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一鸣 《广东教育》2014,(11):13-14
从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题设题情况来看,文意理解题其实涵盖了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考查。高考文言文中都有一两道"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编题老师往往在"错误项"中设有陷阱,"引诱"读者上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我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王莉 《考试周刊》2012,(15):7-7
现代文阅读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值,也是高中阶段与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大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现代文的要求进行推断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指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文中"是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含义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意的词义理解,二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理解。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临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卞娟 《考试周刊》2012,(53):12-12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考点要求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七个方面的要求,也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在考试中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文言文,务求做到字字落实,但由于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即便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读懂全文,做题时只能靠猜测。  相似文献   

5.
高凤元 《新高考》2005,(7):22-23
【考点释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这一考点分开来说,“概括”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一个考生能否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并给予正确评价,是衡量其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6.
桑进林 《高中生》2008,(2):14-15
考点讲解"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考查点。同时,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文艺批评、接受美学和阅读学的原理,举例说明了阅读"文学好书"的一般人文价值和特殊心理疗愈效用;认为文学阅读推广,尤其是深入阅读"文学好书",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家庭"文教氛围"乃至一个社会"终身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教养"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关系到一个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
孙玉胶 《辅导员》2010,(12):52-52
近年来的语文试题中,理解文中关键语句这类题型占据了很大比例,以此来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阅读、辨识、概括、解说、品析、表达等综合能力,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已经成为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唐海波 《广东教育》2008,(12):42-43
【考点透析】文言文阅读中的“言”是基础,应该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概括”要求考生在整体阅读后,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判断、提炼和综合,分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哪些信息是论点与论据,哪些是人物的主要性格与品质,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原因与结果,这个过程主要是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必考内容、典型题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调整,文言文是变化幅度较大的: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了"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而且文言文阅读部分以2013年上海市高考文言文试题《史弼传》为典型题(全是主观题——解释实词,翻译,断句,理解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很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能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高考全国卷第I卷的现代文阅读,与第II卷现代文的阅读相比较,有人称之为"小阅读",也有人称之为"社科文阅读"。从近几年高考卷上看,此题不仅位置稳定,且文章选材题型设置也很稳定。这个小阅读设置了三个选择题共九分。第一小题旨在落实"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考试模式比较统一、规范,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但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章一般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涉及领域广泛,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给考生阅读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找准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技巧,在解决这种题目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准  相似文献   

14.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各地中考试卷来看,说明文阅读测试的考点有: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整体理解说明的内容,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内容设计表格;从结构上分析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悟、发现或创造、发明。  相似文献   

15.
张明 《考试周刊》2010,(57):32-33
阅读习惯和阅读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与素养;对国家而言,"读书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甘其勋)钱定平教授在《阅读仍是第一夫人》(《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4月6日)一文中指出:"网络与信息越发达的国家读书的人越多,2006年人均读书有统计,法国人11本,日本人17本,美国21本,  相似文献   

16.
王礼平 《辅导员》2010,(10):J0016-J0018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文章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写下来的。古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o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为"句读"。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是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但考生普遍反映断句题分数难拿,甚至看到断句题茫然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7.
在文言文板块,“分析综合”是必考的一个点。所谓“分析综合”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对于文言文,高考定位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上。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18.
陈玉梅 《广西教育》2011,(19):26-27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阅读教学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强调"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形成数学结构。而形成数学结构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有意识的而且是精心设计的"语言"。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下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手脑并用地进行阅读,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20.
阅读理解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就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