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效军 《收藏》2006,(8):112-115
西夏是公元11至13世纪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一个以党项、羌为主体民族的封建割据政权,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先后与辽、北宋和金、南宋鼎足而立,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在其存在的近二百年时间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夏文化,其中西夏瓷器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西夏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党项贵族奢华生活,也反映出西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之间的交融。西夏金银器在继承唐代传统工艺的同时,又受到宋、辽、金及回鹘文化的影响,并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性而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金银器制品。西夏金银器的生产,主要出现在西夏建国以后。随着党项人与汉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党项贵族们对各种奢侈品的欲望也日趋强烈起来,特别是金银器。由  相似文献   

3.
方石 《收藏》2010,(11):45-48
西夏瓷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受中原瓷器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瓷器风格。近年来,随着西夏瓷不断发掘出土、西夏瓷的收藏热日益升温,赝品也时有所见。本文将西夏王陵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灵武窑刻花瓷与赝品进行对比,从器形、刻花内容、刀法、釉色、胎质、底部特征等细节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部 《钓鱼》2012,(16):22-23
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  相似文献   

5.
谢晓东 《收藏》2023,(8):68-70
<正>辽宋西夏金时期是中国再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过渡时期。而这一时期以西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发展尤为突出,走向文化共融的同时身兼民族文化特质,可谓是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传统中华优秀文化之一。换言之,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夏文化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丰富新的历史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其走向新的文化高度,可视作为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兼容并蓄个性、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质的具象缩影。  相似文献   

6.
NBA主场文化探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薛岚 《体育科学》2005,25(4):20-24
主场文化是NBA这一特殊文化形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场是NBA产生与发展的前提;NBA主场文化的外在表现在其拥有精心包装的主场与完善的激励机制、主场充满强烈的主人意识与良好的文化氛围、主场成为体现地域文化的特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主场观众与球员的互动并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等方面。NBA主场文化的主要内涵在于其创造了丰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NBA主场文化具有体质性、区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NBA主场文化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为NBA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将NBA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造就了NBA的品牌效应,为NBA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米向军 《收藏》2010,(11):38-40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1038-1227年),历时190年,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由于蒙古大军前后6次的毁灭性破坏,西夏文化遗迹、遗物留存甚微,给这个王朝留下了太多的谜团。西夏瓷更是因为物证太少,成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的难解之谜。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不断发掘出西夏瓷,国内外对西夏瓷的收藏不断升温,西夏瓷也逐渐走出了深闺,向世人展示那段神秘、凄美和残缺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温涛  高临鹏 《收藏》2010,(11):41-42
西夏陵园遗址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建筑装饰用陶瓷标本,这些精美的古代建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夏经济、文化、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现介绍西夏陵区3号陵出土的6件陶瓷建筑构件: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我体并体现文化。因此,黑人文化决定了黑人语汇的应用。由于美国长期存在着种族歧视及种族隔离政策,黑人被视为低劣人种而低人一等。大部分黑人生活贫困,文化水平较低,备受白人的欺凌。这就激起了黑人对白人社会的憎恨与厌恶。一方面,他们拒绝接受白人文化而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而趋向于使用自己的语汇或者创造新的语汇。另一方面,即使使用了白人的语汇,他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形成了黑人英语特有的语汇特点。只要黑人在美国的社会经济地位得不到提高,权利得不到保障,他们就不会放弃对白人社会的抵制。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武术文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它们同时也构成了全息关系。本文试图从全息科学的角度,为探讨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