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健康热线节目的主持风格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敏 《声屏世界》2006,(11):42-43
以导医为宗旨的广播健康热线节目,不仅要保证收听质量高,又面临着收听群较窄的现实,实际上也将健康节目主持人推到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主持人能不能掌握足够的健康医疗知识?能不能为正在求医问药的患者明确地指引方向?即使主持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其语言会不会艰涩难懂?主持人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或许,这也是专业化节目中主持人安身立命的困境。如何主持好健康节目,使之真正服务于广大听众乃至广大患者?下面就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直通车》节目为例,谈谈广播热线类健康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及主持风格技巧。专业知识与角色综合毫无疑问,专…  相似文献   

2.
老年节目如同其它节目一样,应该是千姿百态的,应该是色彩缤纷的。不同形式的老年节目,应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同一种类的老年节目,也应该“花开树上,各表一枝”。这就好比报刊中的老年版面,不同于广播影视中的老年节目,各有各的阵地,各有各的形式,乃至各有各的内容,而老年人这一群体也各有各的取舍与需求。  相似文献   

3.
从听众来信谈老年节目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桑偷情》一老年节目,自1999年元月1日以独立的专题节目形式推出以来,受到广大老年听众的欢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听众的来信。在这里,我从听众来信的角度讨论一下听众的收听心理以及给节目制作的启示。一、听众来信反映其自身的需求,要求安排播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新闻、医药、养生保健节目以及其它的知识类节目;希望多介绍一些老年人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生活情趣的内容及国外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
夏天 《记者摇篮》2009,(7):87-87
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老年专题节目《枫叶正红》开播以来,遵循“展现晚年风采,解除心中烦忧,增添生活乐趣,引导健康长寿”的节目宗旨,到今天节目已趋于成熟,形成广泛的收听群体。总结节目之所以吸引老年人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节目中贯穿了浓厚的“尊重、理解、关爱”的人文关怀理念。  相似文献   

5.
广播依旧是大音频时代的收听主力。这也意味着老年节目非常有可能通过"广播+"的渠道,成长为智媒时代的下一个"锦鲤"。作者从借助新技术平台、强化服务功能、扩展节目发展渠道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三个层面,初步探索出了提升节目参与度、增强节目实用性、催生节目产业功能,从而扩大影响力、提高传播力,让老年节目成为老龄化社会传媒劲旅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陈钟 《新闻前哨》2002,(4):32-33
所谓变广播为窄播,就是在过去广播综合台的基础上,把经济、文艺、交通、医疗、教育、体育等专题节目分离出来,建立专业频道,然后再进行精心打造,使五花八门内容综合性很强的电台节目,逐步改变为内容上各有侧重,形式上生动活泼的节目。这样,广播受众也自然分成了一个个各有侧重的收听群体,收听各专业频道的各类节目。  相似文献   

7.
“相约星期六“停播,《今晚我们相识》停播,《今夜情缘》也已“不再播了”。一度潮水般汹涌而来的电视婚恋速配节目,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又潮水般地纷纷改弦易辙。这种结果耐人寻味,也是节目创办者始料未及的。这些电视速配节目缘何短命?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既有节目内容的贫乏,也有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既是竞争的必然,也是节目选择多元化的结果。下面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8.
余虹 《视听界》2001,(2):52-52,51
到目前为止,中国有13000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从现在起到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老年人口也将达到高峰,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各种媒体都竞相开办老年节目,设置老年专栏,2000年,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以老年听众为主要收听对象的《晚晴茶座》节目也应运而生,并且凸现出广播优势。  相似文献   

