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词多义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建立在原型范畴理论基础之上的一词多义具有两种生成机制:隐喻和转喻,它们在生成语义时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互相联系的意义。本文专门进行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也就是借助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和借代等相关理论,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生成机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义的生成机制与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认知的角度,主要探讨一词多义现象的根源、生成机制及认知分析。多义现象不仅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更是隐喻认知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李佩 《林区教学》2010,(4):47-48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的语言现象。认知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手段实现的。一词多义现象是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是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英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词汇十分丰富,一词多义、一词多性、一词既多义又多性是这门语言的普遍现象,而对多义性及多功能性的了解在学习和研究这门语言过程中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从认知视角来诠释英语词汇多义性及多功能性,并对其演变的成因加以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分析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形成原因和生成机制,论证词的多义是依靠人的心理认知并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通过隐喻的方法生成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的各义项之间以原型为基础,按照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原则、有逻辑地进行拓展,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多义网络模式。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等理论,分析"把"的多义性演变特征及其规律,从而使学习者触类旁通,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既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Rosch的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在传统范畴观的基础上,为了更科学地定义词义的范畴而提出的一种概念构建模式。本文从原型理论视角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认知解析,并利用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深刻地理解词的多义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薛莉芳 《考试周刊》2013,(89):15-16
本文从认知学角度阐述了隐喻的认知本质及三种类型的概念隐喻对词义演变的影响.并通过对一词多义的隐喻认知分析探讨一词多义现象的本质。分析表明。多义现象是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概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能使人们了解一词多义的内在生成机制,即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从原型意义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的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考试周刊》2010,(39):105-106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互相联系的意义。先前的语义学理论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本质,因此不能对这一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原型理论、隐喻等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另外,本文还阐述了两种确定多义词义项的方法:语境和关联。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释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利用的方法,对于英语教学也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讨论隐喻的认知观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首先陈述了隐喻的认知观,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其次,运用隐喻的认知理论观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描述了多义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最后指出应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和解释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荚语动物词为语料,论证了英语动物词一词多义性是在原型范畴理论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引中而生成,并分析了动物词多义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词多义很大程度上受词缀多义的影响。词缀的多义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Rosch的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它是提出更好的一种概念构建模式,有别于传统范畴观。基于原型理论对英语形容词后缀“-al”多义现象进行认知解释,并使用隐喻和转喻为认知手段,阐述了“-al”多义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黄森文 《现代语文》2014,(3):154-157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传统语义理论无法对其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及意象图式理论,对汉语"立"与日语「立つ」多义性的形成原因、构成方式及各义项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探讨,发现二者都是基于中心意义而衍生其他各项意义。另外,本文也通过对比汉语"立"与日语「立つ」的多义性,发现认知模式的不同也会影响二者意义的衍生。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反映了语言和思维的普遍陛质,同时也是语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认知角度出发,结合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汉语单音词的多义性十分显著,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以义项为单位进行词义教学。本文提出,从多语词汇对比的角度看,有些一词多义现象,具有语言共性,不必单独教学,有些一词多义现象,更具有汉语特性,应该单独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未能对此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极为普遍的现象,也是认知语言学家较为关注的对象。在对前人研究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得知,一词多义现象产生有社会和认知两方面原因,产生的机制主要为辐射型、连锁型和综合型三种形式。其中,原型范畴理论能对一词多义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并且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