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分值:30分名师指要一、考查概况本专题所涉及的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等考点是近年来考查的高频考点。分值在试题结构中保持稳定,为30分左右。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选择题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且较多与漫画、名言等结合,  相似文献   

2.
名师指要 本专题所涉及的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选择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如2013年辽宁卷第12题、海南卷第4题。  相似文献   

3.
连贯衔接题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考点,是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从考点上讲,这种题型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段落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形式上看,连贯衔接题题目形式多数情况下以主观题语句补写的形式出现.从分值上看,语句补写一般为三句,分值是6分,较为固定.从要求上看,连...  相似文献   

4.
余兴宏 《中学文科》2009,(12):44-44
一、考点说明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本考点是考试大纲在教材主干知识点外补充的一个知识点,但它与教材很多知识点相衔接,因此这个知识点成为高考常考考点之一,是我们备考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考试中主要考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考题题型主观题与非主观题均有可能,但大多会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入题。  相似文献   

5.
一、考情分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特点和命题趋势来看,本专题在高考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尤其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较多。试题的特点主要以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及现实经济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涉及的考点有: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扩大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观,三农问题等。从形式上看,高考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从内容看,既有模块内综合,也有模块间甚至是学科间的综合。依据考试说明,联系当前重大时政热点,2013年高考备考复习要注意:①运用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6.
解不等式是高考重要的考点,要注重基本解法,注重不同类型的典型方法,试题可以和许多章节相结合,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工具性内容.重点难点本部分内容由解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含参不等式组成.客观题主要考查以上不等式的基本解法,或已知二次函数零点的分布来考查参数的取值范围;主观题常把对不等式的考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比如考查导数及其应用为主的试题中,解不等式在判断函数单调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点分析】数列是高考数学中基础与核心内容 ,既有中、低档的客观题 ,又有中、高档的主观题 ,且多为压轴题 ,既考查数列基础知识 ,又可与函数、不等式、极限、数学归纳法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应用及探索创新能力 .分值约占全卷的 1 2 % .【考点聚焦】1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般以中、低档的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 .2 .递推数列及其应用 ,多为中、高档的主观题 ,对能力要求较高 .3 .数列的综合应用 .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几知识综合 ,组成难度较大的推理题 ,多为压轴题 .4.适当关注数列知识的研究性问题 ,如分期付款问题等 .…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育》2013,(9):27-33
高考命题特点(2011—2013年):①从考点分布看,题目更多集中在气候成因分析(34题)和气候特征描述(20题)上。②从信息呈现看,多以区域图、气候资料统计图表作为信息载体。③从题目设问看,同题目多考点揉合设问。如气候类型判定和分布同呈,全球变暖和影响共现,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自然带等渗透。④从能力要求看,侧重于考查图表信息读取能力,调动运用气候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说明实地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影响等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200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主要命题依据,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出注重基础、突出语境,关注学生、贴近生活,巧妙设题、注重推理,立足教材、活用教材等特点。但试题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比例偏低,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3年考点回看 从整体上看2009—2011年辽宁理综合物理部分,选择题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实验题体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计算题注重情境创设,突出过程分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选考题要求不高,相对较易,3—5部分注重考查考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3—4部分入手容易,得满分难。  相似文献   

11.
【考查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选文注重价值取向,注意难易适度:从时间看,以西汉到清末诗文为主。从选文内在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为人处世,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等内容。显而易见,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文精神的濡染渗透。山水  相似文献   

12.
中外改革史是近年来中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从考查内容上看,命题点比较多,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为主;从能力要求上看,侧重考查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点梳理】一、管仲改革1.时间:春秋时期。2.人物: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3.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4.作用:齐国国富兵强。  相似文献   

13.
散文阅读     
【聚焦考点】 从材料的来源看,散文阅读所选材料一般来自课外。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具体考点有: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分析文章线索;品味作品语言,包括分析字词含义、欣赏文中精美语言、分析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考查表现手法;发展性考题,诸如仿写、谈感受、续写等类型。  相似文献   

14.
陈士同 《学语文》2023,(1):49-51
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科素养,涉及信息筛选、理解概括和归纳推理等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该考点的复习备考,以高考真题为依托,从抓住关键读懂文本、清楚考点明方向和文题对接准解题三个方面着力,即可取得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透视1.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主要语段选自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实词的理解、虚词的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主要写法的把握等,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开放性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中也多以小语段的形式出现,或是独立的语段,或是与课内文相关的语段。主要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考点与课内文言文阅读基本相同。2.课内文言文阅读从考查形式上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主观表述题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20年江都区八年级期末卷第26题为例,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试题命制中"如何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结合命制过程,谈及了实现核心素养考查的"一个注重"和"两个转变",注重合理创设情境,从侧重知识考查走向侧重关键能力考查的转变和注重一题多解,从封闭走向开放探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考点解读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从题型分析看: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相似文献   

18.
一、重视读图能力培养 地理读图能力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从考查知识范围看,侧重的往往不是一个点、一个概念、一个原理,而是一个知识层面、一个知识网络,体现的是知识的前后联系和整合;从考查的方式看,试题中呈现的地理图可以是区域图,也可以是原理图或统计图,体现了地理图提供地理信息的广泛性;从考查的能力看,它又不仅仅侧重于对地理知识的识记和描述,而是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和提炼,反映的是考生对地理知识的驾驭能力.提高读图能力的关键在于掌握挖掘地图信息的方法,养成充分挖掘地图信息的习惯.对地图信息的挖掘,通常采用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预计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光学题,将会以“课标”为依据,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考查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光现象,运用相关光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光学问题的能力.现对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常出现的重点考点逐一剖析,希望引领同学们对光学作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现在的高考主观题的命题大都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考查,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属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必须有明晰的知识体系,才能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明确答案的要点。那么如何建构知识体系呢?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可分为学科框架体系和关键词体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