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极端思维法又叫极限思维法,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等问题.常见的是两种组分的情况,如:对于A、B组成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看做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组分B为零)的某个物理量的值x1,再用相同的方法求出混合物只含B(A为零)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x2,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x(平)是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一、纯净物与混合物从上表可以得出下面三点:①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主要依据组成上是一种物质(组分)还是多种物质(组分),混合物里的多种成分,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②若混合物与纯净物均由分子构成,那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构成时是同一种分子还是多种分子,这些分子可以是单质或是化合物的分子。③一般说来,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谓的纯净物都不是绝对纯净的。(江苏兴化市何如涛)二、分子与原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包含三层含义:(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  相似文献   

3.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每小题1分)()1.参照物是指不动的物体。()2.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能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因此平均值取的位数越多越好。()3.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若指针偏向标尺的左侧就停止调节,所测量物体的质量将偏小。()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体积大的物体所含的物质一定多,质量一定大。()5.物体的重力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的。()6.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重力就只有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7.在力的三要素中,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所产生…  相似文献   

4.
有机选择型计算题巧解兰州市二十七中学崔国兰一、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利用两种(有时是两种以上)物质的某一平均值,计算混和物里各成分的体积比、物质的量比及质量比等。它的形式是:若M1a1+M2a2=M(a1+a2=1),则有:M1M2M(M-M2)=x...  相似文献   

5.
一、除杂方法与典型例题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去,从而得到一种较为纯净的物质,这在化学中叫做物质的提纯或除杂。(一)物理除杂质的方法常采用的物理除杂法有:(1)溶解过滤法。常用于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的分离。如粗盐的提纯。(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常用于分离几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和不大的固态可溶性的混合物。如分离江化钠和硝酸钾。(二)化学除杂质的方法化学除杂法在物质除杂中最常用。化学除杂通常要遵循大率原山:“不引、不变、好分。”不引——不能在分离除杂过程中引入…  相似文献   

6.
视一法速推混合物可能组分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刘兵所谓视一法,就是把整个混合物看作一种组份(平均组份),根据混合物各组份的共同性质,建立反应通式或相应的性质关系式,求出混合物的平均原子量或平均分子量,再根据平均值定则,将各组份的原子量或分...  相似文献   

7.
一、平均值法解题的依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混合物并无相对分子质量可言,为便于解决问题,可将其视为纯净物,各组分相对分子质最的平均值,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例如有相互不发生反应的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假定其组分的卡日计分子质量分别为MA和MB(MA〉MB),该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的值必介于MA和MB之间,且有MA〉M〉MB。此规律可推广为平均式量、半均分子组成(即平均分子式),平均提供lmnl某微粒的混合物质量等来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或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反应的相互关系(可通过“中介”物质)或元素的守恒关系,找出有关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式,从而利用关系式进行计算.关系式法是求解多步反应计算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化学考试大纲》要求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进而解决化学问题,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以数学知识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略谈几例·一、平均值的应用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分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xA相似文献   

10.
一个词,本来只有一个意义,即所谓“本义”,但在具体运用时,却往往不止表示一种意义。例如“制”,在《商君书·更法》和《荀子·天论》这两篇著作中共出现了五次(《更法》三次,《天论》两次),五次的意义就都各不相同:(1)“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如图,三根音管被敲击时能依次发出“1”、“3”、“5”,两只音锤同时从“1”开始,以相同的节拍往复敲击这三根音管,不同的是:甲锤每拍移动一位(左中右中左中右……),乙锤则在两端各有一拍不移位(左中右右中左左中右……).在第200拍时,你听到的是( ).  相似文献   

12.
一、图表数据信息型试题分类 图表数据信息型试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根据题解的目的要求分为:(1)探究物质的结构类;(2)测定某组分的含量类;(3)优选混合物分离方法类;(4)寻求某种性质变化规律类;(5)综合计算类等。  相似文献   

13.
一、形式逻辑中的结构形式三段论是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应用很广泛,它是由两个分别叫做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由于一共涉及了三个命题,所以叫做三段论,例如推理1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钱互相平分(大前提)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小前提)所以,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结论)推理2负数没有对数(大前提)-1是负数则\前提)所以,-1没有对数(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推理中都有且只有三个项,如推理2中的“负数”、“对数”和“-1”。这三个项各有名称:作为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推理2中的“一月’;作…  相似文献   

14.
“伏安法”测电阻是用伏特计(电压表)和安培计(电流表)间接测量电阻的一种基本方法,测量过程比较简单,因此,往往是初学者必做的实验。下面谈谈用伏安法测电阻的“二、三、四”。  相似文献   

15.
有关样品成分分析的选择题,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及有关计算能力。近几年来,中考和化学竞赛中这方面的命题越来越多,下面简单介绍利用“平均值法”快速求解这种类型题。所谓“平均值法”就是指样品中的某一平均值介于样品两组分之间,既M1〈M〈M2。其主要题型及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所谓构造数列法,就是根据所证不等式的需要构造一个含有数列的不等式,然后根据数列极限的性质,得到所要证明的不等式.例1证明当0<x<n/2时,有x-sinx≤x/6.依次使用,代替(1)式中的x,得到:然后相加得:不等式两进取极限得:从而得例2设△ABC为锐角三形,求证:(n为自然数).证先证,n=1的情形,因为tgA·tgB·tgC>0,从而得由算术一几何平均值不等式,联系(6)得再次运用算术一几何平均值不等式,并联系(7)式,得将上述手续重复几次,可得到:(8)式又可写成对(9)式取极限得:(1。)式左端与n无关,右端hm3g(。寸3…  相似文献   

17.
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5期中何龙辉老师的《如何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一文,深受32启发。文中介绍了根据“分数大小比较”所想到的两种方法,其中方法一可叫做“通分法”,方法二可叫做“同分子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把1平均分成”等分(”为大于1的自然数),每一份1/n做单位分数.把一个单位分数表示为单位分,数的和,叫做单位分数的分拆,文[1]第三讲给出了单位分数1/n分拆为两个单位分数之和的四种方法:列举,尝试法、公式法、约数变形法、平方因子法.本文将模仿两项和分拆,解决单位分数的两项差分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平均值法”进行化学计算,在各类考试中均有出现.为了提高应试者的计算技能和解题速度.有必要对这种解题方法进行探讨.平均值法源于平均值原理.即“混合物的平均值总是介于组分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计算平均值的数学表达式为M-=MA·a% MB·b%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  相似文献   

20.
黄杨 《中学理科》2008,(4):140-141
在化学计算中,对于某些具有平均意义的二元混合体系,可做如下的推理和归纳.设A1、A2(A1〉A2)为两组分单位物理量的分属性,A为混合物的混合属性即平均值,m、n分别为两组分单位物理量的数量因子,总有如下式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