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备受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自身特色体现不够、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重“物质”轻“精神”等。必须在科学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注重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参与、创建先进的精神文明软环境等举措,寻求学生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和交叉点。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期学校德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模式,传统的单一德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校教育。必须多方面开发、整合有效德育资源,并进行恰当的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效。一、注重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应在结合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基础上,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培育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精神,以学校的环境文化、课  相似文献   

3.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已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国高校实施德育需在培养和形成全员德育意识 ,推进两课教学改革 ,坚持“四育人”的目标 ,选择配备好班主任 ,德、智、体、美、劳五育齐抓 ,重视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 ,开展多层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提倡“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等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球类活动课程是学校体育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和多样性文化"触角"而成为学校体育活动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其切入点一是球类活动课程与德育相互结合渗透;二是与智育相互结合渗透;三是与美育相互结合渗透。  相似文献   

5.
所谓“生活德育”,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以学生在家庭、社区、学校的生活为内容,以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性认同为基本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品德认知基础上,通过活动和交往而发展起来的,是在开放的个体生活实践中伴随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强调生活德育应是回归生活,又高于具体的生活的德育,是超越纯粹“说教”德育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在理论上加以战略定位而且还要从高职学院自身的校园文化现状出发进行建设。本文着力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把握学校迎接评估的契机,从培养文化精神、创新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新增长点这三个方面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涵盖了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既包括校容校貌、设备条件等物化形态,也包括校风、学风及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理想人格等内在要素。校园文化与学校全体成员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联,影响着他们的情感反映。如漂亮的校舍、整洁的校园环境引发人的愉悦情感;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激励人奋发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人的情操;严格的规章制度增强人的责任感等等。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性是十分明确的。作为一种环境氛围的教育力量,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是隐含在它所创设的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与之相适应的、和谐的物质文…  相似文献   

8.
聚焦讨论2018年足球世界杯赛,探讨“男子汉”的精神与特质从哪里来的问题,研究人格与亲情、各种形态的族群认同等体育精神动力之所在。以国别与族群文化之比较,阐明足球发展的选择将顶层赛事紧紧连接,青训—学校体育的链环是最具成效的。而足球等体育项目中“男子汉”精神与特质的当代培养基础,主要在于学校体育活动的他律与自律需要不失时机地优先发展,因为对于青少年成长与励志而言不可或缺的“成丁礼”地点,就在于他们所在的学校体育场地。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大学生生活的有效组成部分,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地方高校应当研究青年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校园文化活动与教学的有效合力,从而塑造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师生通过学校各个层面的创造活动及创造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有一定意义内涵和品位指向的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其深刻价值内涵,是对校园文化作用对象反思的必然应答,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德育意蕴的要求;弘扬主旋律、突出德性修养和人文关怀、加强文化活动建设质量等是坚持"以人为本"去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是整体性、系统性工程。构建和强化高校德育工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观念,着力在“两课”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校园文化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而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却逐渐弱化,因此,如何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更全面的人才便成了当今教育发展的重大难题。各高校必须创造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应该成为小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项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应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形成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立体式多维度的德育工作体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德育途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品质,锻造学生意志。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同一的目的性,内容有重叠,形式可互通。  相似文献   

16.
“鲁师”是现在西北一个唯一的训练师资的学校。自今年春季迁至关中后,在各方面的工作,是更加正规化。现在不妨将“鲁师”的学生生活介绍在此地: 一、学生的一般生活“鲁师”的训导目标,是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与学习中,具有一种严肃而活泼的艰苦革命精神。训导方法,则本着集体主义的精神,采用自觉的与自动的自我教育方式。因此,“鲁师”的学生生活就具有这样两个特点:一、集体活动的艰苦生活;二、活泼而严肃的自我批评。 (一)集体活动的艰苦生活:“鲁师”反对只顾个人的学习而不参加课外集体活动的倾向。许多同学皆在学生俱乐部里担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一个意义含混,范围模糊,可包含大、中、小学,以及各种不同类型学校“校园文化”在内的概念。本文所谈,只想限于高等院校这个具体范围,就其“校园文化”的功能作一点初识浅谈。 若就高等院校范围而言,其“校园文化”功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不同角度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技工学校人才培养德技结合,其学校教育不但注重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也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匠人文化精髓的引领下,学校促进技工院校德育与学生匠人精神培养的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出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向学生全面传递了爱岗献身、精益求精、专心、创新等的匠人文化精髓,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人生态度。本文基于工匠精神引领视角,进行技工院校德育方法的探讨,主要涉及工匠精神与德育的融合、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以及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以促进技工院校德育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实现德育与工匠精神培养效果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对青少年来讲,课堂是教他们学习的主要阵地,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呢?这就应该把创新精神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加以培养。一、激发学习动机,让创新意识萌芽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思维能力的强大动力。而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来自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德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到来 ,对人们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校传统的德育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 ,网络德育成为学校德育的新课题。树立“网络德育”理念 ,建构“网络德育模式” ,是学校德育创新的需要 ,也是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建构网络德育体系 ,应从内、外部两大因素入手 ,进行有针对性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