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在“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后,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一般的解法是:288-36×5=108(台)。  相似文献   

2.
在"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后,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一般的解法是:288-36×5=108(台).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分数应用题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4小时,从乙地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学生1:摇根据已知条件,首先把20分钟换算成13小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60×34),加上从乙地回甲地行驶的路程(60×13),就等于这辆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列式为:60×34+60×13学生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还可以列式为:60×(34+13)课正要往下进行,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嘴里不停地小声喊到:“老师,老师!”此状表明他一定发现了“新大陆”。学生3: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次公开课上,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  相似文献   

5.
一次公开课上,数学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在题目分析时,  相似文献   

6.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把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剪成两段,用这两段围成两个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看完题目,我是这样考虑的:把一根  相似文献   

7.
问题     
邮箱为hyxxtry@163.com的老师说:在一节“解决小数除法应用题”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张老师带100元去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词典要18元.他可以带回几本词典?在反馈时.老师展示了三种做法:  相似文献   

8.
一次公开课上,数学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在题目分析时,为了创设情境,王老师作了如此一段开场白:“你们都很喜欢奥特曼,对吗?”“是的”,教室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声音在回答。她看到这个场面很不满意,于是又问:“请喜欢奥特曼的同学举手!”  相似文献   

9.
一次公开课上,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在题目分析时,为了创设情境,王老师作了如此一段开场白:“你们都很喜欢奥特曼,对吗?”“是的”,教室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声音在回答。她看到这个场面很不满意,于是又问:“请喜欢奥特曼的同学举手!”这时,仍然只有十几位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10.
<正>一次数学公开课上,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为了创设情境,王老师问学生:"你们都很喜欢奥特曼,对吗?""是的。"教室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声音在回答。她看到这个场面很不满意,于是又问:"请喜欢奥特曼的同学举手!"这时,仍然只有十几位学生举手。王老师虽然显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m.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骑350m,乙练习跑步,平均每分钟跑250m.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反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又经过多少时间再次相遇?解完这道习题后,我想,如果把题中的“反向”改为“同向”,结果会怎样呢?首先,我想到了设直接未知数.解法1设经过x分钟首次相遇(实质是追  相似文献   

12.
小军的思路     
在一次数学课上,王老师用小黑板挂出来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会议室原有座位18排,每排20个座。扩建后,座位增加到24排,每排26个座。问扩建后增加了多少个座位?  相似文献   

13.
一次,见一位教师讲完“按比例分配问题”以后,自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给学生练习: “生产队用食盐水浸种,食盐和水的比为1:2。如果(?)制这种食盐水150公斤,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公斤?”另一次,见另一位教师在学生数学课外小组上,出了一道有关温度的应用题给学生思考: “一物体现在的温度是20℃,原来的温度是零下280℃,这物体的温度变化了多少度?”仅从数学的角度上考虑,教师自编的这两道题  相似文献   

14.
姜艳花 《湖南教育》2006,(10):20-20
一个学生拿着一道应用题来到办公室问老师.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解答,只是把题度了一遍,准知道这学生听后笑了:“我会了!”就跑回教室了。这老师用什么妙法把学生的疑难很快地解决了呢?原来这化老师读题很有“门道”,还很有表情呢。比如在滨“今年比去年多生产多少斤”时,把“多”字凑得很重,)己拖得很长,于是,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可见解答应用题,不能忽视凑题。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分析、解答应用题时,照套公式,死记硬背。老师讲过的题都会做,可是同一道题稍有变化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照本宣科教法太死;二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使学生灵活、简捷、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改变重点词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应用题中,重点词语对应用题解题方法起着制约和决定性作用。它是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数学应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湖南高考数学应用题十分有特色.一般命制两道应用题.即一道概率应用题、一道综合类型应用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家普遍感到这部分知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简单应用问题,为他们将来升学或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能搞好应用题的教学呢?我认为首先应当从理论上掌握应用题的难与易的分界线,其次要懂得有关解答困难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日常生活中涉及数量的每一个事件都有三个相关的数量,已知其中任何两个就可以求其余一个.例如:购物事件有购物数量、单价、总价三个相关数量;匀速运动事件有速度、运动时间、运动距离三个相关数量;工作事件有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个相关数量,如此等等.如果一道应用题中所涉及的每一事件的三个相关数量都有两个是已知的,根据其关系就可以求得第三个数量,这就是一道显浅的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所涉及的每一事件的三个相关数量有且只有一个是已知的,不能直接计算求得其他两个相关的数量,这就是一道困难应用题.对于这样的困难应用题,由于不能根据每一事件的一个已知数量直接计算求得其他两个相关的数量,怎样去求解呢?一定要作一个相应的假设,才能够间接地得解.举例说明如下:例1、某人衣袋里有5元与10元的币共100张,总值是650  相似文献   

18.
戴荣发 《广西教育》2005,(1A):50-51
这是一道出现在单元复习中的极典型的反归一应用题:“张老师平均21分钟批3本本子。照这样计算,56分能批多少本?”(见浙教版六年制第七册57页)。按教材编排,这节课先复习计算顺序,再进行正反归一、归总应用题对比练习。如果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教学,训练扎实,但却往往上成一节了无生机的课.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可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途径。可是 ,在农村小学 ,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迷信课本 ,坚信老师 ,更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 ,导致学生不敢质疑 ,不会质疑。我认为 ,改变教学方法 ,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是培养农村学生敢质疑的关键。  在学生已掌握一些应用题解法的基础上 ,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有 18个苹果 ,吃了 3个。剩下的苹果每 5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 ?  全体学生理解题意后 ,师 :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生 :会。  学生独立完成后 ,师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来做小老师 ,帮我讲…  相似文献   

20.
一次,同事说了这样的一件事,他的女儿读一年级时,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题:学校组织学生去旅游,张老师所带领的一(1)班有25名学生,请问他们应该选择乘坐哪种汽车?①20座;②25座;③30座.孩子选了②.这是一道应用题,占分挺大,结果成绩可想而知,连本来可以评上的三好学生也没评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