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很有启发。一个老员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的智商都不高,老员外很发愁,怕自已的家产败在儿子的手中。老员外决定给三个儿子找一个家庭教师,让教师教三个儿子学文化。老员外找到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老秀才,聘请他来做家庭教师。老秀才说,你请我做你儿子的家庭教师可以,但不能破了我的规矩。老员外说你有什么规矩?老秀才说我得考考你的三个儿子,他们通过我的考试我才能收他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誉为渔王的老人,很希望三个儿子也能继承他的衣钵,所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给他们一些渔技,凡是捕鱼能用到的所有技巧,老人都尽心传授,就怕三个儿子有什么不明白的。等儿子长大后,他们的渔技却是十分平庸,他的精湛技艺后继无人了,结果让老人非常苦恼。同样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樵夫,有两个儿子。儿子长大后,他要他们独自去森林砍柴,临走时告  相似文献   

3.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  相似文献   

4.
宋国有个富人,名叫李小二,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老人张大三也这样说。晚上李小二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珠宝。李小二觉得他儿子非常聪明,料事如神,而怀疑是邻居老人张大三偷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比如极限思想就是人们认识无限运动变化的伟大结晶 ,是联系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条重要的纽带 .这种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扩大了人们的思维空间 ,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结论和经典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了 41头羊的遗产给他的 3个儿子 ,遗嘱中要求将遗产的二分之一分给老大 ,三分之一分给老二 ,七分之一分给老三 .然而 ,面对这 41头羊的遗产及遗嘱 ,三兄弟却犯难了 :总不能将活羊宰杀后进行分割 .正在三兄弟一愁莫展的时候 ,一位过路的老人给他们出了个主意 :将自己的 1头羊“送”给三兄弟…  相似文献   

6.
分羊     
从前有个农民,他有17只羊。临终前,他要把羊分给三个儿子。他说:“长子得12,次子得13,三子得19,不许把羊杀死分。”三个儿子分配不开了,便去请教阿凡提。聪明的阿凡提牵着一只羊,来到农民家,羊就变成18只了。于是长子分12,得9只;次子分13,得6只,三子分19,得2只。三个人一共分去17只,剩下的一只羊阿凡提又牵回去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它不仅在民间流传,在今天数学天地里也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在解这类题时,常采用“借一还一法”。其实,像这类题不运用“借一还一法”也能解出答案。首先将这几个分数相加通分,若分子之和等于老人临终前要…  相似文献   

7.
儿子     
三个妇人在打井水.一个老人坐在石头上休息. 一个妇人对另一个说道: "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 "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茑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好听的歌喉."另一个妇女说.  相似文献   

8.
王俊 《湖南教育》2003,(12):51-52
案例在教“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问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六个儿子。一天,他把六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孩子们,我已经老了,你们也都长大了。我没有多少家产留给你们,只有园子里还有几亩地,就分给你们吧。”说着,老人拿出六根绳子,对儿子们说:“我这里有六根一样长的绳子,你们每人拿一根绳子到园子里去圈地,谁圈到多大一块地,这块地就属于谁的,剩下的就留给我糊口吧。”儿子们一听,高兴极了,赶忙拿着绳子往园子跑。结果,他们依次圈出了这样的地:35米25米30米30米50米40米30米35米50米15米120米25米25米…  相似文献   

9.
在边陲古城喀什噶尔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巴依(维吾尔语:意为地主)玉素甫江要把自己的一块正方形的土地划分成三块,其中两块地分给两个儿子,自己留下一块.但为了避免儿子间的纷争,当然分给儿子的两块地必须一样大.可两个儿子因要求不同,一个儿子要一块正方形的土地,而另一个偏偏要一块长方形的地块.这下可愁坏了老巴依,于是他贴出告示,说谁若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他便赏他一些钱物.恰巧此事被阿凡提知道了,他思考了一阵子后便将此问题顺利地解决了.图1如图1,点E是正方形ABCD中BC边上的中点,连结EA,在EA上截取EG=EB,再在AB上…  相似文献   

10.
从小到大,我听过的故事成千上万,使我最难忘的故事只有一个——《成文和成才二兄弟》,这个故事是我上小学时,我姐姐给我讲的,使我至今难忘。很久以前,有一个家产万贯的土财主,其妻几年未生一子,突然有一年,他的妻子怀胎十月,生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土财主万分高兴,因为,以前膝下无子,万贯家财无人可继承,因此,他特别找来镇上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为儿子取个好名字,希望名字能给两个儿子带来好运气。于是老先生便给他的大儿子取名成才,小儿子取名成文。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3,(27)
全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卢优卫 《现代语文》2004,(7):36-36,35
眼2003年高考作文演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芽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芽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眼注意演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  相似文献   

13.
刘侠 《家长》2014,(12):38-38
正日月流逝时光荏苒,转眼间儿子果果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和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一样,儿子身上有许多优点,他聪明,热情,有礼貌,热爱学习。也有些许缺点,不好好吃饭,每顿饭我都和他着急。但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这是我从小注意培养的结果。小时候儿子喜欢听我讲故事,我就有意把一个故事反复讲,直到他都听腻了,嚷嚷着要听个新故事,我说:"要听新故事可以,但你得先把  相似文献   

14.
全国统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 ,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 :“不修好 ,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 ,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 ,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 ;但是 ,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很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一直引起我的深深思索。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临终前对好吃懒做的独生儿子很不放心,说:“如果你能凭自己的劳动挣来钱,我就把我遗产全部留给你。”儿子是一个懒汉,从来不干活,于是向母亲要了点钱,骗父亲说是自己挣来的。老人说:“这钱不是你挣的。”说着随手把它丢进火炉。  相似文献   

16.
风车转呀转     
星期天带儿子上街玩,路边小摊上卖的风车吸引了他的视线。其实那种风车构造很简单:一根竹棍,竹棍顶端横着一根细铁丝.以铁丝为轴两端各有一个纸风轮。令儿子感到惊奇和不解的是:两个风轮虽平行放置,却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当儿子问我为什么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佯装不知地说:“我也不太清楚,我们还是买个风车看看吧。”风车一拿到手,儿子便急不可待地开始研究:嗯,两个风轮大小一样,中轴一样,都有八个风叶……看来看去也看不出所以然来。儿子丧气地说:“什么鬼玩意儿,不看了。”见他要放弃,我赶紧提醒他:看看两个风轮的风叶有什么不同。哇,这回发现了,原来两个风轮的风叶是向不同  相似文献   

17.
张君是一民营企业的老总,有上千万的家产,但对儿子却相当吝啬.儿子上大学时,一到暑假他就让儿子回乡下干活.还对儿子说:"不脱一层皮就别回来."对此,我十分不解. 张君听了,给我拿出一张表格,他对高中160个同学的概况作了统计.张君说:"你看看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的六七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还有一个同样有意思的故事——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他的妹妹莎莉,他无意中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母亲不在家,那些瓶子对他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小男孩忍不住打开瓶子,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一、分遗产一位父亲临死前,让他的几个儿子依次按如下方法分配他的遗产.第一个儿子分100元和剩下的遗产的1/10·第二个分200元和剩下的遗产的1/10,第三个分300元和剩下的遗产的1/10…….依次类推,最后发现这种分法好极了.因为遗产正好分完,而每个儿子又分得一样多。问这位父亲共有几个儿子,每个儿子分得多少遗产?  相似文献   

20.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