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首先,社会主义一直是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选择与追求;其次,和民族主义一样,社会主义也贯穿于近代各种思潮之中.五四后,更准确地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分为两条思想谱系向前发展:一条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另一条是以报刊编辑、大学教授为中坚的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追求.这两条思想谱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我们在研究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时,应对这两种思想谱系及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加以区分.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主义模式对近代中国知识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深远地影响过近代中国人社会主义观念的认识,就得自于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对苏联"一五"计划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祖国的危运,使国家富强,放眼向西方寻找真理.当时向西方学习,包括"西政富强之本末"和"西学格致之精微"两个方面,前者是社会政治方面,后者属于自然科学方面.在近代中国初期,努力探索"西学格致"的志士中,被称为"天算大家"的李善兰是一个杰出的代表者.他对近代数学有承前启后、沟通中外的主要作用,对数学、力学、天  相似文献   

3.
在长时段的历史跨度中,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沿着中国的内在肌理,在动态的历史脉络中选取"公私观"作为勾勒中国历史整体结构的线索:他一方面结合社会史的视野,对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哲学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与"近代性"问题的传承关系进行考察;另一方面又对中日思想概念进行思想渊源、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的比较研究,从而在纵向与横向两个不同的轴面上构建起中国独特的历史整体结构。在对中国历史的整体结构有了清晰、深度的理解和把握后,沟口雄三进一步指出其学术研究目的是建立具有"近代性"意义的思想史研究体系,并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既定框架,构建多元化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4.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经历了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赞许,到君主立宪的实验,再到民主革命的实践,以至"民主、科学"的思想革命的变迁,它遵循的是这样一条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恰好相反的逻辑.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进过程,揭示"议会制--自由平等"这一特殊逻辑,并从社会现实中深入探析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代历史上的"西学东渐"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国先进的思想启蒙者提出了"中体西用"等看待和应对东西方文化间巨大冲突策略和方法.从社会改革、文化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等层面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和合性在"西学东渐"进程中的发展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继孔子、朱子之后又一座里程碑.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是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如汉儒学和宋理学.尤其是朱熹理学创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严复是促使西方现代思想中国化,是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合理内核来诠释西方现代思想的.严复是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思想家,包括地主阶级思想家(如张之洞)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康有为)们的思想,有本质上不同.后者均为近代社会的文化表现,即"中体西用"观论者,而严复是批判"中体西用"论.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二是中国特色,必然受到中国历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历代社会主导文化的深刻影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两千多年来,特别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开创高等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丁佶主要以书评的形式对西方近代会计学知识进行译介,这在近代中国会计学研究领域颇具个人特色。这些译介活动推动中国会计学研究紧跟西方会计学发展步伐,有助于中国会计学人把握国际会计学前沿问题,在会计思想和研究方向上与西方保持一致。同时,促进中国近代会计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服务于中国近代会计制度的建设及会计实务操作,为推动近代中国会计思想和实务近代转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由传统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的转变.中国文化的转变,是在吸取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打破中国人思想枷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是自明朝而开始的"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作者通过读<中西体用之间>一书有感: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结果,不是中国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而是中国文化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后,逐渐转变成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被中国人所接受的新型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场旨在自立、自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个回合)的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完成它的历史进程的.由于洋务派主张对中西两种文化拼合,主张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纲常加上西方的近代工业技术.这就使"中体西用"这个历史的命题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它是作为近代文化的过渡环节而存在,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中国现代的进程起着不可忽略的消极作用.研究"中体西用"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中和康有为齐名的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国近代阶级斗争与社会思想领域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资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横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两个时期,经历了一个充满变动与变化的时代.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传统封建文化转向西方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基本世界观,它倡导的是"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非同寻常的价值.本文拟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认识,以此来考量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中,最早是主张以西方近代文明来救中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巴黎和会,深刻暴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病与危机,它与先进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探寻资本主义文明来救中国的思想发生了剧烈碰撞,在碰撞中先进中国人开始发生观念转变,并以之为思想武器,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在经历比较、尝试、论辩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是中国近代社会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产物.他的国民改造理论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方案不断深化的结果,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明显的爱国色彩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重塑国民灵魂的伟大工程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山东人"闯京城"是一个重要现象.数目庞大的山东移民成为北京市第二大移民群体.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原住地的推力及移住地的巨大吸力.近代山东人人京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有着自身的特征,说明中国近代移民文化具有多元性,由此导致近代旅京山东人的社会分层更广,更加多元化,其多元性比山东人"闯关东"更强.大量的旅京山东人不仅缓解了本地社会矛盾,同时也对近代北京城市乃至全国的发展都起到了程度不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不仅涉及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还涉及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近代部分,在“关注民族命运”这条主线下整合内容、梳理思路,关键在于突出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相似文献   

17.
谢萍 《文教资料》2008,(36):77-78
"和谐"理念是贯穿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腚始终的红线,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是黄炎培毕生追求的理想状态,他所提倡的职业教育实为当代和谐教育的先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和谐"理念不仅促进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萌芽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在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产生之前,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观念主要是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华夏中心主义.在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明开始出现碰撞,这种碰撞导致了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的衰微和现代民族主义的萌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落后,并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王韬就是这些中国人中的一个典型.王韬在中西文明冲突的影响之下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世界观,开始以民族主义的视角来寻求民族富强的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王韬的独特经历和思想的转变,以展现其思想从华夏中心主义的衰微走向民族主义萌芽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是对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创新和发展。正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内涵 ,不仅是目前我国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景 ,而且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事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正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复合结构。它作为人类全部社会实践在人们思想意识上的反映 ,必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向上的、科学的、进步的部分 ,这一部分 ,我们可将其称之为先进文化 ;一是消极的、颓废的、愚昧落后的部分 ,这一部分 ,我们可称其为落后…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个维度把握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质。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历史进化的基础上,并与民主主义融为一体的。它既是对中国传统理想主义的创新,又体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判断;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现代化的任务,其内在的推动力是超越批判的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