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之间相互交织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其中不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也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建筑是最能体现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性的事物,所以选择以建筑作为分析对象,从美术形态学的角度对古典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揭示出蕴藏于不同形式中的具有传承性的历史文化与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设计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它对现代主义的突破首先是在建筑领域,大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同时也是有影响的建筑师。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本文试从经济及文化方面来尝试探讨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认识到艺术形式与一定社会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的联系,而不存在某种艺术绝对的优劣,从而分析出它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批判现代主义强调绝对理性、规范性、确定性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提倡超越理性,主张世界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在历史、文化、自然、教育、美术、建筑等多个领域对现代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和解构,从而构建了后现代主义哲学范式。其中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逐步发展、至今仍在发展之中的主流性文艺思潮,主要在建筑、文学、绘画、音乐、电影诸艺术领域流行。它不仅象字面表示的那佯——出现于现代主义之“后”,它更是在当代西方社会的文化氛围和逻辑中发展,从哲学基础到美学原则都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进行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成人教育应该走一条"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道路.笔者仅就成人教育知识观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知识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进行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成人教育应该走一条“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道路。笔者仅就成人教育知识观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知识观。  相似文献   

7.
究竟现代主义艺术是如何转向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呢?首先是在两个总体性概念下的转换:即由历时性转向共时性,或称之为历史意识和深度解释的存在转向历史意识和深度解释的消失;其次是艺术家讲求个性风格与自我的中心转向仿像的机械复制与观念的“去中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主义艺术之“焦虑”向后现代主义艺术之“耗尽”的新病态的转换;最后是追求自律的审美观念转向商品化倾向的消费观念。艺术以至文化中的这些逻辑转换关系,为我们确定了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这两个不同文化分期的艺术内容。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潮流下的建筑室内设计刘勇勤世界建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主义建筑已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潮流,直到6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几乎垄断了建筑艺术。但在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创作中非现代主义化倾向日益明显,并且开始出现一个潮流接一个潮流,其中喧嚣...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其与现代主义应为一种辩证关系.从后现代主义中可以为职业教育找到如去中心、边界松散、个人知识与默会知识的立身之据;同时后现代主义也向职业教育提出不确定性、异质性与多元化、回归自然与人文、非线性发展的挑战.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职业教育呈现出多元的课程目标、兼顾通用能力和自然人文修养的课程内容、融合统整的课程组织、情境式的技能教学方式、个人化的评价机制、开放性与终身性的职教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审美的变化来探究形式与风格的变迁过程,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为简约、现代和强调技术的建筑表征提供了前提,通过对姜堰驾校行政办公楼的方案创作过程的整理重新诠释了简约、现代、技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