续到清明,渐渐地两个节日就合并在一起了。 清明节,在公历4月4、5或6日,古代称为三月节,这时正值春天,大地复苏,雨水充沛。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扫墓与踏青。 一、扫墓 一般认为,寒食扫墓源于纪念介子推,发展为一般性祭祖则是在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而真正形成制度并普及开来却是在唐代以后。据《唐书》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这时的“上墓”早已不仅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是悼念祖先和逝者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习俗,清明节扫墓祭祖,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对于在厚重传统文化中浸濡的人们来说,自然有着别样的意义。然而同样让我们无法拒绝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新技术更新给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冲击。拿清明节扫墓祭祖来说,如今网上出现了专门提供“代人扫墓祭祖”的服务,这就使清明节扫墓这种传统习俗遭遇了无法回避的现代尴尬。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后的一次园内公开课上,大班李老师以“清明节”为主题进行谈话活动。整个过程中,李老师与孩子一起谈了清明节的民间活动,比如祭扫、踏青、踢球、放风筝、植树、播种,等等。活动后,“祭扫应不应该放在清明节的主题活动里”引起了大家争议。有的老师认为,祭扫是清明节里最普遍、最传统的文化活动,是孩子关于清明节最直接的经验。另一些老师认为,孩子看到听到的多是一些不文明的祭扫方式,并且一些家长也不太赞成让孩子接触祭扫。那么。祭扫到底应不应该放到幼儿园的课堂上?传统节日活动的价值应如何筛选,如何在幼儿园课堂上展现?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大学时期主要是学理论的时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毕业后的事情”;有的认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丢了西瓜,拣了芝麻”。对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讨论,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认为,大学生参加  相似文献   

5.
4月4日有个重要的节日是清明节,在这个节日前后.许多地方的人们都要扫墓、祭祀先人。”条祀”这个词比较难记、难写.有的同学将“祭”宇的上半部分写错.有的把“祀”字的偏旁部首写错.还有的在写”祀”字右边的“巳”时又忘了封口。今天。晓荷老师就教大家如何巧记这个词。  相似文献   

6.
【文雨的故事】4月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文雨一家准备着那天去给去世的二舅舅扫墓。周末就是清明节了,一家人都在为扫墓的事情忙碌着。二舅舅生前很疼爱文雨。所以文雨也想为二舅舅准备份祭拜之物。“准备什么好呢?”文雨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思考着。  相似文献   

7.
踏青的收获     
<正>转眼间到了清明节,三兄弟跟着老爸、老妈,去给家里的太爷爷扫墓。一路上,三兄弟的问题层出不穷。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三兄弟的话都明显增多了。不听最先问:“这个节日为什么叫清明节呢?”老爸一听,大笑着说:“清明节的确是有来历的。”三兄弟吵着让老爸说一说这个故事,老爸就说起来——  相似文献   

8.
一、努力构建有特色的活动体系 1,组织好各项文体活动及传统德育活动。比如联欢晚会、篮球赛、体操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革命歌曲演唱比赛、舞会等活动,使广大同学参与进来,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丰富生活,提高品味,增强艺术修养,强健体魄,增长技能。组织好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正气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另外传统德育活动比如紊情教育活动、清明节扫墓、学雷锋活动、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也能对学生产生显著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目前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美女蛇是个反面形象,是“现代评论”派的象征,鲁迅是想借这个故事捎带刺一下时刻想吃他肉的“现代评论”派(这是一种传统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李何林:《十五篇鲁迅作品问题解答》)“作者对这个故事显然是采取批判的否定的态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迷信思想。”(徐州师院中文系:《散文选讲》)另外有人更进一步批判和否定了这个形象,认为美女蛇不仅象征现代评论派,而且是阴险、狡猾的阶级敌人的化身。如一九七九年九月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鲁迅散文选讲》说:“这个故事长期流传在民间,影响比较大。它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这对少  相似文献   

10.
骆驼 《课外阅读》2009,(24):8-9
清明节那天,朋友请我开车陪他去扫墓。他的母亲葬在城西的一个公墓里,墓园门口到处是卖鲜花、水果以及纸钱的。我问他是否需要备点这些,他笑着说:“不用,我不迷信。”  相似文献   

11.
黄艳 《煤炭高等教育》2004,22(6):125-125
首先,充分利用当地先进典型、优秀作品和革命教育基地,教育鼓舞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创业观。例如,组织清明节淮海纪念塔扫墓及征文比赛,举行“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演讲比赛;定期进行团员评议,设立每日五分钟读报时间。另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爱心捐助希望工程,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清明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既有隆重庄严的祭祀、扫墓、上坟等习俗,也有欢歌笑语的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活动,还有吃春团、春饺、春盘、春卷之食俗。而在古瓷的世界里,清明节的习俗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宋代诗人苏辙《踏青》:"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  相似文献   

13.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祭拜自己的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并且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阳光的温暖,还有那春天的明媚。相传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所以为了增加身体的热量,大家都在这一天出外踏青,进行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扫墓的悲酸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哟!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古人的笔触,一起来认识一下清明节吧。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     
《青少年日记》2013,(4):64-64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15.
写好中国字     
从清明节“鲁中烈士陵园”扫墓回来,队友们就在热烈地讨论着,革命先辈为了祖国英勇牺牲的事迹。现在到处都在讲胡锦涛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我们小小年纪,不能像先烈那样去打鬼子,“热爱祖国”我们少先队员能做些什么呢?还是“点子大  相似文献   

16.
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交替、社会的变化,有的已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郭凤芝 《学前教育》2008,(12):37-37
清明节后的一次园内公开课上,大班李老师以“清明节”为主题进行谈话活动。整个过程中,李老师与孩子一起谈了清明节的民间活动,比如祭扫、踏青、踢球、放风筝、植树、播种,等等。活动后,“祭扫应不应该放在清明节的主题活动里”引起了大家争议。  相似文献   

18.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重庆南山公墓迎来了扫墓的高峰。已经快八十岁的何奶奶站在老伴儿的墓前老泪纵横:“老头子,差点就要喊不认识的人来看你了,以后我走了,就没人管得了他们了。”老奶奶委屈的原因是因为远在加拿大留学的孙女,提出了请人帮忙扫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重庆南山公墓迎来了扫墓的高峰。年近八十的何奶奶站在老伴墓前老泪纵横:“老头子,差点儿就要喊不认识的人来看你了,以后我走了,就没得人管得了他们了。”老奶奶委屈的原因是因为远在加拿大留学的孙女,提出了请人帮忙扫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翠丽 《陕西教育》2009,(10):77-77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期间,我们组织师生奔赴校外德育基地——陕西省蒲城县“永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结合作文教学,语文组要求全体同学每人写好一篇文章,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前辈革命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