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现代特殊教育》2013,(9):63-64
各省(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技术)委员会(研究会):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对我国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第五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 一、参赛对象 全国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及随班就读班教师,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特殊教育教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师资.国际上对特殊教育教师普遍采取"教师资格证书 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资格制度.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中规定必修的特殊教育专业学分.建立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需要研究和处理四个关系:义务教育教师与非义务教育教师的关系,特教师范专业与非特教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关系,特殊学校专业课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关系,特殊学校(班)教师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卓越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卓越教师培养要紧扣创新型和复合型这一质量核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卓越班)专业的培养,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色,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构建了符合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要求的融合课程体系。推进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要重视推进跨学科的课程交叉融合、案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以及专业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本研究对全国4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67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发现:(1)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专任教师缺口预测为3万—11万人;(2)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特教学校需要招聘与学校工作相关的各种专业教师、构建各年龄层人数相当的教师团队,同时接纳未来女性教师仍将远多于男性教师的现实;(3)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现代特殊教育》2009,(12):48-48
为展示和交流我国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热情,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素质,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与《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第四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  相似文献   

6.
为展示和交流我国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热情,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素质,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与《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第三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特殊教育》2010,(1):48-48
为展示和交流我国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热情,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素质,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与《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第四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特制定了《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标准(试行)》。特殊教育教师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的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导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特殊教育学校自愿报名、《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审核通过,《现代特殊教育》理事会于2012年5月在南京成立。首届理事会共吸收34家成员学校。这些学校将和《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一起,构建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广特殊教育学校科学管理经验与教学科研成果,促进特殊教育学校间资源共享、教学互动、优势互补的崭新平台。《现代特殊教育》也将通过理事会运作,进一步整合特教资源,加强对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服务,力争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更好地引领特殊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特殊教育》2013,(7):127-128
各省(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技术)委员会(研究会):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对我国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第五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特殊教育》2016,(24):78-80
传播思想繁荣学术搭建平台引领发展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服务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8014国内统一刊号CN32-1344/G4读者对象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学校(机构)、康复机构的教师及相关人员,特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以及热心特殊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12.
为展示和交流我国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热情,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素质,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与《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第三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功能的转型,学校要发展成为本地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除了服务本校的残疾学生以外,特殊教育学校要统筹区域特殊教育工作,为所在辖区内普通教育中的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学生等提供服务,推动融合教育发展.文章阐述了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专业辐射需求,分析了微信公众号作为特殊教育信息平台的优势,以及利用微信公众号,建设特殊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辐射作用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实现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专业辐射作用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展示和交流我国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热情,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素质,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与《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第三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已走过25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截止2009年底,全国在校特殊学生中,有超过62%的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习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主体,这使得人们对随班就读的质量问题愈加重视。在我国20多年的探索中,摸索出很多有益的经验。2003—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选取100个县(区)开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在当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追求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学校,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合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专门针对特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尚为少见,对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和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共建的特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探讨,可以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发展和全纳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的同时,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现实,使我们迫切地感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队伍已迫在眉睫。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19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半数特殊教育教师师认同特殊教育教师的地位,但三成多的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此外,特殊教育教师认为自身实践能力相对较好,但教育理念与知识、科研能力亟待提高。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8.
培养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群,因教育对象的身体心理差异、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课程的复杂性,致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开设存在很大的复杂性。目前特殊教育专业需要开发特殊教育学校各学科课程教学法教材,职业技术教育专业需要采取USG合作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形式,逐步解决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问题,同时更加注重到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实习。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现代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大,地域发展不平衡,特殊教育专家型研究人员少,国内特教研究领域的空白多,这就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专业成长平台和空间,因此,立足于校本的教育科研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保持旺盛教学生命力的前提和保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策略和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一、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发展的历史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始于1874年位于北京甘雨胡同的启明瞽目院——盲教育(即现在北京盲校的前身)。1887年,在烟台的登州(现蓬莱)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聋校。[1]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人倡导智力落后教育,但并未建立弱智学校。那时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