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本文作者虽是个地道的美国人,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本期栏目她带我们来到了位于富春江畔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地处浙江省富阳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将古代造纸术、印刷术融为一体.再现了中国古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风貌,展示了造纸和印刷生产的传统工艺流程。作者在参观过程中还亲身体验了造纸印刷的流程.兴味盎然。下面.就让作者带我们一探中国古代造纸印刷的究竟吧!  相似文献   

2.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①造纸术:西汉时,中国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为“蔡侯纸”。(岳麓版)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欧洲中世纪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加工造成廉价的纸,在汉和帝元年(105年)呈献给皇帝,皇帝封其为侯,故名“蔡侯纸”。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继承,都有了革命性进步。人民版)②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北宋时,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至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  相似文献   

3.
活动要求: 1.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幼儿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知道纸的特性及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纸。3.通过设计、布置教室,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加深对纸的认识。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纸制品,布置在教室里。2.带幼儿参观造纸厂,看看现代造纸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4.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根据近年考古工作的发现,早在西汉时代,就有较原始的纸张供人们使用了,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一世纪初期,蔡伦在前人造纸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较完善的造纸术,生产出适宜于书写的纸张.从此,人类有了比原来的简牍(木片、竹片)、缣帛(丝织品)容易书写、便于保存和携带,而且工本低廉的书写记事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纸张的用途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5.
徐元邦在1999年7月28日《人民政协报》撰文指出,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用植物纤维造纸,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按文献记载和传统的说法,东汉宦官蔡伦是植物纤维造纸术的发明者。这种传统说法被沿用了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到今天,纸一直是最主要的阅读载体。纸质媒体有很多优点:一是反射式,视觉感舒适;二是亮度高;三是反差大,分辨率高,看  相似文献   

7.
正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最早是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的,指的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分别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这四项发明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让中国走在了当时世界科技的前沿。时光流转,就在不久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发起一项调  相似文献   

8.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的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利用树皮、碎布、麻头、旧渔网等原料,并通过先进技术,制出优质的纸张。这种造纸术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后又传遍了五大洲。造纸术的发明与推广,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1957年5月,在西安市郊灞桥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米黄色的古纸,被称为灞桥纸。据考证,它是用大麻纤维和少量的苎麻制造的。灞桥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植物纤维纸。造纸术@玉川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影响巨大,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2)韩信:堂堂七尺男儿,为图大计忍受胯下之辱;知恩图报,回馈漂母赏赐千金,传为佳话。(3)张骞:大胆开拓,打通"丝绸之路"南北道路;勇于探险,成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在人们一般用木材、植物秸杆造纸,这对保护自然环境不利。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能大量节约天然材料。其实,这种纸我们自己也能制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灿烂辉煌时期,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英国的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JOSePnNeedhP)博士提出过一个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的科学成就,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怎样看待“李约瑟难题”的成因?中国的科学技术怎样重振雄风?一、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要解决李约瑟难题,必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极其矛盾所在。虽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出现在近代,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王渝生教授提出,“新四大发明”应该和“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平起平坐。中医中药:古代,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医药学;而现在,民族性、区域性的医药大都被西医“消融”,只有中医中药仍以完整的医疗体系独立存在于西医体系之外。中医中药不仅服务中华民族几千年,还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学专家的青睐。赤道坐标系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赤道坐标系统的国家,以赤道二十八宿为准,研究日、月、星、辰的运动,而古代西方则采用黄道坐标系统,提出黄道十二宫…  相似文献   

13.
引述历史文献、手工艺调查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中国造纸术为研究对象,初步考察了造纸术发生、发展、衰落到转型的四个阶段。认为在中国造纸术的发生期,社会需求和丝絮加工技术的转移对造纸术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进入造纸术的发展期,受封建社会结构的影响,造纸术呈现连续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技艺体系特征;受地理环境影响,造纸术呈现地域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等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到现代社会,造纸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手工等形式进入社会生活实现转型。当大量的传统科学技术消亡时,造纸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锦华 《新高考》2007,(11):31-33,36
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文学艺术1.全面认识古代的四大发明内容: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火药、火器的发明与传播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开辟海外市场提供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五、中国古代的图书有哪些类型? 古代的图书,通常称为古籍。根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规定,以辛亥革命(1911年)为断限,凡辛亥革命以前记录古代文献之书籍,通称为古籍。前面提到古代文献有简牍、帛书等,也属于古籍的范围,但通常说的古籍,主要指以纸张作为载体的图书文献。现在保存下来的中国古籍大约有十多万种。 造纸术发明以后,纸写本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早已妇孺皆知远播海外,假如有人告诉你,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竟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你会怎么想?  相似文献   

17.
杨润平先生《中华造纸两千年》一书,作为华夏青年文化丛书之一种,1997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一本物质文化史专著,该书颇有独到之处.一、引经据典,考索造纸术的发明源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于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但据考古学家新发现的新疆罗布泊古纸残片推测,则始于西汉时期.这一发现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于是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被吵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散布“造纸术不是中国发明”的论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作者认真考索了造纸术发明的源头.首先,以《说文解字》中关于“纸”字的演化过程为其正身,肯定纸在汉代既已出现.认为东汉人许慎是虔诚的经学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他著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公认的最  相似文献   

18.
博览篇     
中国古代封建主义社会的文明,不仅有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贡献于世界,对近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还产生了五大理论,至今仍有价值。这五大理论成就是:(1)管子——朱载堉的乐律理论。管子提出“三分损益律”建立了有系统的乐律理论。他在世界上最先提出“十二平均律”建立了完备的乐律理论。(2)老子——驺衍的系统自然哲学。老子的《道德经》,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和系统的自然哲学思想。驺衍提出“五行说”,堪称世界上最早而完善的系统论的原型。(3)落下闳——祖冲之的数理天文。落下闳造浑仪、观天象,“运算转历”,建立《太初历》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Gunpowder 火药Paper making 造纸术Compass 指南针Printing 印刷术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帝国与民族融合》的科技发展史。在繁花似锦的中国文明史中,科学技术的成就则以其特有的光芒,熠熠尘辉,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