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陈根远  张渝  乔志强  王坚  刘晓丹 《收藏》2012,(21):28-29
<正>岭南画派是继海上画派之后崛起于广东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这一画派是在国力式微、国门渐开的二十世纪初,在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在其『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鲜明艺术大旗下,岭南诸子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面貌。  相似文献   

2.
刘藏之 《垂钓》2010,(8):83-83
杨善深,字柳斋,1913年生于广东赤溪县象岭村,自幼酷爱绘画。1933年,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结识,正式走上艺术创作道路。岭南画派崛起于清朝中叶,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最成体系、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作为该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均曾留学日本,受到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主张创新,反对中国画的仿古倾向,提倡写生、师法自然,并多以岭南风物为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3.
杨天颐——岭南画派的后起之秀。他出身于书画世家,父亲杨善深是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对岭南画派的艺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杨天颐自幼爱好绘画,12岁起就跟随父亲习画。遵循父亲的教导,他非常尊重民族绘画传统,非常重视写生,也非常注意艺术创新。杨善深是继"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之后的"岭南四家"量要代表人物之一。杨天颐继承了岭南画派融汇中西的精神,不但长于花鸟走兽,且在山水人物方面别开风貌,画路宽广。从小跟随父亲学画的杨天颐因不断追求自己艺术天地的美感境界,逐渐突破了岭南嫡系的藩篱。这个一出道就带着父亲光环的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到底是怎样传承岭南画派的?为了能更深入真实地了解杨天颐,本刊记者近距离对他做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4.
徐志明 《收藏》2012,(11):44-45
在岭南画派阵容中,主要创始人高剑父麾下最出名的第二代画家中的中坚人物是黄少强、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司徒奇,其中方人定是人物画家, 他在“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实践中,是“折衷中西”最果敢的猛士。  相似文献   

5.
王坚 《收藏》2012,(21):44-51
在岭南画派阵容中,主要创始人高剑父麾下最出名的第二代画家中的中坚人物是黄少强、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司徒奇,其中方人定是人物画家,他在"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实践中,是"折衷中西"最果敢的猛士。  相似文献   

6.
牟建平 《收藏》2012,(24):128-129
在近当代中国画市场上,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浙江画派、金陵画派、长安画派被誉为"六大画派",但若论影响最大、成就最高、行情最热的,自然非京津画派莫属。京津画派主要是泛指自上世纪初以来生活、创作、工作和游历在北京、天津一带,在中国画技法上主张"继承传统、融古出新"的一大批画家。这些画家人数众多,其中较出名者有徐悲鸿、齐白石、溥儒、金城、陈师曾、叶恭绰、陈半丁、萧谦中、王  相似文献   

7.
陈文彦 《收藏》2014,(6):102-109
广彩瓷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以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著称。而清末民初时,由于岭南画派画家参与广彩的生产,促使岭南绘画风格的瓷画逐渐兴起。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及留存实物,从瓷器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分析岭南画派对广彩瓷所产生的影响,凸显清末民初受岭南绘画影响的广彩瓷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刘晓丹  张达莉 《收藏》2011,(10):50-5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形成了三大画派,分别为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新金陵画派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艺术价值不容忽视。以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傅抱石为首及四员主将的国画作品近年来极受市场的青睐。成为最具投资潜力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林晖 《收藏》2007,(2):70-73
岭南画派是20世纪初至40年代崛起于中国画坛而活跃于广州地区的一个重要绘画流派,时与海上画派、京津画派三足鼎立,共同主宰近现代中国画坛。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上,岭南画派第一、二代中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等名家作品的价格正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渝 《收藏》2012,(21):30-37
究竟是树大招风,还是根基不实?围绕着"岭南画派",可谓众说不一。褒之者言其开时代之风;贬之者称其根本不深。然而,无论如何,"岭南画派"不仅存活于中国现代绘画史,而且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棵树。刘勰说: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我不知道一篇短短的文字是否能振开"岭南画派"这棵大树的叶子进而寻到它的根,我只知道以往的我们只是更多地关注枝干、树叶,却忽视了它的根系,以至于有了关于"岭南画派"的争论以及褒贬不一的现实。基于此,我还是从根、枝、叶开始,重新解读一下岭南这棵"树"。  相似文献   