9.
办好老年广播可以根据当地老年人群的特£和不同层次老年受众的收听习惯,编辑个性化、专业化、本土化的节目,以便贴近实际、贴近老年人的收听需求,更好地为老年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0.
2000年5月,福建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改版时,将每天早晨6:00-6:30的综合服务性节目《阳光序曲》改版为中老年服务性节目。据省统计局调查,该节目收听率名列全台节目第四位。我对老年节目的编排艺术进行过一些思考,概括地说就是:老年节目应该按照老年朋友的收听特点、心理特点安排时间,选择内容。如老人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如果能根据老年听众的心理需求精心编排节目,一定能让他们每天早晨锁定你的节目。老年朋友离开工作岗位后,仍然关心时事新闻,对如何度过晚年,如何养老,晚年婚恋等等,也都很关心。我们必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荷21世纪的到来,我国已经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许多广播媒体都开设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专题节目。那么,在老年节目日益增多,老年人收听广播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如何使老年节目“与众不同”呢?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电视媒体已成为老年人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来源,有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透过曾为全国老年节目王牌的《夕阳红》,几度停播、调整频道、收视情况不理想等,当下该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喜爱的电视内容呢?本论文选择深圳这座年轻城市进行分析,全方位剖析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以下简称深圳广电集团)在为本地老年人提供电视内容的成功经验,提出不能为办老年节目而办老年节目,而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多类型地为老年受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内容,营造全社会多方面关爱老年人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各种节目形式、栏目的出现,基层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在节目中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人们在收听、收看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把播音员的声音作为对节目喜好的标准。这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也反映了一个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当地广播电视行业的认知度、认同度。  相似文献   

14.
柳芳 《新闻前哨》2007,(2):88-90
网络广播应该包含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两个从属概念。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别。狭义的网络广播就是通过网络进行广播,这是一种流媒体技术,通过在因特网站点建立广播服务器,运行节日播送软件,将节目内容广播出去,访问运用计算机接收软件,访问节目运行站点,收听、收看、阅读广播信息。目前,网络广播收听的两种主要形式是直播和点播。本从狭义的网络广播说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宋祖荫 《视听界》2009,(4):112-113
目前,在一些地区,县级广播对农节目被挤压,时间缩短,内容压缩,播出时间退出黄金时段,不利于农民的习惯收听;节目题材滞后,内容单一,脱离实际,针对性、指导性、可听性不强,农民失去收听兴趣;节目主持人大多城里长大,远离农村,缺乏应有的感情与知识,主持的节目比较生硬,缺少亲近感和亲和力。县级台对农节目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电台,我们的办台规模,服务区域和收听对象都有别于中央台和省级台,其新闻节目既不能照抄照搬中央台和省台模式,又不能脱离所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因此,城市电台新闻节目如何办出城市生活的特点,找准节目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卢鹏 《河北广播》2009,(5):86-88
从今年四月份开始,《阳光热线》节目又有了新发展,新跨越!那就是:每个月都有一次节目,由省领导作客直播间,与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收听这加长而又火爆的节目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高兴、激动、感慨一起涌上心头:阳光,今天更灿烂!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档省级媒体的全英文节目,从外宣的角度看,既要体现本地的特色,又要满足外国听众的收听需求。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主办的《中国安徽之声》英文版为例,从如何使节目内容多样化和丰富节目的播出形式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满足外国听众的收听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赵云龙 《声屏世界》2003,(11):23-23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亚洲老年人口的50%。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大约以年平均4.7%的速度增长,现已达1300万,到本世纪中叶将超过1亿。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我国民政部副部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宝库在全国老龄宣传会议上,充分肯定了近年来老年节目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中央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开办了老年节目或老年栏目,每天收听收看老年节目的人数超过两亿。”办好老年节目,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听众的期盼…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环境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用方言主持节目,大家对此现象褒贬不一。"方言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趋势,也有其优势,但这也并不代表所有的方言节目都是成功的,更不能说明方言节目可以取代普通话类的节目。本文从方言节目的形成背景、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方言的意义分析,探讨方言节目的现状,并由此分析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探讨方言节目如何趋利避害,并且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定位与完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方法,将主持人与节目内容结合,更侧重于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角色定位、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