11.
周安庆 《收藏界》2014,(6):103-108
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现代“岭南画派”翘然崛起,融贯中西的写实画风给20世纪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新气象,并且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力。因寓居华夏“四大文化古城”之南京,我对长眠于此的高奇峰(1889—1933年)一直怀有仰慕之情,现就其丹青艺术及作品交易状况作一基本评述,以飨广大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12.
二、笔墨当随时代舞在上世纪雄踞中国画坛的“岭南四杰”——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秉承“二高一陈”的绘画精神,不是死守门庭,而是大胆兼容并蓄,其画风有别于老师并超越了老师,相互间持有独立自存的风格,各领风骚,把岭南画派关注现实、强调生活的艺术特点及艺术成就推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张则鸣 《收藏》2016,(10):26-33
中国画坛有人认为:“海上画派,任钿年之后能达到‘无美不收’的艺术表现力,鲜有其人,如果说仅瑜翁一人也不过分。”毋庸讳言,此语是评者对画家的溢美之词。然海派画家孔小瑜的确是一位传统功力极深的绘画多面手,不仅擅长花鸟、走兽,也精于山水人物,出古入今,把明清以来的博古画演绎到生动自然、前无古人的境地。因此,誉称他为“任伯年后海上画派的又一位重要的代表性画家”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丹 《收藏》2012,(21):52-57
地域局限,市场长期低迷不振岭南画派与京津、海上、金陵、长安、浙江画派并称中国近现代书画六大画派,但它们的市场份额相差悬殊。于2011年11月发布的由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主笔的《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分析研究报告》指出:虽然近两年六大画派的市场份额大幅  相似文献   

15.
景明 《收藏界》2011,(4):143-145
画画如做人,看画就知道一个画家现在是处于怎样的状态。 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举行的"岭南风范·杨天颐水墨作品展"上再见杨天颐君新作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位岭南画派少帅的绘画风格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大气、厚重,笔墨技法的创新更加老到和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6.
沙伟 《收藏界》2015,(3):72-82
1930年,一位年仅25岁的青年凭借画作《白孔雀图》,一举夺得了比利时"万国博览会"金牌奖。他,就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中,与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并称为"岭南画派四大家"之一的赵少昂(1905-1998年)。他画艺师承高奇峰,兼取诸家之长,主张"融会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宗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日本和西洋画技的精华,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故深得"岭南画派"的精髓。其擅长  相似文献   

17.
梓荃 《收藏界》2013,(2):70-75
前一阵子,有人跟笔者论及岭南画派时,突然向笔者提了一个问题:你说岭南画派的鼻祖是谁?这下把笔者给问住了。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有说是“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的,有说居巢、居廉的,也有说是高剑父的,还有一种说法,笔者比较认同,就是明代画家“林良”。关于林良,笔者查考了一下,发现现存的文字记载非常少,但却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8.
单海兰 《收藏》2008,(11):162-163
陕西秦宝斋拍卖有限公司2008年秋季书画拍卖盛会定于11月15日在西安长安城堡大酒店举行。此次拍卖的拍品仍一如既往以丰富多彩的长安画派的作品为突出亮点,从赵望云、何海霞、石鲁、方济众等为代表的早期画家,到刘文西、陈忠志、崔振宽、王有政、李世南、罗平安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画家,都有作品参加这次秋拍,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可谓是长安画派代表画家的精品荟萃。除此之外,拍卖中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也较为丰富,几乎囊括了其艺术生涯的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朱浩云 《收藏》2007,(9):170-173
历史上陕西曾涌现出不少杰出画家。1961年开始,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康师尧等人先后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举办展览,作品突出地表现西北风情,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粗犷、豪放的艺术感染力,在美术界引起轰动,“长安画派”遂逐渐形成。长安画派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为核心,其中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被称为“长安画派三杰”。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收藏》2020,(2)
正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2月23日北京画院作为北京画院2019年"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选择岭南画派代表画家黎雄才为研究对象,以"重师造化"为题,分成"万里只车随屐筇——对景写生""气倾百代凿洪濛——变革新风""河山脚底蓝本供——创变粉本"三大板块,共展出了黎雄才的百余件画作。展览策划围绕黎雄才20世纪40年代起的写生线索展开,将其置诸于整个20世纪中国画发展情境之中,试图回归黎雄才"寻源之路"的创作轨迹与艺术实践,进而探寻"黎家山水"的传承支撑乃至岭南画派艺术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